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棟
【摘 要】學習過程需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學習計劃,進而保證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或者難題。學習過程需要一個精確的“雷達系統(tǒng)”。這個“雷達系統(tǒng)”,就是本文的主角——元認知。
【關鍵詞】化學;元認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100-01
1 研究背景
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等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高中化學的學習效果。就其學習過程來看,不僅僅是對所獲取的材料或者知識進行感知、理解、記憶與加工,更為重要的是,在認知知識與獲得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自我管理。通俗地講,“元認知”就像是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幫助我們正確審視自身的思想,清晰地監(jiān)控、調節(jié)我們的學習過程,進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本文借助學習元認知水平的調查與分析,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化學學習的因素,進而為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2 調查方法
在學習元認知水平調查活動中,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問卷根據(jù)元認知理論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自行設計,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以及元認知監(jiān)控三個方面。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份,收回問卷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96.67%。
3 調查結果
3.1 元認知知識
調查發(fā)現(xiàn),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自我反思頻率以及學習目標調整等方面展現(xiàn)了明顯優(yōu)勢;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問題普遍存在。
3.2 元認知體驗
就元認知體驗方面的調查結果來看,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考試成績不理想后,多通過分析原因、尋找對策的方式進行應對,而其他學生多選擇盲目的繼續(xù)學習,甚至有部分學生出現(xiàn)不想學習的現(xiàn)象。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沒有聽懂或者存在疑惑的知識點,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課后自學或者向老師求助等方法解決,而不是將之拋于腦后。
3.3 元認知監(jiān)控
在元認知監(jiān)控調查中發(fā)現(xiàn),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能夠做到及時地反思與總結,針對考試或者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多能夠自覺地進行訂正。但化學成績稍差的學生,多數(shù)沒有形成及時總結、反思的習慣,在錯誤的訂正方面也缺乏自覺性。在面對難以記憶的化學方程式時,多數(shù)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放棄記憶,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積極探求記憶技巧,提高記憶效率。
4 分析
根據(jù)美國兒童心理學家J.H.Flavell的觀點,元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以及相關事項的認知。從這一觀點來看,元認知包括了認知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以及對認知的調控兩個部分。結合高中化學學習分析,在面對高中化學繁雜的知識點、繁重的學習任務時,學生要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就需要領會其中的要點,將看似復雜、分散的知識點串連成線,進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顯而易見,這一過程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展現(xiàn),而元認知的職能,就是引導我們采取正確、合理的學習策略,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jù)實際學習情況與策略的應用效果,及時地對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行調整,以達到高中化學學習的目標。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化學學習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以及元認知監(jiān)控三個方面的總體水平稍高,提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根據(jù)元認知理論,我們在對思維過程以及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反思的過程中,都需要用到元認知。從這一角度來看,元認知就像是一名記者,隨時記錄我們的學習過程,即時分析與評估我們的學習情境,而后迅速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習目標。
以化學學習的反思為例,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大多能夠做到及時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反思、總結,并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化學學習計劃進行調整。鑒于此,借助學習元認知理論,加強自身對思維過程以及所獲取的知識的反思,能夠為學習策略的制定與調整提供重要的參考,進而提高自身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