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第一朵蘑菇云背后的科學家們

      2019-06-18 03:53彭繼超徐劍等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張愛萍鄧稼先核試驗

      彭繼超 徐劍等

      永遠的馬蘭花 彭繼超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第一次見到鄧稼先院長的情景,仿佛是在夢由——

      鄧稼先的手很涼,有汗,濕漉漉的。

      我們握手,互道辛苦,但都有點心不在焉。

      當時,我們的注意力都被遠處的那片荒原吸引著。再過一會兒,那里將爆炸一顆原子彈。

      那是1983年,在羅布泊的一次地下核試驗前夕,時任核試驗基地政委的胡若嘏介紹我認識了鄧稼先院長。

      那里緊張的工作不允許人們有更多的交談。于是,我們相約,改天到他長期工作的位于大西南的研究院,去聽他好好講講那秘密歷程中的故事。

      沒想到,那是鄧稼先最后一次到羅布泊試驗場,更加沒想到的是,那時的鄧稼先已是一位身患絕癥的病人……

      鄧稼先去世后,客廳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模樣

      1993年,在北京花園路鄧稼先家的客廳里,我看到了一盆令人愴然心動的馬蘭花。這是參加核試驗任務的同志特意從羅布泊帶給鄧院長的。馬蘭花旁邊,是鄧稼先的照片——兩手在胸前張開,仿佛擁抱著一顆太陽。馬蘭花已經(jīng)枯干,曾經(jīng)濃綠的葉片蒼白得幾乎透明。她像照片中的主人那樣,把生命和顏色獻給了陽光和時光后依然保持著挺立的身姿。那是永生的形象!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鄧稼先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細心地用白色塑料線把這枯干的馬蘭花纏繞起來,擺放在鄧稼先的遺像前。許教授告訴我:“這花,已經(jīng)擺了好幾年?!?/p>

      在鄧稼先遺像旁的玻璃板下,擺放著一張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領獎通知單,獲獎項目:原子彈的理論突破及武器化,氫彈的理論突破及武器化;獎勵金額:1000元。

      那一刻,我突然百感交集,卻又無話可說,只能躬下身來鞠躬,再鞠躬……

      許教授告訴我:鄧稼先去世后,客廳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這是楊振寧來訪時他們傾心交談坐過的沙發(fā),這是鄧稼先去戈壁灘時背的水壺,這是準備在停電時點的蠟燭……

      許教授拿著一本書——《中國原子彈的制造》,慢聲細語地講述著鄧稼先和他的戰(zhàn)友們的故事,那是永遠活在她心里的故事——

      1958年中秋,錢三強找到鄧稼先:“小鄧,我們要放個‘大炮仗,這是國家絕密的事情,想請你參加,你看怎么樣?”接著,他又嚴肅地說:“這可是光榮的任務?。 编嚰谙?950年回國后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于1954年起做數(shù)理化部的副學術秘書,而學術秘書就是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錢三強先生。鄧稼先對錢先生很尊敬,彼此之間也十分熟悉,他深深懂得這次談話的分量。當晚,鄧稼先失眠了。妻子許鹿希見他神情有些異常,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沒有什么,我在調(diào)動工作?!编嚰谙绕届o地說。他說:“鹿希,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過得就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當時30歲的許鹿希并不知道鄧稼先這句話意味著什么,但她懂得鄧稼先要去做的一定是有關國家利益的大事,他一旦選定了目標,就會義無反顧地走到底。雖然當時女兒只有4歲,兒子才兩歲,但許鹿希認為,不能因家里的瑣事讓鄧稼先分心,她寧愿自己默默地承擔一切。她對鄧稼先說:“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p>

