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修訂

      2019-06-20 06:52:50吳慧平齊蒙李葉云馬慧勤吳迅
      茶葉科學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名錄茶園報導

      吳慧平,齊蒙,李葉云,馬慧勤,吳迅

      ?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修訂

      吳慧平1,齊蒙1,李葉云2*,馬慧勤1,吳迅1

      1.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2.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經(jīng)查閱整理1959—2018年期間發(fā)表的中國茶園雜草相關(guān)文獻和實地調(diào)查,編制報導名錄清單信息,比對國內(nèi)主要植物種類鑒定資料,確認其所表物種,判斷其無效性,采用增補、修正和替換等方法修訂轉(zhuǎn)化。結(jié)果表明,中國茶園雜草報導文獻中存在517條無效名錄,修訂轉(zhuǎn)化有效名錄331條,比對已有報導,新增170個茶園雜草名錄,分屬46科,129屬。截止本文,中國累計報導茶園雜草種類共412種,8個亞種,分屬72科251屬,報導頻度最高的為小蓬草()、白茅()和馬唐()等。

      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修訂;種類

      茶樹為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喜酸性土壤,多種植在北溫帶丘陵山區(qū),茶園雜草種類多,易為害成災(zāi),中國茶葉科學工作者很早就開始重視茶園雜草種類的研究和報導,自1959年平凡[1]報導安吉茶園雜草種類以來,安徽、福建和浙江等省市自治區(qū)相繼報導了茶園雜草種類,然而由于其中存在無效名錄,目前尚無法確定中國茶園已經(jīng)報導的雜草種數(shù)量和分布。

      在現(xiàn)存文獻中,茶園雜草種異物同名、或一物多名,不正確使用拉丁文,或中文錯別字等現(xiàn)象較為嚴重,如在報導文獻中出現(xiàn)過狼把草[2-5]、狼巴草()[6]和狼把草()[7]等3個中文名錄,經(jīng)過無效名錄判斷,均為茶園常見雜草狼杷草()[14]。另有中文簡化字和繁體字的轉(zhuǎn)換也會帶來一物多名,如鼠麴草(),文獻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中文名錄為鼠曲草[2-3,5,8]。俗名的地域性特點也會造成一物多名,如茶園常見雜草小蓬草(),文獻報導中該種出現(xiàn)4個不同的名錄——小白酒草()[9]、小飛蓬()[10]、小白酒草[11-13]和小飛蓬[2-3,5,8]。凡此種種,都給雜草物種數(shù)量統(tǒng)計和區(qū)系分布研究帶來困惑。

      早期文獻因年代較久,線索有限,迫切需要盡早修訂,如安吉茶園報導的茶園雜草“秀竹”[1],疑似“莠竹”誤寫,但沒有其他線索輔助判斷,未能在本文中轉(zhuǎn)化成有效名錄。

      項目組收集整理了1959—2018年期間茶園雜草種類報導文獻,并同時開展實地調(diào)查,總結(jié)撰寫出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的轉(zhuǎn)化結(jié)果,以期為新名錄報導、中國茶園雜草種類數(shù)量統(tǒng)計、區(qū)系分布和多樣性研究奠定基礎(chǔ)。

      1 研究方法

      1.1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信息清單制作

      查考1959—2018年中國茶園雜草報導文獻,整理編制雜草報導名錄信息清單,包含原文獻信息和實地調(diào)查信息。本文中“無效名錄”定義為不符合《中國植物志》[14]正名的雜草名錄。

      1.2 修訂方法

      1.2.1 確定名錄所指物種

      根據(jù)“清單”信息,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查考有關(guān)縣志和走訪茶農(nóng)等結(jié)果,依據(jù)《中國植物志》糾正確定報導名錄所表物種,并判斷報導名錄的有效性。無法判斷物種指向的名錄,暫歸為“永久無效名錄”,不作修訂。

