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楓
摘要:霸州郝氏,為元代郝文忠公郝經(jīng)之后,發(fā)源于宋元時期,在郝惟訥一代,盛極于清朝康熙年間。郝惟訥,字敏公,一字端甫,世代居住在順天霸州,清入關后于順治年間科舉入仕,為清康熙年間名臣,《清史稿》有傳。通過對郝惟訥墓志志文的考釋,并與正史相關史料記載相結合,對郝氏家族郝惟訥一支的世系以及家庭成員、生平仕宦都作了詳細的梳理。
關鍵詞:郝惟訥;墓志;仕宦;霸縣
《霸縣新志》中收錄了有關郝惟訥的《吏部尚書謚恭定郝公墓志銘》、《清敕賜吏部尚書謚恭定郝惟訥碑文》、《誥授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郝恭定公神道碑銘》三方石刻文獻以及郝惟訥之妻的墓志,名為《誥封一品夫人郝恭定公德配李夫人墓志銘》。除了這兩方墓志,在《霸縣新志》中,還收錄了其他五方郝氏家族成員墓志志文。
關于霸州郝氏家族,目前學界還未做過多的研究。但是有關于元文忠公郝經(jīng)的研究,學界已經(jīng)有較為豐富的成果。關于郝經(jīng)的整體研究,孫增科在《郝經(jīng)年譜》中詳細的論證了郝經(jīng)的生卒事跡,根據(jù)郝經(jīng)的著作以及相關史料所載,將郝經(jīng)生平宦績做了系統(tǒng)詳實的梳理。學界對于郝經(jīng)的研究也集中在其思想詩歌這一方面,他在文學詩歌上有極大的造詣,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來供后世研究。因為郝氏后人自文忠公后于并無出眾的人物,故郝氏家族并未在元明時期留下太多的痕跡,相關史料記載非常稀少。直到于清朝初期,郝氏家族才又逐漸顯赫起來,于郝惟訥與其弟郝惟諤一代,達到極盛時期。
一、郝惟訥的家庭成員
將《霸縣新志》中收錄的郝氏家族其他幾方墓志與本篇墓志志文相結合,可以明確的了解郝惟訥的親屬關系以及家族世系。墓志記載,郝氏家族是為元文忠公郝經(jīng)的后代,因“元初僑寓于燕因家焉”[1],所以遷居于霸州,世代為霸州人。郝經(jīng),字伯常,陵川人,謚文忠?!端问贰酚涊d,大元皇帝忽必烈“遣翰林侍讀學士、國信使郝經(jīng)等持書申好息兵且征歲幣”[2],郝經(jīng)曾奉詔使宋,但被賈似道拘于真州近16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興兵攻宋,郝經(jīng)才被釋放歸國,后遷居于霸縣,故稱其為郝經(jīng)之后。關于郝經(jīng)的研究,學界已有較多豐富的成果。孫增科在《郝經(jīng)年譜》中清楚地考證了郝經(jīng)的家族世系,郝經(jīng)有四子兩女,其中三子早亡,只有第四子采麟生有兒子,一子考證其為“墅”[3],另一子姓名不詳。由于史料不足,以至于郝經(jīng)的后世已無可考,故在《縣志》中的《郝氏宗祠碑文》記載其家譜世系為郝經(jīng)的后代,經(jīng)考證推測,可能為郝經(jīng)幼子采麟之后。但其是否為真,還需要更多的出土史料來證實。郝惟訥,又名郝維訥。在《清史稿》中,既有“郝惟訥”,又有“郝維訥”的記載,經(jīng)考證,兩者皆為一人,在《霸縣新志》中所收錄的關于其記載,均為“郝惟訥”,故本文在此均稱其為“郝惟訥”。