      鄧稼先是第一批到二機部九局報到的三個人之一,九局后來也叫九所、九院、221廠。1958年8月,鄧稼先研究核武器的秘密歷程在北京城外北郊的一大片高粱地開始。那塊地方被劃出來作為他們的院址,叫三號院。鄧稼先和新畢業(yè)的大學生一起,全部投入施工行列。他們毫無怨言地挑土、平地、修路、抹灰、砌墻,修建準備存放蘇聯(lián)答應要給的原子彈模型的庫房。但后來原子彈模型沒有等到,蘇聯(lián)專家也撤走了。

      1959年6月,二機部劉杰部長向當時的九所組長以上人員交底,他對鄧稼先說:“你要有思想準備,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要自己干?!?/p>

      高粱地上剛剛蓋起的一座灰樓,成了中國核武器研制最早的陣地。鄧稼先和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朱光亞、程開甲、周光召、陳能寬、龍文光、疏松桂等專家先后在這里集結,秘密地進行著原子彈技術的艱難攻關。封存在倉庫中的幾十麻袋的計算草稿,是鄧稼先率領的理論設計隊伍艱苦攻關的記錄。當年他們最先進的運算工具,就是兩架每秒300次的“烏拉爾”計算機,許多數(shù)據(jù)還要靠手搖計算機、計算尺甚至是古老的算盤來計算。

      許鹿希常常覺得他的眼神空落落的,似乎不在這個地球上

      在那艱難的歲月,許鹿希很快發(fā)現(xiàn),鄧稼先變了。他們1953年結婚。從1954年開始,他們住在中關村的科學院宿舍。許鹿希當時在北京醫(yī)學院上班,校門到車站之間是空曠無人的野地。到了晚上,鄧稼先大半縣騎著車子到車站來接她,有時兩人也一塊漫步在寂靜無人的小馬路上。到了1954年10月,他們有了一個女兒。1956年11月,他們又有了一個兒子。兩個小寶寶的到來,使他們溫馨的小家庭更加其樂融融。鄧稼先每天下班回來,進門第一件事,便是和孩子玩耍。當女兒剛會叫一聲“爸”的時候,他總要抱起這個不滿周歲的孩子,要她再叫聲,再叫一聲。到后來,孩子們會說的話多了,他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他不僅要他們重復地叫“爸爸”,還要叫“好爸爸”“非常好爸爸”“十分好爸爸”……這時的鄧稼先仿佛也變成了一個孩子。

      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

      但從1958年到1959年,僅僅一年時間,一向開朗活潑、被人稱作“娃娃博士”的鄧稼先,就變得沉默寡言了。晚上回到家里,他說話明顯少了。許鹿希常常覺得他的眼神空落落的,似乎不在這個地球上。有時談起有趣的事,他又恢復了以往的爽朗,不禁開懷大笑,但笑聲往往突然中斷,又走神了。許鹿希很著急,可又知道幫不了他什么忙。后來才明白,鄧稼先回到家里其實并沒有休息,他上床躺著,常常是眼睜睜地望著天花板;有時候,看他眼睛閉了,但許鹿希知道他并沒有睡著。鄧稼先可以不用紙筆,就憑著腦子里背下來的內(nèi)容去推算公式。有些公式常常是年輕人在白天推算不出來,晚上鄧稼先回家躺在床上給推算出來了,接下來才是鼾聲大作的沉睡。第二天早晨,鄧稼先帶著令人興奮的消息,騎上自行車到辦公室去向年輕的同事們報告結果。每逢這樣的早晨,他總會在路邊停下來,吃一塊烤白薯或是別的東西。鄧稼先很喜歡去品嘗生活中這種別致的樂趣。

