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筱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被譽為“革命露天博物館”的巴中,是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紅色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厚重。如何依托紅色資源,加強黨性教育、傳承紅色精神?近日,記者走進巴中市一探究竟。
“紅色基因是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每一片紅色熱土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
行走在巴中這片紅色熱土,腦海中不斷閃現(xiàn)著紅四方面軍在1932年入川后的艱苦革命歲月。從1932年12月入川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到1935年5月撤出川陜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這朵時間僅兩年半的“歷史的浪花”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浪潮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讓歷史記錄,用腳步丈量。巴中這片紅色熱土上革命遺址遺跡達908處,每一處都書寫著一段光輝的歲月。撫今追昔,巴中人民經歷了不少坎坷,忍受了不少磨難;憶古思今,巴中黨員干部更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不忘來時路,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行程萬里,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同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
回望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始終圍繞著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艱苦奮斗展開,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奮斗史”。這個“奮斗史”,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曾是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的巴中,是這部宏大“奮斗史”中的精彩章節(jié),為革命成功、為新中國成立灑下了熱淚、流下了熱血。那時,巴中有“100多萬人次踴躍支持前線,把自己的口糧做軍糧、把自己的衣被改軍裝、把自己的門板做擔架、把自己的兒郎送戰(zhàn)場”。還有更大的犧牲,那就是為革命獻出生命的4.8萬巴山兒女。
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中回憶了川陜革命根據地,他寫道:“群眾寧肯自己吃野菜、喝清湯度日,也不愿讓浴血奮戰(zhàn)的紅軍指戰(zhàn)員挨餓。他們把家中僅有的少量糧食、胡豆、洋芋、竹筍都獻給紅軍。”
烽火硝煙已散,巴中這片土地早已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但這段歷史不會被忘記,孕育在這里的紅色精神也將薪火相傳。
近年來,立足908處登記在冊的革命遺址遺跡、3萬件可移動革命文物等豐富紅色資源,巴中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要求和省委關于黨性教育部署要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
巴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玉明介紹:“巴中紅色資源豐富,被黨史專家譽為‘革命露天博物館。依托全國最大規(guī)模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將帥碑林等富集的紅色資源,2017年11月,巴中市委決定成立大巴山干部學院,讓大巴山干部學院發(fā)揮‘龍頭作用,帶動巴中五縣(區(qū))紅色資源聯(lián)動,構建黨性教育‘一盤棋格局,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p>
目前,巴中全市有1.3萬余名黨員干部在大巴山干部學院接受黨性教育;省內以及全國各地的培訓班也紛至沓來,大巴山干部學院已承接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四川省委組織部等各類培訓班256期、培訓學員2.1萬余人次。
修好共產黨員“必修課”,奮進新時代
置身于巴中市南郊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寫有“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部”字樣的旗幟陳列在明亮的展柜中,不遠處還陳列著《中國共產黨黨章》 《黨員須知》等歷史資料。這些歷史資料曾是川陜省委黨校的教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培養(yǎng)大批黨員干部做出了貢獻。
川陜省委黨校校址位于通江縣城東書院考棚,雖是看起來十分普通的二層樓建筑,卻對黨員進行了馬列主義、理想、革命氣節(jié)、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教育,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和紅軍培養(yǎng)了3000多名優(yōu)秀干部。
今年5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前往巴中市,先后在巴中市五個縣(區(qū))進行考察,對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等工作進行了調研。他強調要加強黨史教育、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巴中市傳承川陜省委黨校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巴中市委黨校和大巴山干部學院為主要載體,肩負起牢筑理想信念、培育時代新人的重大使命,讓黨性教育這個共產黨人修身養(yǎng)性的“必修課”真正發(fā)揮作用。
張玉明介紹:“巴中市委組織部十分重視黨性教育,根據巴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鵬飛的要求,我們從市級層面統(tǒng)籌制定教學規(guī)劃、統(tǒng)籌利用教育資源、統(tǒng)籌實施教學方案,構建了主體鮮明的教學內容體系、創(chuàng)新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建設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讓市(縣)委黨校、大巴山干部學院、農民夜校以及遠程教育這‘四大平臺各展所長、相互聯(lián)動,推動巴中紅色教育快速提檔升級?!?/p>
“黨校和學院的教學工作也是成體系地打造,構建了‘從課堂到實訓基地和‘教材—精品課—微黨課兩大教學體系?!卑椭惺形h校常務副校長、大巴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田清旺介紹,“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群體學員的需求,我們‘量身定制教育培訓,打破了‘固定菜單的培訓模式,讓學員‘點單學院‘配菜?!?/p>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乘著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春風”,巴中市將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在提升教育基地內涵、優(yōu)化硬件設置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紅色教育質量,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不斷前進。(責編/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