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明 蔣 瓏 馮云艷 徐 燁 陸月明
(無錫太湖水稻示范園,江蘇省無錫市 214196)
中熟晚粳水稻品種“蘇香粳100”[編號:蘇審(委)稻201501號]株型緊湊,群體整齊度好,生長清秀,后期灌漿快,熟期轉色好,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穗型中等[1],該品種于2014年在無錫太湖水稻示范園進行多點引種試種,表現(xiàn)為產量較高、食味極佳、口感軟糯、香味較濃,尤其是食味顯著優(yōu)于其他多個引進示范園試種的軟糯優(yōu)質稻米品種,且可與“南粳46”媲美。但由于“蘇香粳100”成熟期偏遲、抗倒性一般[2],在無錫市的種植面積不大。鑒于此,筆者連續(xù)4年對“蘇香粳100”早熟抗倒栽培技術進行研究,現(xiàn)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以期為相關種植戶提供參考借鑒。
試驗于2014—2017年設在無錫太湖水稻示范園內進行,供試田塊土壤質地為粘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分布均勻。供試水稻品種為“蘇香粳100”“武運粳23”(CK)。
2014—2017年對“蘇香粳100”進行生產試驗,“蘇香粳100”播種期為5月18日—23日,栽插日期為6月7日—15日。2015年和2016年進行擱田達標和不達標處理對“蘇香粳100”植株基部節(jié)間及抗倒性的影響試驗(以下簡稱擱田試驗)。
2017年進行總施氮量相同、后期氮肥施用量比例不同對“蘇香粳100”植株抗倒性及產量的影響試驗(以下簡稱肥料試驗),分別為穗肥低氮處理(穗肥氮肥施用量占總施氮量的19.93%)和穗肥高氮處理(穗肥氮肥施用量占總施氮量的33.95%),其中高氮處理還設置與“武運粳23”的對比試驗。
各試驗的田間管理及栽培技術均參照當地大田生產。
生產試驗調查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擱田試驗調查水稻植株性狀、產量和植株倒伏情況;肥料試驗調查水稻齊穗期、成熟期、產量和植株倒伏情況。
由表1可知,“蘇香粳100”在無錫市種植,每667 m2產量要達到600 kg,需每667 m2有效穗數在20萬穗以上、每穗總粒數在120粒左右、結實率在95%左右、千粒重在28 g以上。而要達到上述適宜的有效穗數,需在栽后30 d左右(一般為7月15日左右)達到預定穗數苗,在栽后40 d(一般為7月25日左右)左右達到高峰苗,每667 m2高峰苗數為25萬苗左右。
由表2可知,2015年擱田達標處理的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長度分別比未達標處理短0.64、1.36 cm,降幅分別為24.71%、22.82%;擱田達標處理的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粗度分別比未達標處理粗0.08、0.06 cm,增幅分別為13.33%、10.91%;擱田達標處理未見植株倒伏,未達標處理的倒伏比例為31.35%;擱田達標處理的每667 m2產量比擱田未達標處理高74.8 kg,增幅達13.66%。2016年擱田達標處理的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長度分別比擱田未達標處理短0.69、0.41 cm,降幅分別為27.94%、9.49%;擱田達標處理的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粗度分別比擱田未達標處理粗0.07、0.08 cm,增幅分別為12.07%、15.38%;擱田達標處理未見植株倒伏,擱田未達標處理的倒伏比例為30.50%;擱田達標處理的每667 m2產量比擱田未達標處理高81.2 kg,增幅達15.08%。由此得出,在播栽期、栽插規(guī)格、肥料運籌相同的前提下,“蘇香粳100”擱田達標處理比擱田不達標處理的植株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明顯粗、短,抗倒性能明顯增強。
表1 生產試驗結果分析
表2 擱田試驗結果分析
由表3可知,穗肥低氮處理與穗肥高氮處理相比,“蘇香粳100”的植株抗倒性能明顯改善(穗肥低氮處理基本未見倒伏,而穗肥高氮處理的倒伏比例達23.78%),成熟期提早4 d左右(成熟期與穗肥用氮較多的“武運粳23”相仿),每667 m2產量增加(穗肥低氮處理的每667 m2產量為614.9 kg,比穗肥高氮處理增產達9.12%)。
表3 肥料試驗結果分析
由試驗結果可知,“蘇香粳100”在無錫市種植的早熟抗倒技術要點為建立合理群體、培育粗壯莖稈、降低穗肥的氮肥施用量。
建立合理群體是確?!疤K香粳100”足穗、大穗、高產的基礎,也是改善植株基部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害、增強抗倒性能的基礎。根據“蘇香粳100”在無錫市4年的生產試驗實踐,該品種要達到適宜的有效穗數,需在栽后30 d左右(一般為7月15日左右)達到預定穗數苗,在栽后40 d(一般為7月25日左右)左右達到高峰苗,每667 m2高峰苗數為25萬苗左右。合理群體的主要措施是培育適齡壯秧、合理密植[行株距一般為30 cm×(14~15)cm,每穴栽植3~4苗]、施足底肥(每667 m2施15-15-15復合肥 30 kg以上)、早施追肥(栽后7 d左右開始追肥)、及時擱田等。
培育粗壯莖稈是“蘇香粳100”高產抗倒的關鍵。主要措施為:(1)適時擱田,分次擱透。考慮到無錫市近年來稻麥秸稈全部還田的實際情況,“蘇香粳100”機插秧在栽后7~10 d,即要開始分次脫水通氣、排毒促根,達到預定穗數苗的80%時開始分次輕擱,7月底以擱田為主,8月初至8月中旬以干濕交替為主,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長,促進基部一、二節(jié)間長粗。(2)補施鉀肥。在“蘇香粳100”生長中期(即擱田長粗階段),在田板濕潤條件下,每667 m2施氯化鉀7.5 kg左右,以促進莖稈健壯。
試驗結果表明,在施氮總量相同的前提下,穗肥中氮肥用量比例低比氮肥用量高的植株抗倒性強、產量高且成熟早。因此,“蘇香粳100”在無錫市種植,以每667 m2大田總施氮量控制在純氮20 kg左右,穗肥中每667 m2純氮施用量控制在4.0 kg左右,穗肥純氮施用量占總施氮量的20%左右為宜,以利于建立合理群體,培育粗壯莖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