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眼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齡、FBG、PBG、HbA1c、"/>
殷麗娜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方法 選擇該院自2018年1—10月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其是否發(fā)生干眼將其分為干眼組(62例)和無干眼組(33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兩組患者性別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眼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齡、FBG、PBG、HbA1c、空腹血清C肽水平均顯著高于無干眼組患者,干眼組患者空腹胰島素顯著低于無干眼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這些因素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上述指標均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高齡、糖尿病病程時間長、血糖水平及血清C肽水平過高均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干眼的危險因素,臨床需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才能降低其干眼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干眼;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246.8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033-02
2型糖尿病是臨床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其不僅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多飲、多食、多尿、疲乏無力和消瘦等癥狀,同時還易誘發(fā)患者發(fā)生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虹膜睫狀體病變、屈光改變、白內(nèi)障、干眼等一系列眼部并發(fā)癥,其中,以干眼并發(fā)癥最為常見[1]。干眼不僅會影響患者視力水平,嚴重時還易導致患者失明,因此,臨床需積極探尋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才能降低2型糖尿病所致干眼病的發(fā)生[2]。該文主要分析了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分析2018年1—10月間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存在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nèi)障等其它眼部活動性炎癥病變者;②存在精神障礙疾病或無法配合臨床相關檢查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主觀癥狀、淚膜破裂時間(BUT)及或淚液分泌(SIt)測定,BUT測定方法:將20 g/L熒光素鈉滴入患者結膜囊內(nèi),并引導其眨眼數(shù)次,然后,在裂隙燈顯微鏡鈷藍色光(光帶寬約3 mm)下對患者角膜前淚膜進行觀察,對其最后一次瞬目后睜眼至角膜出現(xiàn)第一個黑斑所需時間進行記錄,連續(xù)記錄三次取平均值;SIt測定方法:引導患者背光而坐,將4 g/L鹽酸奧布卡因滴入其結膜囊內(nèi),10 min后采用濾條將結膜囊殘存淚液吸出,反折5 mm×30 mm濾紙條開口處,并將其置入患者下瞼結膜囊中外1/3交界處,自然下垂另一端,告知患者雙眼輕閉稍向上看,5 min后將濾紙條取出,從折疊處計算和記錄試紙濕潤末端刻度。按照主觀癥狀、BUT及SIt檢查結果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干眼,再分別記錄干眼和無干眼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空腹胰島素等生化指標水平。
1.3? 觀察指標
參照2013年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判定干眼診斷標準:主觀癥狀: 包含眼脹、眼痛、眼紅、畏光、疲勞感、干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等八大癥狀??陀^檢查:①BUT<5 s為強陽性,BUT<10 s為陽性;②SIt<5 mm/5 min為強陽性,SIt<10 mm/5 min為陽性,若患者存在主觀癥狀伴有一項客觀檢查為強陽性或客觀檢查有兩項陽性伴有主觀癥狀,便可診斷為存在干眼。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眼組和無干眼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經(jīng)檢查,共有62例存在干眼癥,33例無干眼癥,干眼組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無干眼組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兩組患者性別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54,P>0.05),干眼組患者年齡糖尿病病程(6.8±1.3)年、(67.3±1.5)歲、FBG(7.2±0.6)mmol/L、PBG(12.1±0.4)mmol/L、HbA1c(11.8±0.5)%、空腹血清C肽(1.1±0.4)ng/mL均顯著高于無干眼組患者(1.2±0.5)年、(58.3±1.2)歲、(6.5±0.3)mmol/L、(10.7±0.3)mmol/L、(10.6±0.2)%、(0.6±0.2)ng/mL,干眼組患者空腹胰島素(5.6±0.4)ng/mL顯著低于無干眼組患者(8.2±1.1)ng/mL,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925,8.159,7.143,7.762,7.118,7.694,8.972,9.228,P<0.05),提示這些因素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
2.2? 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病程、年齡、FBG、PBG、HbA1c等血糖水平、空腹血清C肽及空腹胰島素水平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1。
3? 討論
該次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2型糖尿病病程、年齡、FBG、PBG、HbA1c等血糖水平、空腹血清C肽及空腹胰島素水平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獨立危險因素。各相關因素的致病機制為:①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會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敏感性,而眼表敏感性又與神經(jīng)纖維的彎曲程度呈負相關改變,因此,隨著年齡逐漸增大,會導致患者角膜神經(jīng)纖維的彎曲度顯著增加,從而使其角膜神經(jīng)纖維損傷進一步加重,進而易誘發(fā)干眼發(fā)生[3]。②病程因素。隨著2型糖尿病病程的持續(xù)進展,會降低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和減少分泌黏蛋白,從而使眼表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另外,還有研究表明,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異常的角膜神經(jīng)纖維會阻礙刺激副淚腺的傳入通路,使淚液的基礎分泌減少[4]。③血糖因素。持續(xù)高血糖水平易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經(jīng)血供營養(yǎng)較差,從而易損傷患者角膜神經(jīng)、減少其瞬目次數(shù)和降低其角膜知覺,這樣便會引發(fā)患者淚膜破裂后,無法及時在角膜表面進行新的淚液涂布,而難以及時修復損傷。④胰島素因素。與正常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淚液中胰島素含量較低,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環(huán)境和淚膜穩(wěn)定性較正常低,進而易發(fā)生干眼癥[5]。⑤血清C肽因素。血清C肽水平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干擾,能對胰島素分泌水平進行更加準確的評價,另外,其還能有效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從而能間接的體現(xiàn)出2型糖尿病嚴重程度,因此,其與干眼發(fā)生也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
綜上所述,高齡、糖尿病病程時間長、血糖水平及血清C肽水平過高均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干眼的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因素,臨床需動態(tài)監(jiān)測高齡及病程較長患者的血糖、胰島素及血清C肽水平,并采取有效的降糖方案對患者治療,才能降低其干眼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郭建忠,陳勝.2型糖尿病相關干眼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8):1424-1426.
[2]? 張瑜.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53):52,56.
[3]? 陳亮.2型糖尿病與白內(nèi)障術后干眼的相關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3):15-16.
[4]? 沈乎醒,高衛(wèi)萍.2型糖尿病發(fā)生干眼的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1):126-129.
[5]? 周玉梅,王應利,靳楊揚,等.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臨床特征與糖尿病病情相關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8):1590-1592.
(收稿日期:2019-01-08)
正文主體部分之“討論”
1.著重討論研究結果的創(chuàng)新之處及從中導出的結論,包括理論意義、實際應用價值、局限性,及其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等。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通過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意見或待解決的問題等。
2.應將該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比較,并將該研究結論與目的聯(lián)系起來討論。
3.不必重述已在前言部分介紹過的背景和在結果部分詳述過的數(shù)據(jù)或資料。不應列入圖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