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艷 楊淳 耿櫻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的針灸治療學課程教學存在一些教學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本學校中醫(yī)養(yǎng)生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試圖探索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針灸治療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實踐顯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提問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增高,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針灸治療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醫(y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R224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1-0124-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subj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a serious problem.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PAD Clas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 i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dilemma of? the subj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a relatively mature teaching mode of “PAD Class” in the subj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The practice of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shows that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urses and their enthusiasm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increas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Subj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Teaching Model of? PAD Class;Medical Education
針灸治療學是結合中醫(yī)基礎知識、經(jīng)絡腧穴及針法灸法課程內容,運用針灸知識進行臨床操作,從而為針灸臨床實習打下牢固基礎的一門重要課程。
近幾年,針灸治療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有傳統(tǒng)教學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方式、PBL結合CBL教學法、 理論實訓同步一體化、虛擬現(xiàn)實技術、討論式教學法、三位一體化等 [1-10]。而“對分課堂”這種模式的提出是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廣泛的運用于不同類型的高校課程中,試點教學表明,對分課堂有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效果良好[11]。
保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針對高職高專院校針灸治療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及特點,不斷的進行針灸治療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優(yōu)化。
針灸治療學作為針灸推拿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必修課,無論是對于學生的針灸臨床或中醫(yī)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的針灸治療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不是從這門課程入手,而是選擇同一位教師同時教授的中醫(yī)養(yǎng)生學這門非核心必修課開始,以此作為針灸治療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試驗。
在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長期教學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快速接受大量知識,但呈現(xiàn)出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能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于是,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引入PBL教學模式,結果顯示學生對中醫(yī)養(yǎng)生學和中醫(yī)的興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PBL教學模式中問題的討論內容是由教師決定,學生是被動的探索知識,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之后,經(jīng)過不斷論證,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中又嘗試了“對分課堂”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引入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有效的結合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前期教學改革中的PBL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保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從中醫(yī)養(yǎng)生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PBL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中總結了諸多經(jīng)驗,試圖從中摸索出一條相對成熟的適合針灸治療學課程的“對分課堂”,并將之推廣至針灸治療學課程教學中。
1 對分課堂模式
2014年9月,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根據(jù)國內大學課堂現(xiàn)狀提出“對分課堂”的課堂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類似傳統(tǒng)課堂,對分課堂強調先教后學,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類似討論式課堂,對分課堂強調生生、師生互動,鼓勵自主性學習[11]。