      1.2.2 修訂原則、方法和流程

      雜草正名遵循《中國植物志》,并遵循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Shenzhen Code,2018)[15]一物一名、無歧義等規(guī)則,重點參考Shenzhen Code前言14條和第三章20.2等內(nèi)容。本文中修訂包括增補、修正和替換,分別特指增加補充名錄缺失的內(nèi)容,修改中文名錯別字和拉丁文拼寫等錯誤,以及用正名替換異名,修訂流程見圖1。

      1.3 統(tǒng)計

      利用Excel表登記制作名錄信息清單,通過排序、刪除重復(fù)項、分類匯總和組合等操作,統(tǒng)計修訂名錄條數(shù);結(jié)合邏輯判斷、計數(shù)和求和操作,統(tǒng)計雜草物種報導頻度等。

      新增有效名錄數(shù)=轉(zhuǎn)化名錄數(shù)-已存在的有效名錄數(shù)。

      報導頻度=(該物種報導頻數(shù)/報導茶區(qū)數(shù))×100%。

      無效成因頻率=(該無效成因頻數(shù)/全部無效成因總頻數(shù))×100%。

      2 研究結(jié)果

      2.1 中國茶園雜草新增有效名錄

      統(tǒng)計分析了1959—2018年茶園雜草報導名錄清單信息,確認中國已報導茶園雜草名錄759條,其中有效名錄242條,無效名錄517條。

      無效名錄修訂轉(zhuǎn)化:發(fā)現(xiàn)具有明確物種指向的無效名錄477條,經(jīng)轉(zhuǎn)化后刪除146條重復(fù)記錄,獲得331條有效名錄。如,報導名錄“大藔”[1],研判為蓼科蓼屬,根據(jù)原文獻描述“可以做工業(yè)白曲”,結(jié)合實地信息,修訂為水蓼();報導名錄牛繁縷()[7,16]和牛繁縷[2,5,8,13],替換為鵝腸菜();報導名錄諸葛菜()[6],修訂為諸葛菜();報導名錄長萼堇菜[11-12]、犁頭草()[17-18]、犁頭草[8]和犁頭草()[16,19]共7條,均指向長萼堇菜(),轉(zhuǎn)化為有效名錄長萼堇菜();報導名錄早開堇菜[1],轉(zhuǎn)化為有效名錄早開堇菜();報導名錄金銀花[2-3]、忍冬[5]和金銀花()[7,18,20]轉(zhuǎn)化為忍冬();報導名錄狼巴草()[6]、狼把草()[7],修訂轉(zhuǎn)化為狼杷草();報導名錄剪刀股()[9]拉丁文為異名,轉(zhuǎn)化為剪刀股();報導名錄剪刀股()[17],查考《中國植物志》,剪刀股(,異名)為苦荬菜屬,而為萵苣屬,茶園實地調(diào)查信息無萵苣屬雜草記錄,剪刀股則為茶園常見雜草,由此判斷該無效名錄指向物種剪刀股();報導名錄鼠曲草[2-3,5,8]中文名為異名,替換為正名鼠麴草()。

      注:圖中黑體字為增補、修正或替換

      新增有效名錄:比對已存在的茶園雜草有效名錄,新增鵝腸菜()、忍冬()等有效名錄170條,分屬46科129屬(表1)。另有水蓼()、諸葛菜()等161條轉(zhuǎn)化名錄不屬于新增雜草種名錄,則不在表1中列出。

      永久無效名錄:報導名錄“長毛草”[1],無拉丁種名,依據(jù)原文獻信息,查考當?shù)乜h志,均不能提供足夠線索研判“長毛草”物種指向,本文歸為“永久無效名錄”;報導名錄“石蒜”[1],根據(jù)原文獻信息“8、9月開花”,而石蒜屬至少有8個物種花期均在8、9月期間,茶園田間調(diào)查記錄有石蒜()、中國石蒜()、安徽石蒜()和江蘇石蒜(),因此報導名錄“石蒜”存在歧義,不能確定其物種指向,歸為“永久無效名錄”。

