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英
(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微信公眾號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yè)都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并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并且可以做一些真正滿足需求和個性化的內容推送。微信公眾平臺采用的是營銷上著名的“魚塘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它具有活體廣告板、細化營銷渠道、延伸的行業(yè)應用即公眾賬號的接口應用這三個顯著特點。它以群發(fā)推送、自動回復、二維碼訂閱作為功能定位給用戶提供服務。
本調查問卷共33道題,25道選擇題,8道填空題。發(fā)放并回收調查問卷600份,從調查對象性別方面:其中男性183人,占比30.47%;女性417人,占比69.53%。年級方面:大學一年級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1.2%,大二年級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16.3%,大三學生占總人數的31.5%,大四學生占總人數的11%。(見圖1)從調查可以得出,相對于較忙碌的大四年級的學生大一年級的學生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來進行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活動。
圖1
從專業(yè)分類方面分析,共分為十一個專業(yè)門類。其中文學專業(yè)采用微信公眾號方式閱讀的人數最多占比50.54%,經濟學專業(yè)占比11.41%,理工學專業(yè)占比10.87%,法學專業(yè)占比2.17%。通過數據分析,當代大學生選擇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閱讀的大部分以文學專業(yè)為主,同時,也可以看出微信公眾號在大學生受眾群體中文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占大部分。(見圖2)
圖2
調查數據顯示,有46.1%的大學生會選擇在晚上22點至24點的固定時間段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19.48%的大學生會選擇在19點至21點這個時間段進行閱讀;但從數據來看也有12.34%的大學生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他們大多選擇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來進行閱讀。(見圖3)由此得出,大多數大學生的空閑閱讀時間集中在深夜時段,且偏好使用微信公眾號這一閱讀媒介進行閱讀。
圖3
從大學生選擇閱讀場所來說,他們一般選取的區(qū)域為教學樓、餐廳、宿舍區(qū)、超市區(qū)、圖書館、公交站等,其中,82.86%的大學生選擇的區(qū)域是宿舍區(qū)(見圖4)。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大部分閱讀活動已經不局限在圖書館或者是課堂之中,這種偏好看似有利實則不然,這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愿意走出宿舍真實的感受生活,長期宅在宿舍里通過網絡媒體來獲得知識和信息其結果反而會阻礙自身的發(fā)展。
圖4
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每天在微信公眾號上花費的閱讀時間并不久,有37.14%的大學生每天會花費15至30分鐘來閱讀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內容(見圖6),并且大部分學生對于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新鮮度只保持在一個月以下(見圖5)。但從閱讀頻率來看(見圖6)大學生普遍的在微信公眾號閱讀并沒有固定的頻率,只是偶爾看到感興趣的文章才會閱讀或者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頻繁的閱讀。由此體現了大學生群體閱讀的一個顯著特點,沒有目標性、沒有持久性、沒有固定性。
圖5
圖6
根據問卷分析的結果,有98%大學生使用的媒介閱讀的渠道以手機為主,他們訂閱的公眾號類型主要有優(yōu)美文章類、資訊新聞類、購物類、娛樂明星類、專業(yè)學習類、工具類、健康養(yǎng)生類、學校社團官方推送類等。其中在大學生群體中訂閱居多的類型是優(yōu)美文章類,占比例為16.7%(見圖7)。由此可以看出,比起其他閱讀群體,大學生對于新事物有著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更快的接受能力。新興閱讀媒介的出現和閱讀方式的多元性使大學生閱讀內容、閱讀范圍得到極大拓展,使閱讀速度、信息量獲得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圖7
問卷結果顯示,在純文字形式、圖文結合形式、圖片結合形式、音頻形式、視頻形式、圖片文字音頻結合等形式中,68%的大學生會選擇圖文結合的形式進行閱讀(見圖8)。此外,在字數選擇偏好中12%的大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字數在200字以下,54%的大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字數在200字到500字之間,3%的大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字數在1000以上。所以得到的結論就是,大多數大學生都偏好圖文結合且字數不多的閱讀內容,也由此可見這類閱讀形式不僅能吸引大學生閱讀同時也是媒體平臺主要采取的閱讀推送形式。
圖8
69.71%的大學生是因為在朋友圈看到并對內容感興趣才會關注一個新的微信公眾號,13.14%的大學生因同學或朋友推薦獲取關注新的微信公眾號,還有6%的大學生是因個人需要,其他平臺推薦等原因關注新的微信公眾號。
圖9
當面臨多個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相同時,47.28%的大學生會隨機選取一個閱讀;29.35%的大學生會刪掉內容相同的公眾號,只訂閱一個公眾號推送的內容;5.98%的大學生會選擇每次都閱讀固定的一個的內容(見圖9)。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大學生之所以會有廣泛的閱讀內容不僅在于媒體平臺的宣傳影響力,同時也會受到周圍的閱讀受眾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媒介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有著極大的沖擊,多元化的閱讀方式使大學生閱讀內容、閱讀范圍得到極大拓展和豐富,使閱讀速度、信息量獲得都得到了極大提升。數字化閱讀的發(fā)展的確帶來了綜合閱讀和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融合,使整體閱讀人群和閱讀量都在整體增加。但這種大信息量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在增加了閱讀內容的同時也造成了淺閱讀的逐漸強化,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微信公眾號所推送的閱讀內容也鮮有深刻的文學內容,大學生從“知之不多”向“知之不深”的發(fā)展也是令人擔憂的現象。