      1960年,鄧稼先的家搬到剛剛蓋好的花園路一號院宿舍樓。這里離辦公區(qū)三號院只有一公里路。他晚上經(jīng)常加班到深夜。一號院大門關了,年輕同事就把鄧稼先送回家,幫他連人帶自行車從門口的鐵欄翻進去。日夜連軸轉使他們十分疲倦。有一次,鄧稼先講完課后問大家還有什么問題,接著自己便站在黑板前睡著了。無論怎樣辛苦勞累,他們都是心情愉快的。只有一次,鄧稼先產(chǎn)生了深深的自責。有天深夜回家,他看見自己5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互相摟著,坐在房門外的樓梯上睡著了。工作一緊張,他竟然把妻子值夜班不在家,晚飯時要給孩子們開門的事忘記了。他把孩子們抱到床上,望著熟睡的兩個孩子,自己不知道該做什么才好。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就這樣,鄧稼先和戰(zhàn)友們夜以繼日,靠著那些近乎原始的計算工具,連續(xù)進行運算,終于解開謎底、攻破難關,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巨響。

      在我國首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和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朱光亞、程開甲、陳能寬等物理學家齊聚羅布泊。一時間,這片沉寂千載的荒原,成了中國物理學界群星閃耀之地。

      當年美國研制原子彈,曾集中了全世界最卓越的科學家,其中就有愛因斯坦、玻爾、費米等知名科學家。而我國最先來“放炮仗”的是一些像鄧稼先一樣的“娃娃博士”——一批很少有人知道的年輕人。

      他們當時雖然沒有驚人的名聲和資歷,但他們以一種比當年大洋彼岸世界上最大的科學集團更強的信心和勇氣向前邁進,和千百萬人共同創(chuàng)造了我國原子彈、氫彈接連爆響的偉大奇跡。

      他沖過去的時候,受到責任感化作的強烈情感驅使

      這些年來,我多次拜訪許鹿希教授。鄧稼先家的客廳,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模樣——沙發(fā)、水壺、蠟燭依舊那樣擺放著。有一天,我看那盆馬蘭花不見了。許教授告訴我,花已經(jīng)完全碎了,她讓攝影家侯藝兵給花拍了照片,放起來了。我再一次拜訪許教授時,特意送給她一幅盛開的馬蘭花的照片。那是核試驗基地攝影家王泗江精心拍攝的。許教授把這照片擺放在鄧稼先的遺像前。每次拜訪,許教授都給我講一些有關鄧稼先的故事,講一些有關中國原子彈、氫彈的故事。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我們一進門,許教授就給我們看了一個巴掌長的計算尺,她說:“這是一位老同志剛剛送來的,鄧稼先當年讓他買的,這么長正好能裝在口袋里,想起什么問題隨時能拿出來算一算……”

      許教授對我說:“鄧稼先做的事情十分保密,過去他從來不說,我也不問。后來,他病了。臨去世前,他的事情公開了。我就想,鄧稼先為這件事情把生命都獻出去了,我要知道那些年他是怎么走過來的。”

      從1958年到1986年,鄧稼先在我國核武器發(fā)展的秘密歷程中默默奮斗了28年,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從1986年到今天,他的夫人許鹿希教授又在這一偉大歷程中默默追隨了30多年,天長地久,此情綿綿……

      1972年,鄧稼先出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任院長。他離開北京,來到九院的大三線基地——四川綿陽梓潼縣。他在長卿山下一座三居室的紅色磚房里住了14年。

      1984年10月16日,在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20周年時,鄧稼先給九院寫了一首詩,表達心中的自豪和喜悅:“紅云沖天照九霄,千鉤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后,二代輕舟已過橋。”

      鄧稼先多次到羅布泊參與領導核試驗。僅從1972年到1986年進行的19次核試驗中,他10次任試驗黨委委員,其中4次任試驗黨委副書記。

      誰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成了鄧稼先身體狀況的巨大轉折點。有一次,核彈從飛機上投下,降落傘沒打開,核彈沒有爆炸,直接掉在地上摔碎了。核材料有很強的放射性,防化兵找到之后,科技人員立即帶著儀器趕到現(xiàn)場。人們一到跟前,防化戰(zhàn)士就說,快撤快撤!鄧稼先走到跟前,防護人員說前面50米的地方就是--中心點。周圍全是浮土、沙塵,鄧稼先一直向前走,拉都沒拉住,一直走到中心點。走到跟前,他彎腰把那個東西拿起來,看了一下之后又放下。就這一下,誰也說不清他的身體究竟受到多大的傷害,這是現(xiàn)代醫(yī)學水平無法補救的。

