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以食育人,聽起來很新鮮,卻是最貼近生活的教育。用每天都有的三餐來與孩子共同學習,讓廚房成為最好的教室,讓餐桌成為最好的課桌,讓食物成為最好的教材,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通過食物感受生命及自然、文化,最終達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目標,這在我眼里就是最好且易得的教育。
孩子們幾乎人手一個零食袋,有冰棍、雪糕、干脆面……在幼兒園、小學的校園里,這樣的場景熟悉嗎?這暴露了家長對于零食選擇的無知。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吃零食是不是壞習慣?不,零食在兒童青少年期是非常重要的食物補充。因為兒童在發(fā)育期間胃的容積有限,需要少食多餐來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求。也正因此,零食的選擇至關重要。
關于6~12歲學齡兒童的零食,《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上是這樣說的:正餐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課間適量加餐,優(yōu)選水果、奶類和堅果;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喝含酒精、咖啡因的飲料;零食新鮮、營養(yǎng)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其中有關零食的選擇,我們可以怎樣判斷,并且能夠很好地把方法教給孩子呢?辦法就是紅綠燈法則。我們都知道紅綠燈的意思,在教孩子看交通信號燈的時候會說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在零食中,也可以分為紅色零食、黃色零食、綠色零食。
紅色零食,即“限量食用”的零食。從營養(yǎng)角度,指含有或添加較多量油、糖、鹽的食品和飲料,提供較高的能量,但是幾乎不含有其他的營養(yǎng)素。比如:話梅、蜜餞、大多數(shù)的甜飲料、油炸的雞腿雞塊、麻辣條、各類糖果、油炸膨化食品、奶油夾心餅干、奶油蛋糕、雪糕、冰淇淋、干脆面等。經(jīng)常食用這樣的零食會增加超重與肥胖、患高血壓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風險。此處的限量并非禁止。
黃色零食,即“適當食用”的零食,指營養(yǎng)素含量相對豐富,但含有或添加中等量油、糖、鹽的食品和飲料。比如:巧克力、地瓜干、蘇打餅干、山楂條、奶干、奶片、肉脯、松花蛋、火腿腸、魚片、海苔片、豆腐卷、葡萄干、香蕉干、琥珀核桃仁、魚皮豆、花生蘸、鹽焗腰果、瓜子、杏仁露、乳飲料等。
綠色零食,即“可經(jīng)常食用”的零食。這些零食營養(yǎng)豐富,同時低糖、低油、低鹽,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又可避免攝取過量的油、糖和鹽。比如:各類新鮮水果、牛奶、酸奶、原味堅果、蒸熟的薯類、白水煮蛋或蝦、全麥面包、無糖的燕麥片、豆?jié){、不加糖的鮮榨果汁等。
從3類零食的分類上,我們也看得出來,從可經(jīng)常食用到限量食用,加工程度是越來越高的。所以,當你不太能夠分得清楚某種零食是哪一類時,從加工程度上判斷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作為家長的你可能對此有了點頭緒,但是,怎樣讓孩子對于零食的分類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呢?很簡單,和他(她)一起做手工。用紅、黃、綠3個顏色的卡紙分別剪出3個相同大小的圓,擺成像紅綠燈的形式一樣。然后,在網(wǎng)上搜索孩子經(jīng)常選擇的零食,打印出來讓孩子按照分類貼到相應的卡紙上,不斷地加強孩子對零食的認識。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小一些的孩子。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紅、黃、綠三張卡紙,把近一周的零食名稱寫在相應的卡紙上。一周結(jié)束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他所選擇的零食是否正確,接下來的一周是否有什么改進的方案,從而一點點地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零食觀。
枯燥的知識要用有趣的方法展現(xiàn),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才能夠有效地參與其中,并把學到的內(nèi)容運用到生活中。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幼兒園的區(qū)角展示和手工活動,用健康飲食的理念把教育做得更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