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沈巍出生于上海,從小喜歡繪畫和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但是他的爸爸也和很多家長一樣,喜歡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未來。在爸爸的強勢干預下,沈巍不得不放棄非常喜愛的歷史,學了審計,這也成了沈巍最大的遺憾。
大學畢業(yè)后,沈巍如爸爸所愿進入上海市徐匯區(qū)審計局工作,因不喜歡和數(shù)字打交道,他并不快樂。平時看到單位同事亂扔的礦泉水瓶子、廢紙和舊雜志等,沈巍覺得這樣扔掉很可惜,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自然地撿了起來。后來,他還向同事介紹“垃圾分類”,極力推崇“綠色生活”理念。但是,沈巍做夢都沒想到,這竟給他帶來了一場災難。因為他的這種思維太“超前”了,在別人看來有些荒誕怪異,所以他被認為“腦子有病”,后來就稀里糊涂地被告知:“以后不用再上班了!”
沈巍索性上街撿廢品生活,成了徹頭徹尾的流浪漢。每天凌晨兩點鐘,沈巍會去固定的垃圾站撿一波,五點鐘找個地方蜷縮著瞇會兒。等到天亮,再整理前一晚的戰(zhàn)利品。他會規(guī)整地把垃圾分揀開:吃的、用的、報紙和書、塑料和鋁罐……這是他的另一種堅持,撿垃圾不是重復單一的勞動,還需要科學地進行分類。辛苦勞作之余,唯有讀書可以讓沈巍體驗到快樂。他曾經(jīng)5年買了三百多本“磚頭塊”,如今藏書多達一千余冊!沈巍時常在昏黃的路燈下靜靜地看書,而且看的是頗有深度的《論語》《詩經(jīng)》《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等。他沉醉其中,仿佛忘記了這個世界的存在。
20年里,沈巍沒買過一粒米,也沒買過一件衣服。桀驁不馴的他漸漸從一個衣著鮮亮的灑脫紳士,變成了不修邊幅、衣衫邋遢的“流浪者”。他幽默地說:“不是因為我喜歡邋遢,而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人們眼里,撿垃圾的就應該蓬頭垢面,如果穿的西裝革履,反而會被人家當瘋子?!本瓦@樣,沈巍成了流浪漢,常住的地方是上海地鐵7號線楊高南路2號地鐵口。
2019年春節(jié),有一名在一家文創(chuàng)企業(yè)工作的“北大男”與沈巍聊天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學識淵博,不僅出口成章,還飽讀古典文學,并對“四書五經(jīng)”一些章節(jié)或所傳達的真理,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很快,有人拍下視頻發(fā)到快手上,只見沈巍衣衫襤褸,卻目光澄澈,詩詞文章信手拈來,無論人文地理、宗教哲學,還是普世價值、企業(yè)管理,都娓娓道來,觀點令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尤其對《左傳》《尚書》等古籍經(jīng)典的解讀,更是絲毫不輸大學教授??催^沈巍視頻的人,無不被其文采,談吐和素養(yǎng)折服。很快,被網(wǎng)友譽為“國學大師”的沈巍火了,一下子便擁有了百萬粉絲。
2019年3月30日,沈巍登上了央視新聞頻道節(jié)目《新聞周刊》的人物版塊,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評價說:“沈巍快樂撿垃圾,并不是一種逃避的表現(xiàn),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如何生存的權利。有錢難買真喜歡!”另外,這位“國學大師”還被《華盛頓郵報》譽為“逆勢英雄”,認為他身上具備正能量,是當今部分不愛讀書、閱讀量極少的中國人所需要學習的榜樣。
到了2019年4月初,沈巍的火爆程度甚至蓋過了很多一線網(wǎng)紅,上海一家娛樂公司老板親自找到沈巍,開出2萬元月薪,不過被他謝絕了。沈巍說,自己喜歡的就是這種無拘無束撿廢品及靜心讀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