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2015年開始,華潤置地在深圳的代建業(yè)務發(fā)展迅速,至今代建總項目數(shù)量已經超過100個,其中教育類項目數(shù)量超過17個,加上自運營教育項目,教育板塊項目數(shù)量超過20個。
在這些項目中,華潤教育板塊設計管理團隊與國內外一流的設計單位合作,秉承“學校應該是像美術館、博物館一樣,給孩子們美的熏陶,成為浸潤孩子們心靈的場所”的理念,力求建設一個個教育建筑精品。2018年,華潤置地所建設的4所學校同期綻放,2019年將有3所學校開學,未來幾年會持續(xù)不斷的展現(xiàn)出來。
作為華潤置地教育板塊的負責人,李琳的主要工作是設計管理。前后負責了華潤運營及代建項目20余個,如深圳羅湖未來學校、深圳南山外國語(集團)科華學校等。
《設計》?李琳
《設計》:為何要開設教育板塊項目?
李琳:華潤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愿意幫助政府建設一些學校,提升學校的品質;同時,也愿意參與運營學校。
《設計》:在與設計單位合作時,華潤總體的設計思路是如何把控的?
李琳:華潤建立了學校標準化,可以保證學?;竟δ艿膶崿F(xiàn),同時設計師可以針對一些公共空間及特殊功能空間進行發(fā)揮,最后形成一個總體可控、功能好用、又各具特色的學校項目。
《設計》:在做不同項目時,不同的設計師是否會展現(xiàn)出對學校設計的共通理念?有哪些?
李琳:當下建筑師對學校設計有一些共同的理念,比如關注綠色環(huán)保、精致舒適、功能可變、關注學生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以及對高密度城市的回應。
《設計》:這些項目是否體現(xiàn)出一種新的校園建筑的理念?與世界一流的校園建筑有哪些差異?
李琳:我們目前完成的南外科華學校、小徑灣貝塞斯學校,已經正在設計階段的羅湖未來學校,其設計本身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如果說與設計一流的校園建筑還有哪些差距,那應該是施工水平,施工方對校園建筑的重視還不夠。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設計》:在項目進行中如何對成本進行把控?
李琳:成本把控需要設計師有成本意識,但更需要成本顧問全程緊密跟蹤。
《設計》:從設計圖到施工落地,中間遇到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李琳:每個項目情況不同,大部分設計師對學校建筑都是有情懷的,往往會出現(xiàn)“用力過猛”的情況,我們經常要提醒他們適當做減法;還有就是施工方往往認為學校就是簡單的甚至簡陋的,施工時容易產生很多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灌輸,盡量去影響他們。針對某些設計做法確實太復雜的地方,我們就盡量優(yōu)化,達到設計跟施工水平的平衡。
《設計》:設計上的特色是否會給后期運營帶來一些困難?如何讓前期設計與后期運營無縫對接、完美匹配?
李琳:會存在這類問題,比如我們設計建造的南外科華學校,恒溫泳池是其一大特色,前期也跟相關部門及使用方確認過此功能,但項目交付后,運營方反映運營成本投入過大,反而成為他們的負擔,對此我們也非常困惑。未來的項目,隨著我們經驗的積累,盡量去提前判斷設計的空間是否會對以后的運營帶來麻煩,同時要繼續(xù)保持與運營方的緊密溝通。
《設計》:您認為好的校園建筑應該是怎樣的?
李琳:精致舒適,應該是像美術館、博物館一樣,給孩子們美的熏陶,成為浸潤孩子們心靈的場所。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
“未來學校樣板”
(已建成使用)
南外科華學校位于深圳華潤城項目內,由華潤置地代建,于2018年9月份正式開園納新。這是深圳市第一家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學校,是全市唯一一個擁有恒溫游泳池、全部采用“中央空調+新風系統(tǒng)”的公立學校,也是集圖書館、藝術館、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五位一體”的校園,為深圳獻上“未來校園”樣板。
科華學校設計方案由美國紐約Link一Arc建筑師事務所知名設計師陸軼辰擔綱完成,他曾設計2015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與常規(guī)的封閉式校園不同,在這里不同品質不同特色的戶外庭院錯落有致,形成半私密的教學與活動島嶼,看過去猶如一座綠意盎然的城市花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里社區(qū)文脈與校園建筑融為一體,大沖村保留下來的古榕樹成為新學校里的舊風景。
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
“用匠心設計的人文校園”
(已建成使用)
南外高中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粵海街道片區(qū),由華潤置地代建,于2018年9月正式迎接第一批學生入學。
以協(xié)調的建筑表情融入城市,是南外高中外立面設計的出發(fā)點。在對周邊各建筑復雜的外立面風格進行分析與研究后,學校用最合理的建筑立面迎接城市。學校內,生活區(qū)與教學區(qū)明確劃分、合理布局,各分區(qū)通過底層架空層及風雨長廊銜接,為師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流線。在景觀設計上,更是別具匠心,將《禮記聘義》中禮、知、樂、信、義、仁作為景觀主題分別植入學校各主要空間。
深圳市南山區(qū)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海岸小學
“會呼吸的海綿學校”
(已建成使用)
海岸小學比鄰后海大道與后海濱路,由華潤置地代建,由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包承建,并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這幾年,城市被雨水之澇困擾許久,如何將雨水作為一項寶貴的資源,形成良好的水資源利用,是城市規(guī)劃界的一項課題。在海岸小學,華潤置地響應國務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政策,在一個校園的獨立空間系統(tǒng)里,建造一所“海綿學?!薄T谶@里,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被改善,校園建設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為了符合現(xiàn)代學校教育需要大量公共交流活動空間的特點,海岸小學通過首層及二層多處架空空間的設計,既溝通了院落之間的聯(lián)系,又獲得了更多的半室外活動空間,并通過精心的景觀布置,成為師生間主要交流互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