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芳
晚上八九點,夜幕已經(jīng)落下,邱興和兩個朋友摸黑潛水下海,游了半個多小時,到了接頭的破舊漁船邊,三個人矮身躲在狹小的機艙內(nèi)。漁船一路晃蕩,目的地是對岸的香港。
邱興沒有別的選擇,家里有父有母,還有妻子和幾個年幼的孩子,全都嗷嗷待哺,“那時候我家里很貧困,飯都吃不飽,所以決定到香港揾食(謀生)”。當時逃港的人一律被冠以偷渡犯、逃亡者的罪名,抓到要被批斗坐牢,他在漁船里不敢出聲,又驚又怕。
機艙里的味道并不好聞,他形容不出那是什么感覺,只記得“很臭很臭”,還有很多機油,全部滴落在臉上,一直到了香港他才擦干凈臉上的油污。
1980年,歐陽東一家
那是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他還未曉得變革的曙光已隱隱掛在天邊。
今年71歲的歐陽東也曾是一位逃港者,他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在1978年逃去香港。
最開始,歐陽東并沒有想著去香港。1965年,他從廣州主動來到深圳,當時還叫寶安縣,歐陽東成為海水養(yǎng)殖場里的一名知青,工作雖然艱苦,但生活還過得去,他并沒有非去香港不可的念頭。他還參加了當時的文藝宣傳隊,經(jīng)常帶領(lǐng)大家排演節(jié)目,因為外形好,他經(jīng)常在戲中演主角,例如當時十分紅火的一部歌舞戲《紅色娘子軍》,他就在其中飾演主角洪常青。
因為有文藝特長,歐陽東在海水養(yǎng)殖場養(yǎng)蠔五年后,如愿調(diào)到寶安縣蛇口公社,成為一名專職文藝宣傳員。
蛇口公社對面就是香港的流浮山,水性好的人幾個小時就能游到香港。他的朋友大多在船上作業(yè),通常是一早上開船出去,晚上回來時,只剩一個人把船開回來。也有人是在海上作業(yè)時,直接下海游泳到香港。
廣州人把水路偷渡逃港稱作“督卒”,借用下象棋術(shù)語,取其“有去無回”之義。當?shù)厣踔料破饘W游泳熱,民眾常常自發(fā)去珠江中練習游泳,父母也告訴孩子,好好學游泳,長大游到香港去。
歐陽東聽說,每個人到香港后,都會說自己喝上了咖啡。久而久之,每有一個朋友消失,就會說:“某某喝咖啡去了。”
中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四次大規(guī)模逃港潮,最后一次就是1978年到1979年上半年,僅1978年便發(fā)生逃港事件9.7萬多人次,逃出1.8萬多人。香港的新界原本并沒有羅芳村,居住在這里的人全部是從深圳羅芳村過去的。
就在廣東偷渡外逃最嚴重的時期,1978年4月,習仲勛來到廣東,擔任省委第二書記。他一上任,就提出要到“最亂的農(nóng)村”去,與逃港者面對面交流。
1978年7月5日到10日,習仲勛到廣東上任后第一次外出考察,他來到當時外逃最嚴重的寶安縣。彼時的縣委書記方苞將習仲勛帶到沙頭角鎮(zhèn)中英街,那里是香港與內(nèi)地的一條分界線,不過一街之隔,香港那邊車水馬龍,寶安縣冷落蕭條。據(jù)媒體報道,習仲勛心中難受,對方苞說:“解放快30年了,那邊很繁榮,我們這邊卻破破爛爛?!?/p>
去過中英街后,他們又來到一個大隊支部書記學習班,方苞對在場的人說:“習書記是來調(diào)查情況的,大家不用怕,就大膽地說吧?!碑敃r一個先進大隊支部書記文富祥大膽進言:“習書記,我對你說實話,政策不改變,人都跑光啦!”