      表1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修訂結(jié)果-新增170條有效名錄

      注:表中科階元排序依據(jù)汪勁武[26]提供的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tǒng),如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tǒng)沒有的科名,則按葉創(chuàng)興[27]提供的科階元排序方法作補充,屬的排序為版面需要

      Note: Family ranks in the table arranged as Engler system provided by WANG Jingwu[26], or arranged as the order provided by Ye Chuangxing[27]

      續(xù)表1

      續(xù)表1

      續(xù)表1

      2.2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成因

      截止2018年,中國茶園累計報導雜草名錄759條,其中無效名錄517條,占全部名錄的68.1%,可以修訂的無效名錄為477條,占全部無效名錄的92.3%,轉(zhuǎn)化了331條有效名錄。1959—2018年茶園雜草名錄報導總頻次達2?118次,其中無效名錄報導頻次1?214次;1959—2012年期間茶園雜草名錄報導1?324次,其中無效名錄報導達到1?063次,無效名錄報導占全部報導名錄的80.3%。這些結(jié)果表明,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主要集中于1959—2012年期間的文獻中,其中絕大多數(shù)無效名錄可以通過現(xiàn)存信息進行修訂(表2)。

      無效名錄成因頻率分析發(fā)現(xiàn),無效成因主要為未使用拉丁名、中文種名異名同種和拉丁文種屬名不明等,其出現(xiàn)頻率分別為64.3%、11.4%和4.7%(表2)。1959—2012年期間,無效成因總頻次為530,無效頻率達91.9%,其中未使用拉丁文種名占比66.2%,2013—2018年無效頻率下降到8.1%。近6年無效名錄主要成因為中文異名同種、亞種名和種名混淆;或采用不同分類系統(tǒng)而出現(xiàn)差異,如鵝腸菜屬()的鵝腸菜(),其報導名錄牛繁縷()[6]、牛繁縷()[7,18]和牛繁縷[2,5,10,13]。另,單個無效名錄常常存在多個無效成因,如地菍()的報導名錄地芩[11-12],既無拉丁文,也存在中文錯別字(表2)。

      2.3 中國茶園雜草種類和高頻雜草

      查閱1959年迄今共29份茶園雜草名錄相關(guān)的文獻,涉及安徽、福建、廣西、河南、湖南、江蘇、江西、陜西、四川和浙江等9省和1個自治區(qū)、17個市區(qū),29個茶區(qū),報導頻度最高10種雜草為小蓬草()、酢漿草()和馬唐()等,其中馬唐()等5個為常見的農(nóng)田惡性雜草[28],狗尾草()等4個為茶園優(yōu)勢雜草[29](表3)。

      表2 中國茶園雜草無效名錄成因分析

      表3 中國茶園10個高頻報導雜草及其分布

      注:*-農(nóng)田惡性雜草,Δ-茶園優(yōu)勢雜草

      Note:*-Noxious weeds in agronomic fields, Δ-Dominant weed species

      3 結(jié)論與討論

      截止本文,中國報導的茶園雜草有效名錄為412條,分屬72科251屬。據(jù)李揚漢1998年編著的《中國雜草志》[30]中國農(nóng)田雜草1?290多種,分屬105科560屬。據(jù)強勝編著的《雜草學》[31],截止1992年,中國報導的農(nóng)田雜草約1?400種,茶園雜草種估計為150~200。2014年,梁帝允等[29]雜草名錄專著中,包括茶樹在內(nèi)的15種作物農(nóng)田雜草共641種,確認的茶園雜草種類173種,分屬46科132屬。本次修訂后,茶園雜草種類和梁帝允報導結(jié)果比較,增加26科,239種。

