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峰
李道熙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著名畫家,“嘉州畫派”擎旗者之一。他為人謙和仁厚,勤學善思,書畫俱精。道熙先生的整個藝術與人生可謂輕聲細語般淺吟低唱,就如他故居門前的茫溪河水,總是于平淡自然中充滿萬種柔情。然而正是在這茫溪河水牧歌般的吟唱中,畫家的形象反而更加鮮明清晰地留存在五通橋和嘉州的山水之中,為這迷人的“小西湖”添加了一處優(yōu)美的人文景觀,讓人久久地回望和品鑒。
李道熙先生給我留下的深刻記憶,有兩點是十分鮮明的。首先是他常年和藹可親的笑臉,那是沒有虛情假意而發(fā)自心靈的真情笑臉,是謙和、寬容、仁厚、豁達并且極具個性的道熙笑臉。透過先生招牌式的笑臉,反映出他對生活的樂觀自信,對書畫創(chuàng)作過程盡情享受的幸福感。其次,他的書畫藝術風格具有十分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極高的品位與學術價值。道熙先生的書畫藝術風格具有極高的識別度。他的書法和花鳥畫,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他的標志性的書法款識,更是使畫面錦上添花而成就出了“道熙樣式”。道熙先生畫風簡約而內涵深厚,筆墨老辣而清逸俊美,格調傳統(tǒng)而貴新現(xiàn)代,氣韻生動而真美和諧。
道熙先生的繪畫藝術中,畫面形式的簡潔與設色的淡雅清麗是其典型特征。道熙先生的繪畫強調筆情墨趣的極簡化,張彥遠評畫道:“上古之畫,跡簡意淡而雅正?!眰鹘y(tǒng)的審美價值取向偏重于“簡”“淡”,崇尚天真平淡、不刻意追求工巧裝飾,多偏向于畫面的簡約、空靈與殘缺,即“簡于象”,不“簡于意”,看似簡單實則豐富多彩。亦即刪繁就簡、從繁而來、馭繁于簡,追求畫面形式的簡練。
李道熙 臨潼石榴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06年款識:陜西臨潼石榴果大、色紅、味甘,中秋赴臨潼參觀秦俑、銅車馬、華清池。午休畢,再去華陰參觀岳廟。途中榴樹夾道,碩果垂枝,蜀中未見,引我畫興,乃速寫之。今檢舊稿,得斯圖。二千零六年歲次丙戌盛夏,八十六叟道熙。鈐印:李氏(白) 道熙(朱) 道熙書畫(朱)
道熙先生強調對于物象要憑個人意愿加以取舍,簡化其冗節(jié),突出其形態(tài),同時強調簡約之風且要精密。李日華在其《竹嬾論畫》中就有“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通過筆墨的簡化形象來引發(fā)出更加豐富的內在意蘊,達到形簡而意豐的藝術效果。以凝練、簡略、意象的方式保留了似與不似、模糊與清晰、真實與非真實的中國畫意境。道熙先生強調簡化適宜的形式效應,主張繪畫思想意識的表現(xiàn)簡化就合于此理。簡化是人特有的視覺心理傾向,從藝術表現(xiàn)來說,簡化首先是為了突出主要特征,傳達主要意圖,刪減不必要的細節(jié)。形式的簡化同語言上的簡練意義相似,“言簡”才能“意賅”。當然簡化的方法和程度必須服從另一個原則,那就是要適應表現(xiàn)對象和表現(xiàn)目的。如此,才能意于畫外生發(fā)出無限的語意,留給觀者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創(chuàng)造出一種言簡意遠、細語如雷、韻致深遠的藝術境界,產(chǎn)生出意蘊無限的效果。
在繪畫藝術領域中,極簡意識常存在于繪畫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運用極簡的方法,且又以必須適應表現(xiàn)對象和表現(xiàn)的目的為前提,力圖使作品看上去簡潔、直觀而又不失內在的精神內涵和藝術價值。然如此則更須有深厚的筆墨功力和理論修養(yǎng),道熙先生的繪畫藝術作品就讓我們看到了具有極簡意識的典型內涵,正所謂只有悉心于此,方能得此中三昧,方能獲益無窮也。
李道熙 松鷹圖 138cm×69cm 紙本設色 1999年款識:欆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端午前三日,道熙寫于古嘉州。鈐?。豪钍希ò祝?道熙(朱) 紫氣堂(朱)