其關鍵創(chuàng)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后有一周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對分課堂把教學分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 和討論(Discussion),因此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11]。
在考核方法上,對分課堂強調過程性評價,并關注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根據(jù)其個人的學習目標確定對課程的投入[11]。
至今,“對分課堂”在國內教育領域引起重視,但是較少應用于中醫(yī)課程中,特別是針灸治療學教學中。在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中,輸入“對分課堂”和“中醫(yī)”兩個關鍵詞,搜素結果顯示14條,主要涵蓋的內容是對分課堂應用于中醫(yī)婦科、中醫(yī)外科、中醫(yī)術語學、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各家學說、傷寒論、中醫(yī)基礎、內經(jīng)等中醫(yī)學科,并未涉及到針灸治療學。在這些課程中,結果均顯示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增加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12-20]。
2 針灸治療學課程的教學困境
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針灸推拿專業(yè),《針灸治療學》這門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夺樉闹委煂W》主要針對的是疾病的具體針灸診療過程,一般的教學內容包括每一個病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病因病機、辨證、針灸論治(包括針灸治則、處方、方義、操作)、其他療法和按語。其中,多數(shù)教學內容與之前學習過的課程內容有重復的地方,特別是每一個病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病因病機、辨證、治則這幾個部分在中醫(yī)內科學、外、婦、兒科中均有詳細的闡述。針灸方義在之前的經(jīng)絡腧穴學這門課程中有相似的地方,針灸操作內容則與之前學過的針法灸法有很多重復之處。
在學習上述與其他課程有重復的內容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自覺這些知識已經(jīng)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對待這些重復的知識時,在教學內容不變的基礎下,改變教學方式,以便捷、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的復習已知知識,重點學習和其他學科不一致的內容。
另外,《針灸治療學》教學中需重點講授的是能體現(xiàn)針灸特色的內容,包括辨位歸經(jīng),教材版的經(jīng)典針灸處方和操作特點,近現(xiàn)代各家針灸學派的各種有效治療疾病的其他針灸療法和研究前沿,如穴位注射、鋪棉灸、火針、耳針、拔罐、穴位埋線、皮膚針、眼針、穴位敷貼、電針、頭針等。
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能學習到更多的針灸療法,激發(fā)學生不斷的優(yōu)化和改良現(xiàn)有的針灸療法,能最大的發(fā)揮出各種針灸療法的優(yōu)勢,提高療效。
客觀的說,高職高專學生的總體能力水平較本科生偏低,如果教師的教學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會直接影響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基于在針灸治療學課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困境和對分課堂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課程中的實踐,擬開展對分課堂在針灸治療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針灸治療學課程共90學時,理論課時74學時,實訓課時是16學時。每周上課2~3次,每次2學時,每學時40min。對分課堂模式主要運用于76學時的理論教學中,實訓課時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
3.1 提前準備 教師在學生上這門課之前的假期,提前布置給學生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在假期期間在當?shù)貙ふ乙环N疾病的針灸療法,把操作方法制作成視頻和文字資料,說明其具體操作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
創(chuàng)建針灸治療學本班級QQ群,邀請全班同學入群,主要用于師生教學交流。在第一周第一學時,給學生詳細闡述該課程的性質、“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隔堂對分的方法、課程的考核方式、查找和辨別資料正確性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和了解這門課程和新的教學模式。
3.2 課堂講授方法:先教后學,精講和留白 對分課堂精講和留白的講授原則要求教師只留原來一半的時間進行內容講授,不是把所有教材內容都講授,只根據(jù)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大綱和針灸臨床,對一些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做引導性講授,著重講重點和難點。但是,這個精講的原則就特別適用于針灸治療學中與其他課程有重復的內容。
第一周的第二學時,教師用35分鐘先精講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主要知識點、內容框架、重點難點、章節(jié)內容間存在的邏輯關系以及在本門課程中的地位等。具體如每一個病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病因病機、辨證、針灸論治(包括針灸治則、處方、方義、操作)、其他療法和按語等。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效率低的特點,另外講授一些具體實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整個課堂講授時間少、有特定的學生討論時間,因此精講過程中不進行提問,完全由教師進行主動的教授和引導。
在課堂講授結束后,教師在QQ群里布置課后作業(yè),主要是針對這節(jié)課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知識、重點難點,結合針灸臨床,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多種查閱資料的方式,自主進行復習和深入思考,完成本次課的“亮閃閃”、“幫幫我”和“考考你”的讀書筆記。這個讀書筆記主要發(fā)揮督促學生及時復習的作用,理解和掌握重點內容,激發(fā)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深入思考,探索新知識?!傲灵W閃”是書寫收獲最大的內容,至少1個;“幫幫我”是寫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隔堂討論時需要求助別人,至少3個;“考考你”是自己弄懂了,但覺得別的同學可能存在疑惑的問題,挑戰(zhàn)別人,至少3個[1]。讀書筆記具體展現(xiàn)形式不進行強制性要求,可自行選擇。讀書筆記在下次課之前提交電子版作業(yè)或進行隨機抽查。每位學生根據(jù)掌握和熟悉的知識、重點難點知識,準備下次課的隔堂討論。