郝惟訥的曾祖父,名為郝九思,并未出仕為官而是閑居鄉(xiāng)里,以賢德廣受鄉(xiāng)里贊譽。墓志記載九思娶有兩任妻子,分別是“曾祖妣李氏,繼曾祖妣張氏”。有子二人,鴻猷即為九思的第二子。其祖父名為鴻猷,后世稱銘燕先生。在《霸縣新志》中也收錄其墓志銘。鴻猷墓志記載“公諱鴻猷,字勛甫”,曾官為延長令?!蛾兾魍ㄖ尽份d“延長處賊窠中,賊營蔓延數(shù)百里”[4],鴻猷親自領兵及當?shù)匕傩帐乃朗爻牵\后敗退,體現(xiàn)了其忠勇有謀略。鴻猷生有四子,分別為郝俊、郝傑、郝位、郝佺。在他的墓志中僅記載鴻猷“娶于王,生四子”,但在郝惟訥的墓志中卻記載“祖妣王氏,繼祖妣邊氏,俱贈一品夫人”。由此可以推斷,四子皆為原配王氏所生,而與繼娶的邊氏并無子嗣。不幸的是,長子郝俊與四子郝佺早逝。父親郝傑,是為明代崇禎年間進士,清入關后為戶科給事中,后累遷為戶部右侍郎。在《霸縣縣志》中的《戶部右侍郎郝公墓志銘》即為郝傑墓志。因郝惟訥居官顯赫,郝傑與祖父九思、父親鴻猷,全部得到贈封,俱加封為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郝惟訥的母親為李氏,“始封宜人,繼封夫人,繼封一品太夫人”。有子四人,分別是惟訥、惟謙(出嗣)、惟讓、惟諤。有孫十六人,在此略論不述。弟弟郝惟諤,早年科舉不中,后因其兄長郝惟訥太宰的緣故恩蔭入官,為戶部主政。歷任江西督糧道,后為浙江驛傳道,升為通政司右參議、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官。惟諤為郝傑幼子,《郝惟諤墓志》記載“嫡母李太夫人、生母孟夫人”,由此可以得知,郝惟諤與其兄郝惟訥并非一母同胞,他的生母為孟氏。但其父郝傑墓志只記載娶李氏,并未記載孟氏,故可以推測孟氏應為郝傑妾室,并未記載到郝傑的墓志之中。惟諤有妻妾三人,妻子黃氏,育有三子,分別為士鐔、士鐸、士釪;側室秦氏,育有三子士鏡、士銘和士鏜;側室常氏,育有一子士鈖。侄子郝士,根據(jù)其與夫人劉氏合葬墓志記載可知,其祖父是惟訥父郝傑的同母弟郝位,其父為惟訥的堂兄弟郝惟訓。士于康熙初年中進士,歷任直隸順德府教授、山西太原府孟縣知縣,任職期間“革陋規(guī)、清耗羨”,以振興當?shù)匚慕虨榧喝?,造福百姓,受到當?shù)孛癖姁鄞鳌:笠虿拍苎a兵部督捕,改戶部陜西司主政,遷山西司員外,晉禮部儀制司郎中,后改任京師。士政績卓然,升任按察使司副使、提督云南學正。墓志記載士“積勞疾作”,不幸染疾去世,皇帝下旨覃恩其為中憲大夫。郝士育有三子三女,孫男二人,孫女三人,曾孫二人,曾孫女二人。
有關于郝惟訥的子嗣,《郝惟訥墓志》記載惟訥育有“子三人,女一人”,孫男二人、孫女三人。惟訥并無妾室,故其三子一女皆為李夫人所出。其三子分別為士鈺、士鉉、士镠,《郝惟訥神道碑》中記載其三子的姓名與其墓志記載一樣,但郝惟訥妻子《李氏墓志銘》記載其三子姓名卻與郝惟訥墓志記載有出入,其第三子均記載為“士镠”,但其長子記載為“士鳊”,但其長子的官職以及娶妻劉氏,記載均無出入。其次子記載為“士銓”,而非《惟訥墓志》中記載的“士鉉”。根據(jù)兩方墓志的刊刻時間來看,《惟訥墓志》約刊刻時間為康熙二十二年(1683),《惟訥妻李氏墓志》約刊刻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故對于其兩子姓名記載有差,根據(jù)其同輩堂兄弟的名字,其均為“士”字輩,而且尾字的偏旁部首均一樣,故其夫人李氏墓志記載其長子“士鳊”的“鳊”字與惟訥墓志與神道碑銘上記載的“鈺”字相去甚遠,故推測其長子可能先命名為“士鳊”,后來改名為“士鈺”,因其為長子,故其弟們均與其兄命名方式一樣。但惟訥第二子“銓”與“鉉”二字非常相近,故很可能在刊刻碑銘時刻寫錯誤,將二字混淆。
二、郝惟訥的仕宦經(jīng)歷
墓志記載郝惟訥出生于天命癸亥九月,天命即為后金天命年間。太祖努爾哈赤以天命為年號共有十一年,天命八年(1623)為癸亥年,故郝惟訥出生于后金天命八年(1623),終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享年六十一歲。據(jù)《四庫全書總目》記載,郝惟訥有《郝恭定集》五卷傳世,此集收“都察院奏疏八篇、刑部奏疏四篇、禮部奏疏一篇、戶部奏疏九篇、吏部奏疏六篇?!盵5]墓志記載惟訥“九列歷其八,六卿歷其五”,根據(jù)郝惟訥的墓志、神道碑銘以及正史相關史料,梳理其仕宦經(jīng)歷。
