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具有社會性,需要進行社會交往,而交往過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就是語言。哲人說:語言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呢?
一、建設語言環(huán)境
皮亞杰認為幼兒的認知實在不斷與環(huán)境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因此,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是幼兒在和周圍的環(huán)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為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即在環(huán)境的布置上要融入語言、文字,從而給予幼兒潛移默化地影響。首先要構筑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幼兒在學校的一日生活是他們參與、體驗和主動學習的過程,從幼兒常規(guī)作息的角度看,其日常生活包括晨間談話、早操、用餐、生活整理,去洗手間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這些看似尋常的小節(jié)其實就蘊藏著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教師在吃點心和中飯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說說點心和飯菜的名稱、外形、色彩、口感以及是否喜歡,為什么喜歡等等,構筑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滲透語言交流活動。其次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作為教師要精心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例如教師通過流利的普通話不斷想幼兒提出一些開放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此啟發(fā)誘導幼兒展開交流對話。幼兒在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也會模仿老師以普通話作答,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具備了良好的開端。教師還要善于激發(fā)兒童的語言表達的興趣。在教學和生活中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兒童感興趣的事物,而后就他們感興趣的食物或者話題開展語言活動。例如,針對幼兒喜歡看繪本或者卡通片的特點,在教學時候,可以在借助視頻的同時,輔以文字呈現(xiàn)的方式,師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這樣不但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最后還要善于營造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要關注每個幼兒,和他們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只有在民主、充滿趣味的環(huán)境中,才能讓幼兒有表達的積極性,才愿意打開話匣子和教師、同伴展開積極的溝通。
二、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性表現(xiàn)為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實踐操作,親身體驗,在實際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具有實踐性的活動中參與,重過程,能夠溝通與自然和社會的聯(lián)系,密切和同學、老師的關系。教師應該精心預設各種實踐活動來調動和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積極性。例如我在執(zhí)教中班社會活動課《小青蛙換火柴》時候,首先針對孩子們手中拿到的各種各樣的玩具,教師問小朋友:你拿到什么玩具?喜歡嗎?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你該怎么做呢?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你應該怎么說?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之后,投影出示畫面:小青蛙家的火柴用完了,青蛙媽媽拿出一塊花布,讓青蛙換一盒火柴,小青蛙要去干什么呢?在換火柴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然后觀看圖畫書,進入情境邊看邊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觀看結束后,教師提問:小青蛙在換火柴的過程中遇到了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學生紛紛發(fā)言,補充歸納:小青花用漂亮的花布從母雞媽媽那換到了雞蛋,再用雞蛋和山羊交換了眼鏡,接著用眼鏡和小猴交換了手機,有用手機和小老虎交換了火柴,最后,他用煙斗和小豬交換了火柴,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拓展延伸,帶領孩子們嘗試著表演故事。表演的過程,不但能夠讓孩子進行語言表達,而且讓幼兒懂得可以用協(xié)商、交換、輪流玩以及合作等方式來解決生活當中、游戲當中遇到的問題。除此而外,還可以進行角色展示,將課本內的內容編排成小劇本讓幼兒進行表演,讓他們充分運用積累的語言知識,施展本領,展示才華。在課堂表演過程中,先建立小組而后分配角色,通過排練與學習,最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之后再由幼兒評選出表現(xiàn)好的個人和小組。開展競爭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他們語言表達的熱情。實踐活動能夠為幼兒帶領成功的喜悅和體驗,幼兒們逐漸變得仔細和勇敢,他們語言表達的興趣得到激發(fā),能力得到提升。
三、優(yōu)化體驗過程
語言能力的形成和幼兒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督處煵┯[》上有一篇文章,說在進行科學實驗時,用玻璃杯罩在白蠟燭上面,玻璃杯中的氧氣會逐步耗盡,最后蠟燭熄滅,有孩子就問老師白蠟燭是什么東西。在我們心目中認為很熟悉,不需要解釋的東西。孩子眼里卻很陌生。由此可見,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語言教學活動要結合幼兒生活當中具體的事物、動作和形象以及情境等展開,讓幼兒在體驗中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安排少量的前置性作業(yè),幫助幼兒獲得相關體驗,積累相關經驗,便于幼兒學習時候理解。例如在認識“跑”這個字的時候,可以和幼兒做一些走、跑和跳躍的動作,認識“捉迷藏”這幾個字可以讓幼兒和父母或者伙伴玩一下捉迷藏的游戲。教師要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來拓展教學內容,從而讓教學保持新鮮感,讓活動過程趣味性得到增加,幼兒就會更加積極投身到學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與幼兒整個生活有機融合,從而豐富幼兒生命內涵,使語言能力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