      鄧稼先從中心點回到遠處的吉普車,見到大家說的第一句話是“平安無事”。為這一句平安無事,他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健康和生命。

      幾天后,鄧稼先回到北京,住進醫(y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他的尿具有很強的放射性,白細胞內(nèi)染色體已經(jīng)呈粉末狀,數(shù)量雖在正常范圍,但白細胞的功能不好,肝臟也會受損。一位醫(yī)生說了實話:他幾乎所有的化驗指標都是不正常的。但他只對妻子說,尿不正常。

      許鹿希后來知道了情況,跺著腳跟他吵:“你是搞這個的,你又不是不懂,你為什么非要到跟前把它拿起來看一看呢?”鄧稼先說:“這次產(chǎn)品出場試驗是我簽字的,我一定要親眼看看它成哈樣了,以后還要繼續(xù)試驗。再一個,我要看看輻射面積有多大。”

      許鹿希說:“鄧稼先可以避免這次致命的傷害嗎?他應該躲過這次致命的傷害嗎?和他共過事的熟人、了解他的朋友在他已經(jīng)逝世許多年后,仍然對這個問題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可是,他一定會去的,這是他世界觀發(fā)展的邏輯結果。他沖過去的時候,受到責任感化作的強烈情感驅使。他想不到別的事情,他顧不得那么多。他腦子里只想趕快知道事故的結果,他來不及考慮個人安危。這就是鄧稼先?!?/p>

      謝謝,似乎他還在人間,共祝國泰民安

      1985年,鄧稼先被發(fā)現(xiàn)身患癌癥。1986年3月,他預感到生命給自己留下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在醫(yī)院,他不止一次地對許鹿希說:“我有兩件事必須做完,那一份建議書和那一本書。”他翻著堆在床頭桌上兩尺多高的書籍和資料,想到什么問題馬上就給九院領導打電話。

      從住院到逝世的363天里,鄧稼先在病房工作了333天,完成了20多萬字的《群論》和《建議》。專著《群論》是由當年鄧稼先為新進九院的科技工作者輔導授課的“群論基本概念與理論”講義整理而成。他本打算寫40多萬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個月,病痛的折磨使他不得不停下筆來。寫《建議》時,他開始做化療,向血管內(nèi)點滴藥水,一次治療要好幾個小時,他只能躺著或靠著,邊做治療邊看材料。坐在身旁的許鹿希不斷地給他擦拭滿頭的虛汗。他和同志們反復商討,并由鄧稼先和于敏二人在1986年4月聯(lián)合署名,寫成了一份給中央的關于我國核武器發(fā)展的極為重要的建議書。

      原子彈爆炸后搜索人員進行輻射檢驗

      1996年7月29日,在成功地進行了又一次地下核試驗之后,中國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暫停核試驗。這一天,恰是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鄧稼先逝世三年后,又一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獎金1000元。許鹿希教授把獎金贈給了核武器研究院的青年科協(xié),并附信寫道:

      “……一個人靠脊梁才能直立,一個國家靠鐵脊梁才能挺立。研究院的工作能使中國挺立得更高更強,青年同志們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同時,在你們身邊有和鄧稼先共事多年,至今仍在奮戰(zhàn)不息的元勛們。因此,青年同志們會感到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十分幸福……”

      許鹿希,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是五四運動時著名學生領袖、《五四宣言》起草者許德珩的女兒。在她50歲生日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父親給她寫了一首詩:“汝年已半百,如日正中天;學業(yè)依時進,教習勤鉆研:兒女能向上,愛國心志堅:夫婿業(yè)超群,現(xiàn)代化居先;我年雖近邁,深望你們賢?!痹娭袑ε鲟嚰谙鹊氖聵I(yè)由衷贊賞。據(jù)說,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許德珩高興地問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原子彈是哪些人搞的?”嚴濟慈回答:“問你的女婿去?!痹S德珩這才知道鄧稼先承擔了這么重要的工作。1986年,鄧稼先逝世時,許德珩已96歲。正在生病住院的老人涕淚交流,他親筆題寫了大幅白綾挽幛:稼先逝世,我極悲痛。

      親人不會忘記鄧稼先,祖國不會忘記鄧稼先,人民不會忘記鄧稼先!