      本文報導了中國茶園高頻報導的10種雜草,即小蓬草()、酢漿草()、馬唐()、狗尾草()、牛筋草()、白茅()、繁縷()、香附子()、蒼耳()和杠板歸(),其中有5種為農(nóng)田惡性雜草[28],即馬唐()、狗尾草()、牛筋草()、白茅()和香附子(),另有4種為茶園優(yōu)勢雜草[29],即馬唐()、牛筋草()、繁縷()、白茅()。茶園雖屬于受強烈干擾的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但由于茶作物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喬木、喜酸性土壤、多種植在丘陵山區(qū)等特點,其田間雜草的多樣性和危害特點與其他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存在很大的差異,進一步界定茶園惡性雜草仍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茶園雜草種無效名錄報導主要集中在1959—2012年,其間無效名錄報導頻率占全部無效名錄的87.6%,是早期文獻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此次名錄修訂和轉(zhuǎn)化為早期茶園雜草文獻利用提供了工具性資料,對科學開展茶園雜草發(fā)生危害動態(tài)和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平凡. 茶園野草調(diào)查研究初報[J]. 茶業(yè)通報,1959(5): 13-16.

      [2] 張覺晚. 湖南湘潭市茶園雜草調(diào)查[J]. 茶業(yè)通報,2002, 24(2): 18-19.

      [3] 張覺晚. 婁底地區(qū)茶園雜草調(diào)查[J]. 茶葉通訊,2003(3): 17-19.

      [4] 張覺晚. 長沙地區(qū)茶園雜草調(diào)查及防除關(guān)鍵措施[J]. 茶葉通訊,2011(1): 21-23.

      [5] 周子燕, 李昌春, 胡本進, 等. 安徽省茶園雜草主要種類調(diào)查[J]. 中國茶葉, 2012, 34(1): 18-20.

      [6] 洪海林. 咸寧市茶園雜草種類的調(diào)查研究[J]. 湖北植報,2013, 140(6): 19-22.

      [7] 張傳根, 周全勝, 鄭兆陽, 等. 涇縣茶園有害生物種類及發(fā)生危害狀況[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4, 42(9): 124-130.

      [8] 張覺晚. 湖南茶園早春雜草調(diào)查[J]. 茶葉通訊,1996(6): 6-8.

      [9] 周洪炳, 張麗莉. 信陽地區(qū)茶園常見雜草[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8, 3(3): 21-22.

      [10] 嚴叔平, 梁美萍, 盧忠善,等. 閩西北茶園雜草的調(diào)查[J]. 茶葉科學簡報, 1991(3): 25-27, 33.

      [11] 夏建美, 夏建平, 杜一新,等. 浙西南茶園雜草的發(fā)生及其綜合治理對策[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06, 18(5): 102-103.

      [12] 夏建平, 夏建美. 麗水茶園雜草種類及其防除措施[J]. 中國茶葉, 2007(1): 40-41.

      [13] 趙豐華, 呂立哲, 任紅樓,等. 茶園雜草的種類及無公害防治措施[J]. 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5): 136, 236.

      [1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中國植物志[DB]. http://frps.iplant.cn.

      [15] Turland N J, Wiersema J H, Barrie F R, et al.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Shenzhen Code) 2018[C/OL]. https://doi.org/10.12705/Code.

      [16] 辛偉. 武夷山茶園春季雜草發(fā)生規(guī)律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武夷學院學報,2015, 34(9): 6-10.

      [17] 徐南眉. 茶園常見雜草及其化學防治[J]. 中國茶葉,1986(1): 28-30.

      [18] 儲寅芳, 孫國俊, 潘云楓,等. 江蘇宜興丘陵茶園秋季雜草發(fā)生危害調(diào)查[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 27(8): 58-62.

      [19] 文兆明, 白先麗, 趙瑩婕,等. 廣西茶園主要蟲草害種類與發(fā)生程度調(diào)查研究[J]. 綠色科技,2015(11): 53-56.

