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欣,岳美玉,郭彥言
(1.唐山市豐潤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唐山 064000;2.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唐山 063000)
類香味菌(Myroidesspp)原屬黃桿菌屬細菌,1996年VANCANNEYT等[1-2]將該菌從黃桿菌屬中分離出來,歸為新菌屬類香味菌屬。該菌屬為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當中,屬于條件致病菌,由氣味類香菌、香味類香味菌以及最近發(fā)現(xiàn)的新種Myroidesinjenensis組成,目前的研究資料對其致病性及治療尚未有明確的定論。通過回顧分析該基層醫(yī)院住院患者尿液分離類香味菌屬的臨床實驗室特點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jù),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院201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檢的尿培養(yǎng)標本。嚴格用無菌方法留取中段尿或?qū)驑吮居跓o菌專用尿培養(yǎng)管中,立即送檢(<2 h),去除同一患者相同標本類型的重復株。
1.2 質(zhì)控來源及種類 溫州康泰生物的標準菌株(為-20℃冷凍保存的干粉)種類: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陰溝腸桿菌ATCC 700323,鉛黃腸球菌ATCC700327。
1.3 儀器與試劑 法國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及其配套使用的鑒定和藥敏卡(中國定制藥敏卡:腸桿菌科N334,非發(fā)酵菌N335,陽性球菌GP639),儀器提示藥敏結果需要復核時,應使用英國Oxoid藥敏紙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第四版要求進行,KB法結果參照CLSI最新版標準判讀(頭孢哌酮/舒巴坦參考頭孢哌酮的折點),所用培養(yǎng)皿為溫州康泰生物產(chǎn)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所有送檢尿液培養(yǎng)標本及時處理,離心定量培養(yǎng),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第四版要求和儀器產(chǎn)品的使用說明書進行。
2結果
2.1 檢出類香味菌屬患者的主要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檢查 2018年度住院患者送檢尿液標本953份,檢出病原菌300株,陽性度為31.5%。檢出13株類香味菌,其中9株來自ICU重癥病房,4株來自腎病科,均為年齡偏大免疫力低下、重癥衰竭的導尿患者,留取尿液培養(yǎng)標本時均無發(fā)熱,體征平穩(wěn),患者的炎癥相關因子及尿常規(guī)結果均正常者有10例,其余3例C反應蛋白稍高,介于10~20 mg/L之間,白細胞總數(shù)在(9.8~12.0))×109/L,尿白細胞(+)。13株類香味菌屬患者的臨床實驗室特點見表1。
表1 13株類香味菌屬患者的臨床實驗室特點
注:以上患者均是有基礎疾病的導尿患者,均無發(fā)熱、生命體征平穩(wěn);血細胞檢測儀器:西門子ADVIA 2120i,尿常規(guī)儀器:希森美康Sysmex UF-1000i。
2.2 細菌培養(yǎng)鑒定結果 在35℃有氧條件下孵育24 h后,血平板上出現(xiàn)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淺黃色、中等大小、光滑濕潤、邊緣整齊有光澤的菌落,中國蘭平板上出現(xiàn)細小、黃色半透明菌落,菌落計數(shù)>105CFU/ml,革蘭染色陰性桿菌,VITEK2 compact GN鑒定卡的生物編碼為3種:5042000200040000,5042000300040000,50420023 00040000,結果為Myroides spp(97.0%)極好的鑒定,基本的生化反應:氧化酶(+)、尿素酶(+)、磷酸酶(+)、脂酶(+)、谷氨酰芳胺酶(+)、絡氨酸芳胺酶(+)等。