      200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40周年、鄧稼先誕辰80周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鄧稼先文集》和許鹿希教授率子女等撰著的《鄧稼先圖片傳略》。201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鄧稼先誕辰90周年之際,許鹿希教授率子女鄧志典、鄧志平和孫子鄧昱友撰著的《許身國威壯河山——鄧稼先傳》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兩彈元勛鄧稼先舊居

      清華大學原創(chuàng)話劇《馬蘭花開》2013年成功公演,2014年又在核試驗基地演出。舞臺上,滿頭銀發(fā)的“鄧稼先”飽含熱淚,與他的同事、親人和摯友——話別:

      “如果要我再來一次的話,我還愿意再做中國西部戈壁灘上那一朵小小的馬蘭花!用我全部的生命凝聚成那一瞬間的光芒,用它照亮這腳下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用它照亮這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用它照亮這民族用血與火所澆鑄的共和國,還有永不停息的強國夢想!”

      2018年7月29日,是鄧稼先逝世32周年。我把核試驗基地戰(zhàn)友們懷念鄧稼先的詩文轉呈年過90的許鹿希老人。老人在微信中回答:“謝謝,似乎他還在人間,共祝國泰民安?!?/p>

      〔本刊責任編輯 袁小玲〕

      〔原載《解放軍報》2018年9月11日〕

      英雄虎膽 徐劍

      這是原第二炮兵司令員李旭閣夫人耿素墨講述的一個故事,筆者裝在心中許多年了,每每想起,感慨不已。

      20世紀80年代中期,“兩彈一星”功臣鄧稼先罹患癌癥去世后,他的夫人許鹿希開始做一件事情,就是追蹤當年到過核試驗爆炸中心的“兩彈一星”功臣的身體狀況。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十幾年,當首次核試驗的主要指揮者和核科學家——去世后,她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因為身患腫瘤去世的。

      這似乎成了到過核爆中心的勇士們一個命運的咒符。但也有人例外,那就是時任第二炮兵司令員的李旭閣中將。首次核試驗后第二天,李旭閣曾坐直升機飛過原子彈鐵塔上空,久久盤旋,觀察鐵塔的損毀情況,當時的爆心核沾染極強,如果要算承受的核輻射最多者,非他莫屬。但他的身體一直很好,是個異數(shù)。

      2001年4月,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李旭閣在解放軍總醫(yī)院被確診為肺癌。這一年他正好74歲,所幸癌癥發(fā)現(xiàn)得早,切除了左肺,手術很成功,病情穩(wěn)定下來了。有一天,許鹿希與耿素墨見面時,她握著老耿的手說:“以前我曾聽張愛萍夫人李又蘭大姐說,李旭閣司令員是所有到過首次核試驗爆心人員中的‘漏網(wǎng)之魚??僧?shù)弥剂朔伟┖?,我又一次陷入沉重的悲愴之中,他們這代人為我們中華民族挺起脊梁,付出實在太多了?!?p>

      李旭閣

      一個光榮與夢想的年代,一個創(chuàng)造了奇跡的英雄群體。當我回想這段英雄傳奇時,奔突于心的是一種壯懷激烈的感動和欽羨。錢學森教授未曾想到,當年聽他《導彈概述》的將校中間,竟然出了一個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司令員

      200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紀念館的籌備工作即將開始。

      有一天,錢學森秘書接到一個電話,是李旭閣夫人耿素墨打來的,說家里整理書房時,發(fā)現(xiàn)一本筆記本,是1956年元旦錢學森在為我軍高級將領講《導彈概述》的記錄稿。

