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云 方安豪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景德鎮(zhèn),333403)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是元青花傳世品中精致的傳世品之一?!墩丫鋈返牡涔首钤缈梢栽跂|漢班固的《漢書》卷九與卷九十四等卷中找到記載:“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①“竟寧元年,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于黃龍時。單于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檣字昭君賜單于。②”通過《漢書》中的描述就可知昭君姓王,名檣,字昭君,在竟元年間漢元帝將王昭君賜予匈奴單于和親。元代在此典故之上,關于“昭君出塞”典故的戲曲雜劇、文學作品大量出現(xiàn)。其中以馬致遠的《漢宮秋》最為能引起世人的共識,故能令此劇得以流傳至今。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出現(xiàn)即是在“昭君出塞”典故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當時元代的版畫作品與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圖也有相似之處,而且元代青花瓷上的人物故事圖均能在元代雜劇故事中找到其原型,據(jù)此可以推斷出元青花蓋罐上的《昭君出塞》圖是出自對版畫作品的臨摹。
在元代,《昭君出塞》圖用青花裝飾技法來表現(xiàn)也是有原因所在。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元代的統(tǒng)治者是蒙古族,他們有著“國俗尚白,以白為吉”的風俗,蒙古族的白節(jié)亦是蒙古族的“春節(jié)”,在元時期,蒙古人將自己的民族稱為“藍蒙”,可見藍色和白色是蒙古人最為喜愛的顏色。其二是元代的統(tǒng)治者鼓勵對外貿易,在中國貿易的商人多是中亞和西亞的商人,且中亞與西亞是以波斯文化為背景,在波斯文化中崇尚著白色和藍色,故而在巨額貿易利潤的驅使下使得元青花瓷器大量生產。綜合上述看來,元青花蓋罐上《昭君出塞》圖的出現(xiàn)是在歷史典故,人文藝術和對外貿易的綜合影響下出現(xiàn)的。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在布局構圖上給人以均衡勻稱之感,基本反映了元青花布局特征。而在紋飾上分為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主題紋飾的題材為“昭君出塞”故事,位于罐腹部,占據(jù)了較大比例的畫面和視覺中心點,其余位置則充分利用輔助紋飾來進行裝飾。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講究均衡的布局方式,布局的均衡體態(tài)大致體現(xiàn)在空間和色塊兩個方面。
首先就空間上的布局來看,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以弦紋確定了畫面層數(shù)為四層并形成環(huán)形畫面。第一、二層和四層的輔助紋飾較為嚴謹細密與第三層的中心畫面《昭君出塞》圖形成了對比。第三層中心畫面中的人物與景物布置疏密且均勻,疏密程度適中,畫面中的人物活動與景物配置構成了相對完整的情境故事。且第三層中心畫面在空間表現(xiàn)上為三維空間,與第一、二層和四層的輔助紋飾的二維空間不同。中心畫面根據(jù)透視原理,運用了前后、大小、明暗深淺等表現(xiàn)手法使的畫面在平面的繪畫上過得了三維空間的立體感覺。
其次從色塊的布局上看,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上的所繪物皆為純藍色色塊,色塊布局勻稱調和。畫面中較大藍色塊處必留白以調和,這樣的色塊布局可以大大減小大塊藍色的阻塞感與沉重感。中心畫面中的昭君與侍女的色塊布局(圖1)就是運用了如此巧妙的方法:畫中左侍女衣著淡色衣裙,深色披肩,所騎馬為深色;右侍女衣著淡色衣裙,衣裙上飾有絲織紋樣,所騎馬為深色;王昭君內著淺色衣裙,外著深衣,懷抱琵琶,琵琶以淺色布包裹,所騎馬為白色。青花料色深淺不一,可清晰看出藍白二色相互交織,裝飾性十足,且能夠清晰的辨別所繪之物的具體名稱。
根據(jù)以上對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布局分析,其主要表現(xiàn)為空間布局上疏密有致,在平面載體上表現(xiàn)出了三維空間的藝術效果;在色塊布局上藍白相間且勻稱。精致巧妙的畫面布局體現(xiàn)了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獨特的藝術特征。
圖1 元 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局部) 高28.4cm口徑21.2cm 足徑20cm日本出光美術館藏
圖2 元 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局部) 高28.4cm口徑21.2cm 足徑20cm日本出光美術館藏
圖3 六朝 青瓷蓮花尊高66.5cm 口徑19.2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紋飾分為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兩大類。主題紋飾為“昭君出塞”人物故事圖,位于罐腹部的中心位置,占有極大的畫面比例。其余部分則使用輔助紋飾加以裝飾,并且主題紋飾在輔助紋飾的烘托下得到了最大突顯。
2.2.1 主題紋飾研究
“昭君出塞”人物故事圖是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主題紋飾,畫面中共有九個人物,八人騎馬而行,一人驅馬前行,神態(tài)形體各有不同。人物之間主次分明,形象準確,各個角色因不同身份所著衣物各不相同。主人公王昭君騎在一匹白馬之上,身著漢服,發(fā)髻高聳,懷抱著琵琶,神態(tài)悲愁,前后各有一胡服裝束的女子相伴而行。前后有胡族男性隨從六名,有的駕馬著胡服而行,或著漢服緩步前驅,縱觀全圖而看是一支井然有致的出塞團隊。繪制者對人物周圍環(huán)境的刻畫亦相當重視,人物周圍會有山石芭蕉、松柳竹草等,將周圍環(huán)境設定為一片幽靜山林之景,襯托出出塞團隊的行旅不易,亦襯托出昭君出塞之艱難。元青花蓋罐上的《昭君出塞》圖是在元代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創(chuàng)造的,正是由于當時存在很大的民族矛盾,故而瓷繪人繪制出了元青花蓋罐上的《昭君出塞》圖,以表達元代各民族之間友好共存的意愿。當時在元代,統(tǒng)治者為了保證蒙古族的高尚地位,將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漢人與南人四大等級,有著嚴格的民族等級制度,由于漢族人民受到了長期的壓迫與不平等對待,故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緊張。而《昭君出塞》的典故本就是講述了漢匈二族融合的典故,在昭君出嫁至塞外后,漢族與匈奴二族和平共處,因而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出現(xiàn)是為了寄托了各民族之間和平共處的愿望。
