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權
摘 ?要:個人所得稅是在世界范圍內普遍流行的稅制,它的發(fā)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在財政收入征收、稅收征管效率提高和分類調節(jié)等方面發(fā)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個人所得稅發(fā)展歷史雖然較短,但是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導致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從而引起了人們對現(xiàn)行的有關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的廣泛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就是要“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本文從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的改革歷程和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了我國現(xiàn)行的費用扣除制度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綜合與分類相結合
一、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現(xiàn)狀
我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的扣除方法是根據(jù)收入來源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扣除。主要有以下三種費用扣除方法:定額扣除、定率扣除和定額扣除和定率扣除。一般按征收項目可分為11種,不同的收入不同扣除方式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
根據(jù)上述表格可以得到,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主要是對工資薪金的必須費用扣除,對提高居民收入的一些其他支出基本上沒有涉及,這也是我國現(xiàn)行的費用扣除制度存在的重大的問題。
(二)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存在的問題
1.個稅的申報方式過于單一稅收負擔不公平
我國現(xiàn)在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主要申報方式就是,源泉扣繳即企業(yè)代收代繳和由納稅人自行申報這兩種方式。這種扣除方式不復雜且簡單易行,而且征管成本低。但是其最大的缺點就是忽略其納稅人的具體差異,尤其是家庭因素,比如,家庭里是否有需要贍養(yǎng)的老人和撫養(yǎng)子女、家庭各位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教育成本的大小等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注重解決,會增加某些納稅家庭的稅收負擔,家庭間的不同差異加大,導致家庭間的稅收負擔不一樣,使這項制度缺乏公平性。
2.計稅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不公平
我國個人所得稅計稅方法主要是按年計征、按月計征、按次計征,每種計稅方法下都有不同的征收項目、費用扣除標準,這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公平。收入總額在一段時間內相等的納稅人,因為收入的類別不同、費用扣除尺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不相同。舉個簡單的例子:年收入總額相等的C和D,收入均為42000元,X的收入是勞務報酬,主要發(fā)生過7次收入,這7次收入發(fā)生在這一年內而且不能合并納稅,每次收入都為6000元,每次納稅960元,共納稅6720。
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課稅模式是當前的最佳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目前所實行的分類所得稅模式是存在很多弊端的,這種模式從本質上是急需被改變的。但是,我國還不具備實行綜合所得稅模式的條件,況且綜合所得稅模式并不適應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因此,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所得稅模式無疑是我國當前稅制改革的方向。
(一)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課稅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作保障
在對當前我國所實行的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時,必然會使得我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影響,這時必然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作保障,而當今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經濟實力迅速增加,經濟環(huán)境的良好發(fā)展,使得在改革中可能遇到的突發(fā)狀況已不是大問題。其次,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財政收入的金額也越來越大,這些金額的增加可以為稅務人員的技能提升和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資金支持,也為稅務機關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技術水平的進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有關法律制度的支持
近些年來,我國致力于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因此出臺很多的稅收法律法規(guī),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在我國的廣泛推廣提供法律支持。在2016年,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寫入《個人所得稅法》,強調僅僅提高征收標準不是稅收改革的真正方向,中國將轉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為我國實行分類型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提供相關法律支持。
3.有利的政策導向和支持
2015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這一改革中的重點之一就是財稅體系的改革,而且在歷年的經濟會議當中,個人所得稅的綜合與分類模式的改革不斷出現(xiàn)有力的支持。這也就是說,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模式是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目標方向。
4.征管機制的不斷改善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要求納稅人要對收入進行自行申報,對納稅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的素質不斷提高,國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升,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稅收的征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二)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的政策建議
1.費用扣除標準應引入物價調整機制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極不均衡,東部沿海、中西部地區(qū)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支出都存在顯著的差別,各地居民所需的生計費用不盡相同。 費用扣除標準如果引入物價調整機制,可以避免個人所得稅法對扣除標準的頻繁修改。
2.納稅單位引入家庭因素
我國應充分借鑒美國和日本兩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由原來的對個人征稅改革為以家庭為對象進行征稅,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家庭是社會財富的基本單位。不同家庭成員的各種扣除制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不同收入階層的負擔,尤其對低收入階層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能夠實現(xiàn)收入的再次分配。對于社會保障的功能實現(xiàn)了完善,特別對于目前人口老年化嚴重的情形可以采用家庭撫養(yǎng)扣除制度。
3.費用扣除方式可以多變靈活
從上文我們可知,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居民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的費用扣除方法,日本納稅人有標準扣除和據(jù)實扣除兩種方式:一般情況下按照標準扣除進行,然而當主要的費用支出總額超過標準扣除,則據(jù)實扣除。我國目前在費用扣除方式的選擇上,根據(jù)收入的不同,有些收入采用定額扣除,有些收入是定額定率扣除相結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胡怡建,馬偉,田志偉.個人所得稅稅制國際比較[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7.
[2] 王亭喜.美國個人所得稅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M].2017.
[3] 曹桂全.我國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制度研究[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7.
[4] 許建國.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2016.
[5] 呂敏.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基于收入再分配的視角[M].西南財經大學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