據(jù)《大逃港》一書的作者陳秉安回憶:“習仲勛到中英街去看時,當時就有一些逃港的人又回來,偷偷地把加工工業(yè)帶過來,一般都是插塑膠花。深圳的勞動力便宜,等插好花后,再送到街對面,然后出口到國際市場上?!标惐舱J為,這其實是中國最早的加工工業(yè)。
那次考察后,習仲勛大受震動。當時寶安縣的干部就搞小額貿(mào)易、過境耕作等經(jīng)濟事件向其請示,習仲勛當場拍板:“只要能把生產(chǎn)搞上去,就干,不要先去管他什么主義?!?p>
《大逃港》和作者陳秉安
邱興當時不知道政策已經(jīng)開始松動,改革開放也已在醞釀之中,他看到的是老婆孩子實在沒吃的了,家里一根紅薯都找不出,有一碗稀飯已經(jīng)是奢侈。而一些從香港回來的人,會給老家的鄉(xiāng)親們發(fā)煙、發(fā)酒,還有糖果、面包等新奇食品,“他們還給我派了個利是”。1978年,他最終還是冒著危險去了香港。
和歐陽東一樣,同在蛇口的張志聰1979年逃港,當年才15歲。時隔40年,他還記得那部《紅色娘子軍》,“我記得,這部戲我看過四五次”。
“歐陽東”這個名字,在那個年代就是一抹正統(tǒng)的“紅”。
除了這部戲,還有一些宣傳香港不好的戲。歐陽東等人用快板形式說唱,內(nèi)容都是香港跳樓、賣兒賣女、搶劫的內(nèi)容。歐陽東相信香港是悲慘黑暗的,還是內(nèi)地社會主義好。當年,歐陽東選擇對象的條件之一也是“不逃港”。
張志聰在學校墻壁上、大街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標語,呼吁人們不要逃港,抵制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暗麄鳉w宣傳,年紀大一點,要養(yǎng)家的人沒有辦法,還是要去香港發(fā)展。”
陳秉安總結(jié),對于逃港潮,內(nèi)地有關(guān)部門最開始是強行阻攔,后來采用懷柔政策,排一些歌舞戲等勸導群眾不要逃港。但最終,領(lǐng)導人發(fā)現(xiàn)發(fā)展經(jīng)濟才是良策。2000年他曾問過習仲勛對群眾逃港的看法,習仲勛回答道:“腳是生在他們身上的,政策不改變,經(jīng)濟不搞上去,他們只會跑到資本主義那邊去。”
陳秉安強調(diào),“這是他的原話”。
歐陽東在1975年成了家,當時他和妻子兩人每月能掙七十多塊錢的工資,和周圍的人比,條件已經(jīng)算很好了。然而,從1978年開始,掙了錢的同鄉(xiāng)從香港回來,經(jīng)常帶一些餅干、糧食等反哺鄉(xiāng)親?!跋袢髦尾皇且衙姘で械魡幔棵姘に麄儙Щ貋?,我們都當寶啊,當點心送人,所以那個時候差距太大?!睔W陽東說。
另一邊,繼7月的考察后,同年習仲勛又一次來到寶安縣。陳秉安說:“他第二次來就是對怎么進行改革有所考慮了?!碑敃r習仲勛在寶安縣的附城公社召開了一次干部和貧下中農(nóng)座談會,他就坐在一張小凳子上問大家:“這么多人跑,我也很著急,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嗎?”有人說:“堵也堵不住,就讓他們走吧?!?p>
深圳市鄧小平廣場畫像
深圳和香港僅一河之隔
習仲勛沒有生氣,而是提到:“走的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留下的是婦女兒童,誰來養(yǎng)活她們?如果你們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就放他們走: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另想辦法?!?/p>
底下一片安靜。習仲勛緩緩道出自己的想法:“只有一個辦法,我們團結(jié)一心,把經(jīng)濟搞上去,才能留住老百姓的腳?!?h3>“個個偷渡,歐陽東都不會偷渡啦”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那場改變中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仲勛在中南組發(fā)言說:“希望中央能給廣東更大的支持,同時多給地方處理問題的機動余地?!彼⒁獾綇V東的特殊地理位置蘊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機會,表示希望“中央允許吸收港澳、華僑資金,從香港引進一批先進設備和技術(shù),購進電力,進口部分飼料。凡是來料加工、補償貿(mào)易等方面的經(jīng)濟業(yè)務,授權(quán)廣東決斷處理,以減少不必要的層次和手續(xù)”。
他的報告得到中央領(lǐng)導人的重視。緊接著,便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制定改革開放方針。
張志聰當時年齡還小,對改革開放懵懵懂懂,渾不知這將改變未來多少人的生活。從1978年開始,蛇口港這邊建起第一套別墅,開始招商,進來第一家工廠。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這一年,蛇口水灣村為了支持改革開放,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做出實驗性的貢獻。7月8日,蛇口工業(yè)區(qū)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炸山開工的第一聲炮響也被視作正式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
