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想過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嗎?我想過,但是卻沒有勇氣去嘗試。因為世上有一條看不見的規(guī)則:無論做什么,一個人,是異數(shù);人多了,才是尋常。所有的質(zhì)問,歸根結(jié)底,其實是他怎么可以與我們不同?
本期“傳承”,小編到太原市東山小窯頭村,采訪了古塤制作者、演奏家趙遙,聽他的故事,讓我進一步理解了與眾不同的意義。趙遙放棄穩(wěn)定的教師工作,近乎瘋狂地堅守著古老的制塤技藝,堅守祖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二十多年來,在不被理解、不被傾聽、不被尊重的時候,他依舊特立獨行地堅持著、守護著這項技藝。“古怪的人”——是許多人對趙遙的評價,他從不發(fā)聲解釋,他說即使他的與眾不同并不影響任何人,卻依舊逃不脫眾人的非議。因為那些尚不被理解的事物,那些異于主流、有悖常理的思想,就像一個個“怪物”,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人們對于與眾不同,有一種本能的畏懼。
趙遙說,與眾不同的人不是“怪物”,是特立獨行的少數(shù)派,是不隨波逐流,堅持自我的真誠者。在這樣一個充滿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也有各自的信念和堅持。我們可以不做與眾不同的少數(shù)派,但至少能勇敢地活出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孤獨前進哪怕背負著沉重的迷茫。繼續(xù)勇敢向前,才能體會到特立獨行的輕盈快感。勇敢地去做自己,這是我們生來的權(quán)利。每個人都是個性鮮明的,都有自己不同尋常的點,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正因為如此,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
張國榮曾說:不需要理會世俗眼光,最重要是個人感覺,自己開心,又無損他人,對一切閑言碎語就不用理會。只要心是純凈的,行為有點不一樣也是可愛的。當人們認為梵高的畫只是連一塊面包都換不來的垃圾時,誰會想到今天印象派作品會受到如此好評,人們爭相以擁有梵高的畫作為榮。
與眾不同不意味著脫離常規(guī),不必拘泥于要讓所有人都理解你,做是一個擁有獨立完整人格的人,最終作出抉擇的是我們自己。與眾不同的我們是幸運的,何必讓自己變得與別人一樣。只有做好自己,才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才是我們自己的世界,才是我們自己的精神,才會成會獨一無二的自己。
保持自我,充滿信心,發(fā)現(xiàn)每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多彩,用想象和熱情去改變生活,哪怕這注定是一場冒險,也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