      [20] 袁方, 儲芳, 朱鳳,等. 江蘇省宜興市茶園秋季雜草種間生態(tài)關(guān)系及群落分類[J]. 雜草科學,2015, 33(2): 18-25.

      [21] 張海艷, 孫國俊, 季敏,等. 蘇南丘陵茶園秋季雜草種間生態(tài)關(guān)系及群落分類[J].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 32(9): 2289-2297.

      [22] 王虎琴, 孫國俊, 王哲明.等. 茅山丘陵金壇茶園秋季雜草發(fā)生危害調(diào)查[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6, 28(3):53-57.

      [23] 李粉華, 孫國俊, 季敏,等. 江蘇金壇茶園春季主要雜草發(fā)生危害調(diào)查研究[J].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3, 25(4): 30-33.

      [24] 貝文勇, 朱來佳, 貝進標.昭平縣茶園雜草發(fā)生特點及防控措施[J]. 廣西熱帶農(nóng)業(yè),2010(1): 43-46.

      [25] 韓敏, 張海艷, 孫國俊,等. 蘇南丘陵茶園春季雜草種間生態(tài)關(guān)系及群落分類[J].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4, 30(1): 58-66.

      [26] 汪勁武. 種子植物分類學[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7] 葉創(chuàng)興, 廖文波, 戴水連,等. 植物學系統(tǒng)分類部分[M].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0: 427.

      [28] 涂鶴齡. 我國農(nóng)田雜草研究和防治進展[J]. 農(nóng)藥,2001, 40(3): 1-3.

      [29] 梁帝允, 強勝. 中國主要農(nóng)作物雜草名錄[M].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14: 1, 445.

      [30] 李揚漢.中國雜草志[M].2版.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1998: 1617.

      [31] 強勝. 雜草學[M]. 2版.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1: 271.

      Proposal to Replace the Illegitimate Name of Tea Garden Weeds in China

      WU Huiping1, QI Meng1, LI Yeyun2*, MA Huiqin1, WU Xun1

      1. 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2.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Checklist information of the published names of tea garden weeds in China was compiled based on relevant references published from 1959 to 2018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published species names were confirmed based on checklist information. The illegitimate names were identified and revised by the methods of supplement, correction and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authentic and domestic identification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517 illegitimate names in these literatures, with 331 illegitimate names transferred to legitimate names after revision. Compare to previous reports, there were 170 new records of weed species of tea garden in China which belonged to 129 genera and 46familie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ddition of previous legitimate names, totally 412 tea garden weed species, 8 varieties were recorded, which belonged to 251 genera and 72families in China. The top 10 tea garden weeds based on their reporting frequencies were,andetc.

      tea garden, weeds, illegitimate name, revise, species

      S571.1;S451.0

      A

      1000-369X(2019)03-247-10

      2018-08-23

      2019-01-23

      茶園化肥農(nóng)藥減施增效技術(shù)集成研究與示范(2016YFD0200902)

      吳慧平,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植物保護專業(yè)方面的研究,E-mail: huiping.whp@163.com。*通信作者:744084117@qq.com

      猜你喜歡
      名錄茶園報導
      茶園斗“蟬”
      2022.3上榜派出所名錄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茶園飄香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茶園之晨
      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 10:30:20
      同賀名錄
      作者名錄
      茶園觀色
      百科知識(2018年7期)2018-04-17 16:46:38
      生產(chǎn)商名錄
      界首市| 沁阳市| 胶州市| 积石山| 仪陇县| 乐都县| 墨江| 精河县| 营口市| 灵寿县| 孝义市| 新昌县| 增城市| 济源市| 太和县| 远安县| 东城区| 成武县| 红桥区| 牙克石市| 成武县| 南乐县| 泰安市| 招远市| 济南市| 抚顺县| 苏州市| 历史| 五台县| 新昌县| 安庆市| 秦皇岛市| 明水县| 资源县| 宝清县| 济源市| 通城县| 龙南县| 灵丘县| 攀枝花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