2.3 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分離的13株類香味菌屬對多種抗生素包括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頭孢類及其含酶抑制劑復方制劑、黏菌素、單環(huán)類全部耐藥,對碳青霉烯類藥物高度耐藥,只對四環(huán)素類藥物敏感性較好,替加環(huán)素和米諾環(huán)素均為敏感。
3討論類香菌屬是一種寄居環(huán)境的特定細菌,常從潮濕的環(huán)境、泥土、昆蟲腸道以及海水中分離出來,可引起免疫缺陷患者的尿路感染、蜂窩織炎、敗血癥、肺炎、腦膜炎、筋膜炎及靜脈炎等感染性疾病[4]。近年國內(nèi)外已多有報道,國內(nèi)劉靜嫻等[5]曾報道過尿路感染右腎造瘺分離出一株香味類香味菌,解春寶等[6]也曾對臨床分離的類香味菌屬的耐藥譜進行總結分析。本篇報道雖然在時間和地域上與其它報道存在差異,但分析結果與已有的資料基本符合,不足之處是本報道未能對所有檢出的類香味菌屬進行質(zhì)譜或者PCR測序鑒定到種,所以種間的耐藥性是否存在差異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研究。
本研究顯示該院2018年度從尿液(導管尿)培養(yǎng)中分離出13株類香味菌屬,占尿培養(yǎng)陽性標本的4.3%,且菌株集中分布在ICU和腎內(nèi)科,病患年齡偏高,男女比例無差異,且均具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留置導尿,推測長期留置導尿管可能是一個促成此菌感染或定植的媒介,導尿管可以作為類香菌屬感染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這與相關報道[7]基本吻合。 類香菌屬本身有很強的黏附能力,對免疫正常的宿主亦具有一定的侵襲能力[8],還曾有報道在食肉蠅的胃腸道中分離出多重耐藥的類香菌屬[9],回顧我院的檢出病例并未發(fā)現(xiàn)有此特性。
本研究中13株類香味菌病患的實驗室檢查顯示:有10例病患,在導管尿中培養(yǎng)出類香味菌屬同時,尿液常規(guī)檢查中均未出現(xiàn)白細胞,其它炎性指標也趨于正常,僅3例患者尿白細胞(+),白細胞總數(shù)在(9.8~12.0)×109/L,但尿白細胞(+)有可能是由于導尿和留置尿管致尿道機械性損傷而引起的機體反應[10]。13例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發(fā)熱,說明類香味菌屬并未侵犯泌尿系統(tǒng)黏膜造成感染,曾有陳杏春等[11]報道芳香黃桿菌是可以事先附著在受污染導管中,或者環(huán)境中的芳香黃桿菌可以沿著導管進入插在體內(nèi)的管腔,逆行生長繁殖,類香味菌是近年從芳香桿菌屬中獨立出來的新菌屬,由此可以推斷也可能具備這一特性。因此要求臨床醫(yī)生在尿液標本中(尤其導尿標本)培養(yǎng)出類香味菌屬時,應結合患者近期全部的實驗室檢查資料、臨床表現(xiàn)、癥狀體征等綜合考慮是否為導管內(nèi)的定植或感染,重新評估導尿管的使用,必要時予以更換或拔除,復查尿液培養(yǎng)結果等,正確評估其臨床意義以及抗生素治療的必要性。
本研究中13株類香味菌的藥敏結果顯示:對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頭孢類及某些含酶抑制劑復方制劑、呋喃妥因、氨曲南、黏菌素呈100.0%全耐藥,對碳青霉烯類、磺胺類藥物的耐藥高達92.31%,劉婧嫻等[5]報道發(fā)現(xiàn)了類香味菌金屬酶抑制試驗陽性,再通過PCR及測序等方法證實該菌株攜帶有blaMUS-1基因,有學者們推測該菌還有其他機制導致其多重耐藥性,如外泌體、質(zhì)粒、膜孔蛋白等[12],也有報道指出當培養(yǎng)的藥敏結果提示為廣泛耐藥時,盡管體外藥敏試驗多提示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但在聯(lián)合治療方案中加入亞胺培南或美羅培南仍可取得滿意的療效[13]。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生應提高對類香味菌屬致病性的認識,多學習多了解醫(yī)學前沿知識并取他人之長,來提高自身的診療水平,爭取做到精準診斷、精準用藥、精準治療,以減少抗生素的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