道熙先生書法同其繪畫一樣有著類似的發(fā)展軌跡,他的書風在“轉益多師”的基礎上線條蒼勁有力、大巧若拙、舒卷自如。其晚年更是“人書俱老”,開張跌宕,氣勢磅礴、自然,書風更顯拙樸而老辣。正如蘇珊·郎格所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chuàng)造”,道熙先生的書畫藝術就充分反映出他豐富的情感和他豁達仁厚的品格。道熙先生書法很大程度上是為其繪畫服務的,畫面的題跋、布局、結體等都為其畫面整體視覺效果服務,因此其書法也更注重其審美性與情趣性。道熙先生的書法藝術可謂書畫相彰,他不但以書法通畫法,也以畫法通書法,書法筆意融匯于繪畫中,書法所表達的意蘊和書法本身也成其為繪畫構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道熙先生書法中融入碑帖意趣,其長短相顧、上下相望、左右相親、筋骨相連、剛柔相宜、氣韻相通的格調,已經(jīng)成為道熙先生繪畫圖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自然而和諧地融匯在他的繪畫之中。長款題跋就是道熙先生的經(jīng)典圖式之一,每有得意之作,先生往往于畫面上長款題跋以盡其興,以就其點石成金之妙,同時也為其作品增添了無窮的“筆情墨趣”。這種書風與畫風起到相映成趣的作用,使其畫面的構成圖式、筆墨氣韻、虛實動靜等更加鮮明,也更具個性,從而揭示出道熙先生在繪畫藝術方面的造詣并凸顯出其書法藝術的影響力。
特定的地域產(chǎn)生特定的文化,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特殊的地域文化,嘉州五通橋山水自然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嘉州文化,同時也鑄就了其特定的人物性格。李道熙先生自幼聰慧善學、吃苦耐勞、重義守信、兼收并蓄,開放而求新穎,浪漫而重實效,淡泊而不失進取,豪放而不失儒雅,樂交而不失慎重。李道熙先生的性格,無不打上嘉州文化尤其是五通橋“小西湖”文化的烙印。
五通橋人稱“小西湖”,清代詩人李嗣沆詩云:“垂楊夾岸水平鋪,點綴春光好畫圖,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必S子愷曾在這“小西湖”舉辦過畫展,曾在此寫下他著名的文章《懷念李叔同》,也曾在其描繪五通橋的畫上題詩:“且喜蜀中風光好,橋灘春色似杭州?!币驈埓笄扑]曾經(jīng)三次到此“小西湖”居住的徐悲鴻,贊美五通橋為“東方君士坦丁堡”。曾經(jīng)在五通橋閉關修煉的南懷瑾更是對這“小西湖”情有獨鐘,“幾回行過茫溪岸,無數(shù)星河影落川,不是一場春夢醒,煙波何處看歸船”就是他對五通橋情深意切的回望吟唱。作家李準詩云:“榕樹參天五通橋,凌云煙雨岷江潮。濃妝淡抹勝西子,祖國山河第一嬌。”五通橋是重要的鹽都,所謂“金犍為,銀富順”,前者指五通橋,后者指自貢市。鹽業(yè)的輝煌不僅曾給五通橋“小西湖”帶來了物質文明,也帶來了精神文明。僅就到過或畫過五通橋“小西湖”的畫家就有:黃賓虹、張大千、張善孖、豐子愷、徐悲鴻、關山月、方成、董壽平、馮建吳、蘇葆禎、吳一峰、何孔德、蔡亮等。
李道熙 月季 37cm×47cm 紙本設色 1996年款識:丙子仲春道熙寫于古嘉州。鈐?。豪钍希ò祝?壯哉造化功(朱)
李道熙 菊花小鳥 37cm×47cm 紙本設色 1996年款識:丙子春道熙。鈐?。豪钍希ㄖ欤?/p>
人杰地靈的“小西湖”五通橋,自然也會造就出李瓊久、李道熙等一批獨具特色、造詣深厚的藝術大師,造就出一批具有傳統(tǒng)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人生價值觀的藝術大師。他們剛直、堅毅、厚道、誠實、勇敢、謙恭,他們寬容、守信、友愛、大方、好學、善思。“仁”是他們人生的最高境界。李道熙的人生與藝術道路就深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李道熙的經(jīng)歷也體現(xiàn)出大師具有的仁愛和諧、勤奮進取、大公無私等傳統(tǒng)美德和獨特而有魅力的人格。
李道熙 荷 97cm×60cm 紙本設色 2004年款識:出污泥而不染。甲申初秋,八十四叟道熙于嘉州。鈐?。旱牢酰ㄖ欤?李氏(白)