淺閱讀下,大學生群體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往往會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斷,無法對所接收的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更無法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新媒體時代下的閱讀更加偏于娛樂化、碎片化。各種心靈雞湯、明星娛樂八卦、游戲電影推薦、旅游資訊等充斥著閱讀媒介的各個角落,對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趨向都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引導,從而導致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發(fā)生偏轉,造成學術性讀物在當代大學生閱讀中缺失。同時,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也在當代大學生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正是這種公認的閱讀方式使得當代大學生變得浮躁。在強大的信息量充斥下,碎片化的閱讀不會給讀者留下太多反思生活的時間,也不會有充足的時間對新的知識加深記憶。所以,在調查問卷中回答是否會因為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的內容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態(tài)度這個問題時,85%的大學生的回答都是不會影響。
從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群體在選擇感興趣的微信時,大多是在朋友圈隨意打開或者是由他人推薦閱讀的內容。此外,還有部分大學生表示是為了打發(fā)時間隨意瀏覽閱讀內容,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學習無法引起自身的興趣,也就不會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而這是對大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極為不利。因為,從隨意化的選擇導致大學生群體對于自己更加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獲得什么樣的知識,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幫助自己學習。
從大學生閱讀時間來說,大部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偏好時間集中在深夜時段,不合理的時間安排反而會造成事倍功半的閱讀效果。并且,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會導致其他方面受到的學習受到影響。同時,也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fā)展。
信息化社會,人人都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和參與者。只要按照申請程序操作誰都能獨立自主的去經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正是這種自由化的信息傳播,使大學生群體所接受的閱讀內容都帶有編輯的主觀意志。以熱點新聞話題為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編輯所想表達思想都不一樣,這樣就使大學生群體在閱讀時看到的內容具有片面性、主觀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大學生會因如何選擇有關讀書的微信公眾號而苦惱,看著微信里面經常推送內容的公眾號,很多發(fā)的內容都平淡無趣。大多數微信公眾號的內容都缺乏經典名著的深度。閱讀在于質,不在于量,不加篩選地進行大量的刷屏瀏覽,閱讀的內容也沒有品質保證。作為大學生群體,應該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所以在閱讀媒介選擇上應該選擇文章內容有深度的微信公眾號。
閱讀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手不釋卷,需要足夠的時間作為保障。閱讀時間是良好習慣“養(yǎng)”出來的。談到閱讀,常人總是說沒時間,其實不然,關鍵是有沒有閱讀習慣,有了良好的習慣,就會具備充足的時間。其次,就是要平衡閱讀時間,既不能過于熱忱于一有時間就拿起手機刷屏閱讀,也不能在該休息的深夜還耗費精力去翻閱各種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要給自己定一個計劃,每天什么時候讀,讀什么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
避免急功近利的閱讀心態(tài):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真正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從而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欲速則不達”,理想的閱讀狀態(tài)在于從容持續(xù)地閱讀,在于長期不斷地積累。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堅持不懈、定向積累、學會反思(確定閱讀方向、積累閱讀知識、思考閱讀材料)。
在互聯網發(fā)達的信息時代,作為大學生群體更要學會辯證看待,既不能過分依賴網絡媒介來進行閱讀,也不能與新興的閱讀媒介脫節(jié)。此外,我們要慎思明辨,學會在紛繁復雜的閱讀環(huán)境中找到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閱讀的內容,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要培養(yǎng)自身的獨立思維,不僅不能被作者片面的思維引導,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能從表象中讀懂背后深層次的含義。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微信公眾號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學生的閱讀行為也呈現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趨勢,盡管這種趨勢擴大了大學生的閱讀面,節(jié)省了更多的閱讀時間,但是面對嘈雜紛繁的新媒體閱讀環(huán)境,許多大學生會被娛樂化的閱讀內容所吸引,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知識技能淺嘗輒止。所以,作為志存高遠的青年大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面對“讀屏時代”的繁雜信息要樹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
通多對以上方面的分析來看,除了大學生自身要提高各方面的認知能力之外,作為傳播信息的媒體更應該發(fā)揮引導能力來促進大學生群體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行為,從而使大學生群體在學習生活上能夠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