2.2.2 輔助紋飾研究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輔助紋樣包括波浪紋、纏枝蓮花紋、變形蓮瓣紋。罐口至罐足共有三層輔助紋飾(圖2),第一層為波浪紋,先以粗線勾出浪的外輪廓,然后在浪的輪廓內外勾繪出細密的曲線。勾勒的細線呈放射狀或如水的波紋。浪與波之間有部分留白以呈現(xiàn)出空間感。第二層為纏枝蓮花,蓮花花瓣前端呈麥穗狀有鋒芒,雙勾出花瓣形狀,青料僅填花瓣中間,花瓣輪廓內兩邊留白。前半段葉狀如規(guī)則葫蘆形,葉尖處有芒尖,葉后段兩側內卷似盤羊角,葉雙側出尖似麥芒。
第三層為蓮瓣紋,蓮瓣紋屬佛教八寶紋,源于藏傳佛教,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之一。從六朝時期的青瓷蓮花尊(圖3)的裝飾中就可發(fā)現(xiàn)當時已興盛此種紋樣,一般都在器物的下端裝飾蓮瓣紋。變形蓮瓣應該是對這種裝飾方法的延續(xù),只是當時需要出口至伊斯蘭國家,為了迎合當?shù)氐膶徝廊の?。佛教的蓮花瓣開始逐漸變形成了伊斯蘭教清真寺的拱門形狀,以便出口外貿。
圖4 元 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 高28.4cm 口徑21.2cm 足徑20cm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
綜上所述,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中的輔助紋樣不僅繼承了中國本土的紋樣傳統(tǒng),還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響。并且從側面反映了元代時民族融合的景象,中國傳統(tǒng)“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得到了極大的突顯。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飾繪方法多樣,有的是先勾勒出外輪廓后加以填色,有的則是用毛筆蘸青花料后直接描繪而成,筆觸率真且明快。在觀察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繪畫,并比對其他元青花瓷器之后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元青花上的繪畫類似于中國畫。元青花蓋罐上的《昭君出塞》圖中的人物、馬匹以及松柳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人物的五官形態(tài)及鞍馬的造型結構極其準確,繪畫細膩工整,線條在起承轉折間極具彈性,線條的力度之美表現(xiàn)極佳。如人物的胡須、發(fā)髻,馬匹的鬃毛、尾毛均絲縷有序,筆筆清晰可見。對于其山石的表現(xiàn)則運用的是線描手法和渲染技法,先以線條勾勒出山石的輪廓,后以側鋒皴擦山石內部,將山石的嶙峋之感盡數(shù)表達。其花葉,如竹葉在繪畫的過程中則多采用側鋒,用筆提按起伏,出鋒明快有力,色調層次豐富多樣,熔于一爐。在畫山石之時用筆古拙樸實,畫花葉時明快輕巧,表現(xiàn)出對用筆的深刻見解,筆意精湛率意。在顏色的運用上,元青花瓷器充分的吸收了“墨分五色”的國畫技法,青花顏色濃淡不一,層次豐富。綜合上述看來元青花蓋罐上的《昭君出塞》圖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元代工匠高超的繪畫技藝。
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圖4)為日本東京出光美術館收藏,是典型的景德鎮(zhèn)窯元青花瓷器。罐體為直口、短頸、鼓腹、淺圈足,制作精良,器型端正秀美。罐蓋為荷葉形蓋且繪有荷葉葉脈,在造型上重視粗狂豪放之感,符合元代當時的時代特征。
罐是元青花的主要器型之一。大罐數(shù)量較多,主要是為了貯藏食品及酒類等流質飲品。③造成大罐數(shù)量較多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元代景德鎮(zhèn)二元配方瓷土提高了鋁氧含量,減少變形,這是制作大罐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是由于蒙古族重食宴,喜愛使用大型器皿,便于飲酒。盛酒的大罐罐多帶耳系,口徑較寬矮型小便于直接飲用。而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不帶耳系,口徑為21.2厘米,口徑較大,估計其功能用于貯藏腌制食物,口徑大便于取出食物。綜上所述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為貯藏腌制食物的大型蓋罐。
本文以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為研究內容,結合相應的圖片資料,運用圖文互證的研究方法,對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的起源、布局、紋飾、繪畫、器型以及功能進行了一系列的闡述??傮w來說,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在人文、貿易及歷史典故的背景下產生。蓋罐中的紋飾布局均衡有致,疏密明朗。位于罐腹部中心的主題紋飾為《昭君出塞》圖,其余位置用波浪紋、纏枝蓮花紋和變形蓮瓣紋進行裝飾。在繪畫方面深受中國畫技法之影響,但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由于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器型較大且無耳系,故推測其功能為貯藏腌制食物的大型蓋罐。該蓋罐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代的時代特征與審美情趣,是元青花瓷器中的經典之作品。
注釋
①(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中華書局編輯部著:《二十四史 漢書卷一~卷二五上》,中華書局,2013年2月版,第208 頁。
②(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中華書局編輯部著:《二十四史 漢書卷六三~卷一〇〇》,中華書局,2013年2月版,第2810 頁。
③施茜.元代青花的造型與紋飾.蘇州大學.200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