(一)授官刑部、整理刑獄
郝惟訥入仕近四十年,除刑部尚書外,其歷任五部尚書。又任通政司右參議、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可謂六部尚書歷任五部尚書,九卿之中歷任八卿,后人稱其為“郝天官”。郝彬登進士第,釋褐授官。惟訥授官,任職刑部。惟訥處理訴訟刑獄案件,條理清楚,處事沉穩(wěn)。時天下初定,訟獄繁多,大司寇設立官理章奏科,維訥細加辨梳,訟獄遂清。
(二)整頓漕運、平定???/p>
最初任刑部廣西司主事,后升為員外郎、山西司郎中,因功績遷為福建督糧僉事道。在任職福建其間,整頓漕運,打擊當?shù)刎澒傥劾?。因之前漕運不通,當?shù)伛v防兵所需糧食均仰仗長豐倉,惟訥治理積弊,令民自輸,而使民便而兵不苦饑。時“師下漳南,糧運多阻”[6],惟訥親自督運米糧兩萬石從海路抵達泉州,令軍心平定,海疆平穩(wěn)。巨寇張自盛進犯延、邵二地,上司以為惟訥能力強,調他至其地任官。他到后就大設方略,鼓舞士卒,用計離間盜賊的黨羽,從而使賊首張自盛被擒。后惟訥被署兵備驛傳道,兼任按察使。審案用刑,多能在法外寬恕,使福建八郡一州都能安處不驚,天下監(jiān)司無不稱贊其廉明自持,各地的重要官員也因此上疏推舉。
(三)打擊污吏、直言敢諫
康熙四年正月,惟訥因政績卓著,擢左都御史。對于貪官污吏,惟訥一直都支持嚴厲打擊的態(tài)度,對于地方污吏,朝廷應派廉潔正直的官員去往各地巡查。惟訥曾上疏言“貪吏罪至死者,遇赦免死,并免交吏部議處。此曹饕餮狼藉,未可令其復玷名器,貽害地方。雖新例赴部另補,貪殘所至,播虐惟均。請敕部定議,凡贓款審實者,遇赦免罪,仍當奪官。庶官箴可肅,民害可除。”[6]時清朝立國二十余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蘇,惟訥建議應以兵屯田,耕種荒田,從而紓解民力,穩(wěn)定人心。康熙五年九月,郝惟訥任刑部尚書。時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王登聯(lián)三人因奏請廢止圈地而獲罪,押于刑部。惟訥不顧病體,親往刑部,力陳三人為民請命,應當從輕處理。但因當時鰲拜擅權,矯旨殺害三人,雖未救下三人,但也體現(xiàn)其重視民生、公正愛民,直言敢諫的性格特點。
三、結論
郝惟訥生于明清交替之際,于順治四年登進士第,以科舉入仕,為官近四十余載。為官期間,整頓刑獄,管理漕運,平定??埽驌糌澒傥劾簦瑸榍宄跗诿?,為穩(wěn)定清朝初年民生做了極大的貢獻。在郝惟訥逝世后,康熙皇帝為其敕賜碑文,稱他“器量寬和,操守端潔,揚歷中外,卓有咸勞”[1]21,賜謚號“恭定”[6]。通過對墓志志文的考釋,并與正史相關史料記載相結合,對郝氏家族郝惟訥一支的世系以及家庭成員、生平仕宦都作了詳細的梳理,補史之缺。該墓志志文也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供后世研究,體現(xiàn)了其寶貴的文獻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延昌.霸縣新志[M].天津:天津文竹齋,1934.
[2]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孫增科.郝經(jīng)年譜[D].河南大學,2012.
[4]沈青峰.陜西通志[M].陜西:三秦出版社,2014.
[5]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