      1955年,經(jīng)馮·卡門學派師生的奔走,以及中國政府的多方交涉,在美國長島被幽禁5年的錢學森終于獲準回國。歸國后的錢學森被任命為國防部五院院長。家還未安頓好,他就開始向從戰(zhàn)爭中走來的高級將領描繪中國戰(zhàn)略導彈的發(fā)展和未來。

      1956年元旦,第一場春雪剛剛落下。這天上午,在中南海居仁堂辦公的總參作戰(zhàn)部空軍處參謀李旭閣,被處長楊昆叫進辦公室,楊昆遞給他一張入場券,說下午3點總政排練場有場秘密報告會,規(guī)格很高,讓他去聽聽。

      北京城一片雪白。李旭閣是騎車去的,中南海到新街口總政排練場大廳路并不遠。他匆匆步入會場,環(huán)顧左右,已座無虛席。令他吃驚的是在座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將軍,他們都是三總部和駐京軍兵種的領導,許多人都是他熟悉的,主席臺上擺著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大將的姓名牌。滿堂高級將領,唯有他一個人年紀最輕,職務也最低,佩戴少校軍銜。

      李旭閣剛剛落座,電鈴就響了。陳賡大將率先走出來,身后跟著一位穿中山裝的學者。兩人坐下,陳賡大將便介紹說:“這位就是剛剛歸國的錢學森教授,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空氣動力學家,今天由他給大家講世界上最先進的尖端武器——導彈。”頓時,全場掌聲雷動。

      錢學森教授站起來鞠了一躬,然后走至黑板前,揮筆寫了一行字:關于導彈武器知識的概述。

      李旭閣在一本嶄新的筆記本上記下這一行字,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關于世界上最尖端武器的介紹。他聚精會神地聽,一絲不茍地記,特別是錢學森饒有意味的一番話,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議中央軍委,成立一個新的軍種,名字可以叫‘火軍,就是裝備火箭的部隊?!贝撕?,錢學森又于1960年3月22日和23日在高等軍事學院講授火箭和原子能的運用,李旭閣再次前往聽課。錢學森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講解,讓他記憶猶新。

      2004年4月,李旭閣在整理資料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當年的這本筆記本。錢學森的兒子和秘書得知情況后,專程來到李家,將原件拍照并復印,準備放到上海交大錢學森紀念館展出。

      核爆成功后,張愛萍(右一)向周總理報告。左一為李旭閣

      2005年11月12日,錢學森歸國50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在出席的嘉賓中,錢學森夫人蔣英特意加上李旭閣的名字。會上,蔣英握著李旭閣的手說:“錢老讓我轉告你,他未曾想到,在當年聽他課的將校中間,一位最年輕的少校成了他當時建議成立的‘火軍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的司令員?!崩钚耖w笑了,說:“從聽錢老課的那一天起,我的命運便與中國戰(zhàn)略導彈事業(yè)連在一起了?!?/p>

      周恩來總理當面讓張愛萍掏口袋,檢查帶沒帶保密文件,并吩咐李旭閣編首次核試驗的暗語密碼

      時至傍晚,一抹斜陽落在紫光閣總理會議室。

      一個重要會議還沒結束,周總理在做首次核試驗的空中和地面布防。作為首次核試驗辦公室主任,李旭閣坐在工作人員席認真記錄。這時,副總參謀長張愛萍站了起來,向周總理告假,說外交部安排了一個外事活動,要提前告退。

      總理仰起頭來,對外交部有關人員說:“下不為例,以后再不要安排愛萍同志的外事活動了。”張愛萍站起身,剛準備離去,周總理突然從座位上一躍而起,說:“愛萍請留步?!?/p>