然而,當時改革剛剛開始,許多不明就里的群眾一聽說“邊境開放”的謠言,走出稻田,腳都沒洗就回家拖兒帶女就往香港方向跑。據(jù)統(tǒng)計,1979年1月至5月份,廣東省共偷渡外逃11.9萬多人,逃出2.9萬多人。
習仲勛快馬加鞭地籌備廣東改革開放事宜,在當年四五月,他多次向中央工作組作了詳細匯報,大膽提出廣東臨近港澳,應充分利用,積極開展對外經(jīng)濟技術(shù)交流,試辦進出口特區(qū)的初步設想。6月,在一次反偷渡外逃工作會議上,他再度指出:“偷渡外逃不是敵我矛盾,主要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要把內(nèi)地建設好,讓他們跑來我們這邊才好?!?/p>
當時,不斷有朋友約歐陽東一起偷渡香港,但妻子堅決反對,他因此一直沒下定決心,直到一件小事深深觸動了他。那天他帶著孩子在海邊散步,有香港漁民到碼頭賣魚,一個漁民便隨手給了孩子一瓶益力多飲料,孩子迫不及待地打開,喝完以后,還對著瓶子用力吸,意猶未盡,“好像要把里面的東西,全部的味道,連空氣都吸光”。歐陽東看著覺得心酸。
兒子吸空瓶子的畫面一直在歐陽東的腦海里揮散不去,“我只覺得,其實我也不是沒有能力,這些東西如果買得到,我也可以買,但是沒有啊”。
1979年11月16日,歐陽東的妻子帶著孩子回廣州探親,沒人再攔他了。晚上,他和兩個朋友一起來到位于蛇口公社的大沖,從這里橫渡到香港只有十幾公里,游過去需要七八個小時。他們各自攜帶了一個吹氣枕頭。偷渡者都會帶些救生用品,比如汽車輪胎、救生圈或者泡沫塑料等。據(jù)人民網(wǎng)的一篇報道,還有人將避孕套吹起來掛在脖子上,一直游過去。
游到半路時,海面中間出現(xiàn)一艘巡邏艇,歐陽東分不清是內(nèi)地的邊防巡邏艇,還是香港的巡邏艇,只看到那個探照燈一晃一晃的。他們把自己的衣服、鞋還有通信地址,全部用膠袋封好,帶在身邊,這些物品不會沉水,都浮在水面上??匆娞秸諢艋芜^來,他們就放開東西,人潛到水下去。等沒光了,再浮起來。每次看見船,就繞遠點再游。他們只認準一個方向,就是香港流浮山——那邊燈火比較亮。
歐陽東已從香港回到了深圳
就這樣,歐陽東也成為一名偷渡者,起初,大家并不相信,單位還說:“不可能啦,個個偷渡,歐陽東都不會偷渡啦?!?h3>“可以回家了,不用跑那么遠了”
為了能給家里寄錢,在香港工作第一天,歐陽東就加班到晚上9點,第二天到晚上11點,第三天就到凌晨1點。一天工資三十塊錢,加班一個小時五塊錢,他拼命做,甚至把第二天的活都干完,然后等老板安排其他工作。
曾有一位香港企業(yè)家告訴陳秉安,當年他最喜歡招那些游泳過來的逃港者?!耙皇且庵緢远?,二是憋著一股氣想要干出成績,”陳秉安說,“你給一百斤他挑走,一千斤也挑走,沒有怨言,這樣的工人哪個老板不喜歡?”
很多逃港者都干出了一番事業(yè)。曾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20世紀末香港排名前100位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除了“期貨教父”劉夢熊外,還有金利來集團董事主席曾憲梓等人。
與此同時,歷史的車輪也在滾滾前進。1980年8月,已經(jīng)撤縣改市的深圳正式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張志聰那幾年在香港和大陸間往返多次,“看到一磚一瓦慢慢建起來,那時才明白改革開放意味著什么”。1979年他游泳去香港,只是為了找當時離散的同學,卻因為不知道電話和地址,一個人也沒找到。后來受改革開放的帶動,他有了更多機會,創(chuàng)立自己的建筑公司,自發(fā)創(chuàng)建蛇口同鄉(xiāng)會,反而找到一波老同學。
邱興在1981年和同鄉(xiāng)打電話時,才知道內(nèi)地進行改革開放。他當時在一家電子廠幫老板做裝修,深受老板賞識,獲得單干的機會。他原本考慮和朋友一起南下印尼開設電子廠,改革開放的消息傳來后,他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回家了,不用跑那么遠了”。1983年,他正式回到深圳投資辦廠,工人最多時有1200多人。
歐陽東也回來了。在香港拼命干活的歐陽東用兩三年時間就為家里攢夠了錢,到了1986年,歐陽東在香港已打工六年多,他從一個學徒工,成長為一個熟練技術(shù)工。深圳特區(qū)建立后,香港的服裝老板也到深圳來辦廠,他隨廠回到深圳工作。
回顧當年的逃港生涯,歐陽東說:“香港真的很漂亮,全部是高樓,但是再好也不是我們能夠待的地方,我想我還是要回來。當時沒想到,如果想到現(xiàn)在改革開放這個樣,我看就沒人逃了嘛?,F(xiàn)在就沒人逃了?!?/p>
〔本刊責任編輯 錢璐璐〕
〔原載《看天下》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