3.3 隔堂討論,合理分組 在隔堂討論中,能夠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針灸治療學授課班級約為60人,前后兩桌4位同學組合成1組,選出1位組長負責。下次上課,教師先讓學生進行15分鐘的小組內討論。組內的討論內容是回顧掌握和熟悉的知識、重點難點知識,每位同學闡述自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組長總結出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負責在教室里巡視,監(jiān)督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挑選出幾個組做代表,進行15 分鐘的小組間討論,并要求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找出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的答案[1]。
最后,教師總結針灸治療學每次課學習的重點難點,講授學生遺漏的、需要深化的內容,提高學生自主探索針灸治療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及時對學生查閱文獻后仍未解決的問題進行答疑。
針灸治療學的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在平時成績中,課堂考勤占平時成績的5%、作業(yè)占10%、讀書筆記占40%,小組匯報占30%,討論參與度占15%。期末成績分為理論閉卷考試和技能考試,占總評成績的80%。其中,理論閉卷考試占期末成績的70%,技能考試占30%。
4 小結
針灸治療學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針灸治療核心理論、技能要求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針灸推拿專業(y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皩Ψ终n堂”把課堂時間分開,一半時間交給學生用于討論,從表面上看是為教師減輕工作量。實際上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都有較高的要求。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針灸推拿專業(yè)教育本身、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具有重大意義,有助于發(fā)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出高質量、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的針灸推拿職業(yè)技術人才。但是,針灸治療學作為一門核心骨干課程,實施“對分課堂”需謹慎嚴謹。筆者在其他中醫(yī)課程的“對分課堂”教學中不斷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讓“對分課堂”以一種成熟、科學合理的方式運用于針灸治療學中,極大的提高針灸治療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冰卉,鄧瑜.案例教學法在針灸治療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8,27(12):131-133.
[2]徐磊,王敏,林榮,等.PBL結合CBL教學法在西醫(yī)院?!夺樉闹委煂W》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針灸雜志,2018,37(6):704-707.
[3]劉寶林,劉劍,劉海洲,等.針灸治療學課程實施“理論實訓同步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智慧健康,2017,3(15):120-122.
[4]楊延革.針灸治療學PBL教學方式及應用意義研究[J].職業(yè),2017(8):65.
[5]茅駿霞,李藝.案例教學在留學生針灸治療學中的應用[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4):277-280.
[6]劉宜軍.PBL教學方式在針灸治療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9):20-21.
[7]徐展瓊,盧晶晶.CBL與PBL聯(lián)合教學法在針灸治療學I臨床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7(18):60-62.
[8]袁青,吳運才,李靜,等.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針灸治療學》教學中的借鑒運用[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21):109-111.
[9]朱之云.淺談在高職針灸治療學教學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必要性[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3):62-63.
[10][ZK(#]沈巍,孫曌.三段一體化教學應用于針灸治療學的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5):64-65.
[11]張學新.對分課堂: 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 復旦教育論壇, 2014, 12(5): 5-10.
[12]倪菲,于睿,王彩霞,等.對分課堂教學理念應用于中醫(yī)術語學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8,16(17):5-7.
[13]倪菲,崔家鵬,袁東超,等.基于對分課堂的中醫(yī)術語學概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中醫(yī)教育,2018,37(4):21-23
[14]趙虹,王安妮,馬麗俐,等.PAD課堂在中醫(yī)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yī)教育,2018,37(3):47-50
[15]王景葉,郝海霞.基于案例式PBL的對分課堂——中醫(yī)婦科學教學改革的新模式[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8,16(9):16-17.
[16]孫鑫,鄧洋洋,楊芳,等.課堂體驗視角下PAD課堂的應用研究——以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為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8,16(3):16-17.
[17]劉曉芳,王博瑤,劉怡筠,等.“對分課堂”教學法在各家學說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7(44):178-179.
[18]溫雅,曲夷,張沁園.對分課堂在傷寒論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中醫(yī)教育,2017,36(5):47-49.
[19]韓天放,王博瑤,劉曉芳,等.對分課堂應用于《中醫(yī)各家學說》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6):180-181.
[20]裴晶.“對分課堂”在中職院校中醫(yī)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10):48-49.
(收稿日期:2018-12-04 編輯: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