      李旭閣見總理走了過來,堵住了張愛萍的去路。周總理關切地說:“愛萍,你帶核試驗的文件了嗎?”張愛萍搖了搖頭,說:“總理,沒有帶?!?/p>

      周總理指了指張愛萍的衣兜,說:“搜一搜,看看里邊有沒有紙條,你參加外事活動,首次核試驗的只言片語都不能帶出去?!?/p>

      李旭閣第一次感受到周總理的處事縝密。在總理的督導下,張愛萍真的將自己的幾個衣兜都掏了一遍。見沒有搜出什么,總理才如釋重負地說:“保密無小事啊!”在座的人員喟然感嘆,總理保密觀念如此之強,真是一代楷模。

      暮靄涌起,紫光閣里的光線漸次黯淡下來。將所有預想的事情都布置完后,總理向坐在后排的李旭閣招了招手,說:“李參謀,你過來?!崩钚耖w從后排站起來,走到總理跟前,詢問道:“總理有什么指示?”

      “到了馬蘭后,你們與中央聯(lián)系,全部用暗語密碼。今晚就制訂場區(qū)與北京通話的暗語,北京由我、賀總、羅總三人抓。你回去向愛萍副總長報告?!?/p>

      晚上張愛萍參加外事活動回來,李旭閣報告了總理的指示,張愛萍說:“旭閣,按總理的指示辦。”

      隨后,李旭閣與二機部辦公廳主任張漢周、二機部部長劉杰的秘書李鷹翔、國防科工委的處長高建民一起編暗語。也許因為首次核試驗的原子彈是圓形,李旭閣提出,將原子彈取名為邱小姐,此提議一出,大家連聲稱好,說形象隱秘。于是,他們便將裝原子彈的平臺叫梳妝臺,連接火工品的電纜線像頭發(fā)一樣長,叫梳辮子。

      李旭閣制作完暗語后,便送到張愛萍處,密碼對照表上規(guī)定:正式爆炸的原子彈暗語為邱小姐;原子彈裝配為穿衣:原子彈在裝配車間,暗語為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臺為住上房;原子彈插火工品,暗語為梳辮子;氣象的暗語為血壓;起爆時間為零時。有關領導也有相應代號。張愛萍看了后連聲說:“旭閣,編得好,既形象生動又隱秘難猜?!?月24日,張愛萍正式將它報給了周總理、賀龍和羅瑞卿,作為核試驗場與北京電話聯(lián)絡的暗語和密碼。

      兩架軍用專機接力送一位密使回京向毛主席報告,李旭閣的文件包里裝著共和國一個天大的秘密

      1964年10月9日,首次核試驗指揮部根據(jù)場區(qū)的天氣預報,建議正式試驗時間選在15至20日之間。10日凌晨3時,李旭閣將首次核試驗的準備工作情況及試驗時間的絕密報告草擬好后,送到張愛.萍總指揮的帳篷里。張愛萍坐在箱子上簽署后,仰起頭來說:“旭閣,你飛一趟北京,將這份絕密報告呈送總理和主席?!?/p>

      猜你喜歡
      張愛萍鄧稼先核試驗
      鄧稼先 獻身國防 鑄就輝煌
      “自我罰站”的將軍
      鄧稼先 此身許國 再難許卿
      “兩彈元勛”鄧稼先 深藏功與名,汗灑戈壁灘
      張愛萍的三句名言
      張愛萍與一江山島登陸作戰(zhàn)
      津市市| 乐都县| 察隅县| 萍乡市| 衡阳市| 龙口市| 郎溪县| 阜南县| 和顺县| 榕江县| 汾西县| 慈利县| 云和县| 安陆市| 沙河市| 唐山市| 焦作市| 凤阳县| 淮南市| 扎鲁特旗| 安溪县| 卓尼县| 浦江县| 苍南县| 聂拉木县| 乳山市| 泸西县| 洞口县| 山阳县| 洪泽县| 崇左市| 扶余县| 仁化县| 佳木斯市| 静海县| 永年县| 同仁县| 德兴市| 岳普湖县| 京山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