鄧亞偉
摘 要: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好數學,也能讓學生有一個個性化的發(fā)展過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候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的發(fā)散,擁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最后也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學習的動力和創(chuàng)新的信心,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新可以說是對原有的知識點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和看法,也可以是對于一個題目的全新解答,對于幫助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思維深度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在當今的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永遠都只有學生最后考試的分數。在課堂上也只是一味地為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或者是讓學生自己去做練習題,學生在日復一日無聊的做題過程中就很容易失去了對于高中數學的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加全方面的去看待數學,對數學有一個全新且正確的認識。[1]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是課堂的主體,在一節(jié)課上學習什么東西,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學習都是教師說了算的,學生只是一味的跟著教師的指導來上課,時間久了,就會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將數學的課堂變成互動探究式的學習課堂。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直白的告訴學生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去做,而是鼓勵學生要從自己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去進行探究,讓學生學會去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2]
例如,在高中的數學課本《解三角形》一個章節(jié)中其中涉及到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識點,因為這兩個知識點在思維的方式上有共同點,同時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所以教師就可以以這一點為例,幫助學生去展開自己的探索。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正弦定理,等到學生基本能夠掌握了之后,便讓學生根據已經學習到的知識去自己推測余弦定理,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若是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可以先記錄下來,等到教師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結束之后,學生就可以先說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說出自己存在哪些問題,讓學生或者是教師來解決。通過學生的問題,教師的解答就可以變得更加的有針對性,避免了學習時間的浪費,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鼓勵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
對于創(chuàng)新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能夠無拘無束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而這也正是傳統(tǒng)的數學所欠缺的一部分。因為傳統(tǒng)的數學是比較刻板枯燥的,學生在課堂上要遵守很多的規(guī)矩,就很容易對學生的思維產生禁錮。所以,為了能夠鼓勵學生更好的進行思維上的發(fā)散,教師首先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也是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奠定了一個基本的條件,然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說出自己與其他人不相同的看法,就算是學生的說法是有些不切實際的,教師也應該耐心的對學生進行引導。
例如,在高中的數學課本《隨機事件的概率》一個章節(jié)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計算出在一個隨機的事件中每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就對學生的思維發(fā)散程度提出了想象,例如在拋擲硬幣的一個隨機的事件中,有很多的學生就認為拋出來的硬幣只有兩種結果,正面或者朝上或者是反面朝上,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會出現硬幣豎直站立的情況。這一種事情雖然出現的概率非常小,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蛘呤轻槍τ谝粋€應用題的解答,若是所有的學生都只選擇用一種解法去解答的話,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換一種思路。但是教師要應該讓學生知道,創(chuàng)新從來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對于數學知識深度了解的基礎上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懂得創(chuàng)新,并且學會創(chuàng)新。
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任何事情中,若是想要讓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興趣,首先學生對于這件事情是要有興趣的。其實數學是一門充滿了奧秘的學科,每一個看似無關的知識點在冥冥中也是有著某些聯系的。所以,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使用問題教學法,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再只是直接將所有的知識點都給學生羅列出來讓學生刻板的學習背誦,而是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將這些所有的答案全部都串聯到一起,就是本堂課所有學習的內容,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講解變成了一個對于問題的探討過程全面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按照一節(jié)課的線索,通過對于問題的解答很容易的就可以找到在知識點上的漏洞,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
例如,在高中的數學課本《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一個章節(jié)中,重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學會計算在空間內的不規(guī)則的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其題目的難易程度可以根據空間幾何體的形狀劃分。同時也是比較考驗學生耐心和細心的一個知識點,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于這一個空間的幾何體找出一種分割的方法,進行大致的講解,并且讓學生求出來對應的面積和表面積。等到學生都求出來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去換一種思維和角度,來尋找是否能再求出來相對應的數值。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適 當的創(chuàng)造一些合適的學習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氛圍的感染能夠更好的融入到高中的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目標。
結語
在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中創(chuàng)新都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對于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因為涉及到了很多凌亂且復雜的知識點,就更需要學生用一個更加清醒的頭腦去應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候,不能做出過多的要求要順其自然,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身上的長處,并且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科學且不同的引導,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雅言.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J].高中數理化課程學習,2017.
[2]朱艷楠.淺談在高中數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存在的重要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