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國紅 王成科 姚月平 孫志崗 馬紅麗
(1上海市金山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599;2上海市金山區(qū)農業(yè)學校 201599)
為評估鹽堿地應用土壤修復劑的具體效果,上海市金山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受上海聯(lián)業(yè)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于2016年至2019年在金山區(qū)進行土壤修復劑在生菜上的田間應用效果試驗,以考證土壤修復劑的具體應用效果,從而為該產品的應用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
供試生菜品種為“意大利生菜”,三茬生菜播種至收獲時間分別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種植株距為30 cm,每667 m2移栽6 000株。
供試土壤修復劑由上海聯(lián)業(yè)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效菌為巨大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生物量≥10億個/g,有機質含量≥15%。
試驗設在上海市金山區(qū)油車蔬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進行,該合作社的一些大棚內土壤鹽堿化嚴重,田塊土壤類型為青黃土,土壤pH為7.7,有機質含量為2.753%,全氮含量為0.183%,有效磷含量為52.7 mg/kg,速效鉀含量為112.5 mg/kg。
試驗設3個處理:(CK)常規(guī)施肥;(1)常規(guī)施肥+每667 m2施含土壤修復劑50 kg的滅活基質;(2)常規(guī)施肥+每667 m2撒施土壤修復劑50 kg。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均為30 m2,小區(qū)間設寬1 m的保護行。
利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Excel 2007對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由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 處理測定結果,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可知,應用土壤修復劑后土壤pH下降顯著。以處理(2)為例,2016茬下降11.7%,2017茬在2016茬下降的基礎上又下降5.9%,2018茬較2017茬土壤pH僅略顯下降,說明撒施該土壤修復劑后,當土壤pH降至6.4左右時,作用開始減弱,即長期施用該土壤修復劑不會導致土壤酸化,這可能是因為此時土壤中的微生物聯(lián)合作用達到了一個平衡。同時,三茬試驗結果還表明,撒施含該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也有緩解土壤堿化的作用。
表1 不同處理對土壤pH的影響
生菜收獲后對各處理的土壤EC值和全鹽量進行測定。由表2可知,三茬應用土壤修復劑的兩個處理的土壤EC值和全鹽量均比CK顯著降低,每茬的土壤EC值和全鹽量也均較上一茬有顯著降低,土壤全鹽量的變化趨勢與EC值的變化趨勢有一定的線性關系。同時,三茬試驗結果還表明,撒施含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也能降低土壤EC值和全鹽量,但降低效果不及直接撒施土壤修復劑的明顯。
表2 不同處理對土壤EC值和全鹽量的影響
每小區(qū)定點考查5株生菜。由表3可知,三茬施用土壤修復劑的兩個處理的生菜均較CK在株高、葉片數(shù)、單棵重方面有所增加,且對農藝性狀的增幅是直接撒施土壤修復劑處理大于撒施含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處理。
表3 不同處理對生菜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4可知,撒施土壤修復劑后對生菜品質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三茬應用土壤修復劑的兩個處理的生菜均較CK的生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總糖含量有所增加,硝酸鹽含量有所降低,且撒施土壤修復劑處理對生菜品質的提升效果優(yōu)于撒施含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處理。
表4 不同處理對生菜品質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處理間生菜產量差異較大,三茬應用土壤修復劑的兩個處理的生菜產量均較CK有極顯著提高,其中,撒施土壤修復劑處理較撒施含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處理的生菜產量也有極顯著增產。
表5 不同處理對生菜產量的影響(單位:kg)
試驗結果表明:(1)鹽堿地連續(xù)3年應用土壤修復劑后,對堿性土壤pH的降低作用顯著,第3年施用后,土壤pH接近中性,且土壤修復劑對pH的降低作用開始減弱,不會導致土壤酸化。(2)鹽堿地連續(xù)3年施用土壤修復劑后,土壤EC值和全鹽量均比CK顯著降低,每年的土壤EC值和全鹽量也均較上一年有顯著降低,土壤全鹽量的變化趨勢與EC值的變化趨勢有一定的線性關系。撒施含土壤修復劑的滅活基質對土壤EC值和全鹽量的降低效果不及直接撒施土壤修復劑。(3)鹽堿地連續(xù)3年施用土壤修復劑,能增加生菜株高、葉片數(shù)和單棵重;對生菜品質也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可提高生菜中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生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施用土壤修復劑的兩個處理的生菜產量均較CK有極顯著提高。綜上,鹽堿地上施用該土壤修復劑的效果顯著,可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