獨特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是培育李道熙藝術的搖籃。獨特的從藝經(jīng)歷和對待古賢心手追摹的學習態(tài)度,使他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有著精深的理解。巴蜀大地自古文化積淀厚重,追求清逸俊美、豪放大氣成為李道熙藝術美學的根基。道熙先生的繪畫風格是將“逸”的概念鮮明化,道熙先生繪畫風格的逸品特征主要體現(xiàn)其作品的陽剛之美、作品的超然之美及情感抒發(fā)的自然之美。縱觀其藝術經(jīng)歷,他的藝術思想體現(xiàn)出多元與融通的變化,其作品具有“情趣寄寓”的繪畫風格和美學追求。另一方面通過道熙先生繪畫藝術“逸品”思想的內涵與精神,也可以更好地詮釋其畫作中所飽含的思想情感。
李道熙 枇杷 136cm×67cm 紙本設色 2001年款識:龍泉山名種。二零零一年歲次庚辰清明節(jié),道熙寫于古嘉州紫氣堂。鈐?。豪钍希ò祝?道熙(朱) 紫氣堂(白)
“逸品”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一個重要審美標準,由唐時的不拘常法,到宋元時期的鄙棄法度,崇尚筆簡形具,歷經(jīng)不同時期的發(fā)展,到今天其逸品美學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它所產(chǎn)生的審美內涵與精神依然存在。中國藝術的精神恰恰在于作者能表達自我與呈現(xiàn)內心世界的既有狀態(tài)。因此道熙先生繪畫藝術“逸品”美學思想的形式意味,也就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他作品筆墨濃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上,體現(xiàn)出藝術創(chuàng)作的清逸俊美、雄逸豪放的特征,以及儒道佛思想在其藝術人生中形成“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品格的重要影響,體現(xiàn)出“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至”的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也體現(xiàn)出大師具有的仁愛和諧、勤奮進取、大公無私等傳統(tǒng)美德。
李道熙先生長期擔任嘉州畫院顧問和樂山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直至其88歲去世。此外,道熙先生還長期擔任成都畫院顧問和四川省文史館館員。道熙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著名畫家,“嘉州畫派”擎旗者之一,他的書畫藝術富含筆墨情趣,書畫相通互融,畫風簡約,崇尚作品內涵的“逸品”精神。他的書風拙樸瀟灑,強調書法服務于繪畫,重視其審美性與情趣性。他是五通橋“小西湖”及嘉州優(yōu)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造就的藝術大師,也是具有傳統(tǒng)儒家思想“仁”為核心人生價值觀的藝術大師。
李道熙 花鳥條屏·枇杷 138cm×34cm 紙本設色 1985年款識:此乃洞庭佳果,色金黃,味香甜,食之又長壽。丁丑道熙。鈐?。豪钍希ㄖ欤?道熙(白) 畫債高筑(白)
李道熙 花鳥條屏·牧歸 138cm×34cm 紙本設色 1997年款識:和風拂柳暮春天,乍脫耕犁未得眠。邁步趨前方盡力,牧童何用更揮鞭。一九九七年歲次丁丑初冬,道熙于古嘉州寫畢獨飲茅臺半斤。鈐?。豪钍希ㄖ欤?道熙(白) 畫債高筑(白)
李道熙 養(yǎng)得貓奴立戰(zhàn)功 96cm×60cm 紙本設色 1997年款識:養(yǎng)得貓奴立戰(zhàn)功。不管黃貓黑貓,能捉老鼠即為(好)貓。此鄧公之高論也。一九九七年歲次丁丑仲冬曾秀四姐命繪,道熙于嘉州。鈐?。豪钍希ㄖ欤?道熙(白) 李道熙書畫記(白)
道熙先生故居門前的茫溪河水,仍然和過去一樣平淡天然,仍然在充滿萬種柔情地淺吟低唱。然而在這茫溪河水牧歌般的吟唱中,你分明能聽到道熙先生爽朗的笑聲,你總是能看到這位老藝術家的光輝形象,這一切也總是如此鮮明、如此清晰。當然,這一切也總會慢慢地伴隨著迷人的茫溪河水漸漸地流向遠方,匯入滔滔的岷江,匯入遠方的長江,再匯入遙遠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