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 黃程
摘 要:在大型橋梁施工建設中,橋面結構的吊裝及吊裝設備的選取尤為重要,且西固大橋處于不通航地區(qū),無法采用大型浮吊施工,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本文設計了一種步履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使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不同工況的分析,驗證了該設備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終該設備在本項目得到成功應用,為類似橋面吊機的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工況分析
中圖分類號:U44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19)06-0110-03
隨著我國交通量的逐步增大,在建橋梁日益增加,橋梁規(guī)模也逐漸增大,對橋面結構吊裝設備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柳鑫星[1]等對之江大橋進行了橋面吊機的設計,研發(fā)一種分離式可快速行走的橋面吊機結構;余瑋瑋[2]在三塔鋼箱梁斜拉橋施工中設計了橋面吊機,吊裝過程采用軟連接的方式,縮短了橋面吊機與吊耳的連接時間;陳鳴[3]等在蘇通大橋施工中設計了多功能橋面吊機,實現(xiàn)了集梁段吊裝和長索梁端牽引入索角度調(diào)整裝置為一體;唐斌華[4]等對椒江二橋橋面吊機進行了結構設計;吳乾坤等對變幅式橋面吊機進行設計與驗算,解決了三峽庫區(qū)內(nèi)無法采用大型浮吊的問題。
針對本橋的特點,本文研發(fā)了一種步履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在全回轉(zhuǎn)移動式桅桿起重機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縱移滑道上設置錨固機構裝置。該橋面吊機的設計對本橋施工較好的技術價值及經(jīng)濟效益。
1工程概況
西固大橋是西北地區(qū)在黃河上跨度最大、塔身最高的結合梁斜拉橋,也是甘肅省首座高速公路斜拉橋。大橋跨過黃河,為國內(nèi)8級及以上地震區(qū)最大斜拉橋。本橋主塔形式為菱形塔,下橫梁高度較高(距離地面61m),落地支架搭設受限,且本橋處于黃河中上游不通航地區(qū),針對橋面結構吊裝,研發(fā)出一種步履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
2橋面吊機主要構造
本機主要由吊臂、上部構造、起升及變幅機構、回轉(zhuǎn)機構、下部構造、步履機構、電氣及液壓系統(tǒng)等部分組成。
2.1吊臂
吊臂(主臂)長度28.5m,由四節(jié)組成,截面為矩型,格構式組合構件。主肢材料為20號鋼,綴條材料為20號鋼。主臂前端另有一節(jié)長1.8m副臂。吊臂通過臂根鉸軸安裝于上轉(zhuǎn)臺上,與上轉(zhuǎn)臺一起回轉(zhuǎn)。臂頭內(nèi)裝有取力裝置及滑輪組。
2.2上部結構
上部結構由三角架、上部轉(zhuǎn)臺(上車體)組成;
三角架采用Q345c鋼板焊成箱形桿件,形成直角人字形主結構;頂部安裝變幅滑輪組,主副鉤鋼絲繩轉(zhuǎn)向滑輪,底部與轉(zhuǎn)臺銷接;
上部轉(zhuǎn)臺采用工字型及圈梁斷面,轉(zhuǎn)臺前部設有吊臂鉸軸,下部有圈梁,通過回轉(zhuǎn)支承與下部轉(zhuǎn)臺相連。轉(zhuǎn)臺上裝有司機室,起升、變幅卷揚機,回轉(zhuǎn)機構。
2.3下部結構
下部結構由各種工字形及箱形梁組成,通過回轉(zhuǎn)支承與上車體相連;安裝有六個帶機械鎖定的油缸,用于工作時的支承。安裝的滑移支承塊在步履軌道上前后移位,移位動力來源于油缸。步履軌道橫橋向間距為12.5m。
2.4起升、變幅機構
主起升機構:采用單出繩卷揚機,單繩拉力10t,鋼絲繩倍率4,采用φ28mm不旋轉(zhuǎn)鋼絲繩,型號為28-18x19W-IWS-1770,鋼絲繩長度500米,卷揚機上安裝有排繩裝置,吊鉤滑輪為直徑φ500mm軋制滑輪。
副起升機構:采用單出繩卷揚機,單繩拉力5t,鋼絲繩倍率2,采用φ20mm鋼絲繩,型號為20-18x19W+IWS-1770,鋼絲繩長度為270米,吊鉤滑輪為直徑φ480mm軋制滑輪。
變幅機構:采用單出繩卷揚機,單繩拉力6t,鋼絲繩倍率12,采用φ24mm不旋轉(zhuǎn)鋼絲繩,型號為24-6x19W+IWR-1770,鋼絲繩長度為440米,滑輪為φ460mm軋制滑輪。
2.5回轉(zhuǎn)機構
由驅(qū)動裝置和支承裝置組成。驅(qū)動裝置采用雙驅(qū)動系統(tǒng),機構型式為制動電機+減速機+齒輪傳動,采用變頻電機驅(qū)動;支承裝置是聯(lián)接上下車體的關鍵部件,由三排滾柱、固定和轉(zhuǎn)動圈組成,通過M30螺栓分別與上下車體連接,螺栓預緊力矩為1100N·M。
2.6走行機構
本機構由軌道梁、軌道梁支座、步履油缸組成。軌道梁支撐在橋體縱梁上??v移時在支頂油缸收縮,整機支撐在軌道梁上,通過步履油缸頂升和收縮,實現(xiàn)整機步履式前行8m或12 m至下一架設工位??v移滑道上設置反鉤裝置,防止傾覆。
2.7錨固機構
錨固機構為反鉤式,通過反鉤掛在橫梁上翼緣根部,機構包括錨桿、錨座、反鉤、螺旋扣等。
2.8電氣系統(tǒng)
電氣系統(tǒng)主要由電源系統(tǒng)、主起升系統(tǒng)、變幅系統(tǒng)、副起升系統(tǒng)、回轉(zhuǎn)系統(tǒng)、走行系統(tǒng)、安全報警、控制及監(jiān)控系統(tǒng)、照明電路等組成,采用變頻器、PLC控制。整機裝機功率約為155KW。
2.9液壓系統(tǒng)
液壓站設在下部結構上,由手動換向閥控制車體兩側(cè)的走行油缸及支頂油缸。其中關于液壓站參數(shù)為壓力16MPa,流量68L/min,7.5kW。
本機安裝在上層橋面的縱梁上,采用步履式移動,具有提升、變幅、回轉(zhuǎn)、整機前、后移動的功能。傳動方式為電-機械傳動,控制方便,造價適中,維護簡單。
3橋面吊機工況說明
3.1橋面吊機工作環(huán)境
3.2吊機站位
站位處的結合梁分兩種:8m間距(0#)和12m間距(1#~14#)。所有梁均由主縱梁、橫梁、小縱梁組成。主縱梁間距為25.5m,橫梁間距為4m。起重最重梁為1#及其他梁的主縱梁,重量約32t,最遠吊幅為H3橫梁,重量15t。
作業(yè):采用油頂支撐,油頂橫向間距11.2m,縱向間距分為12m和8m兩種。滿足0#節(jié)段(8m)和其他節(jié)段(12m)站位。
過跨:通過縱移軌道步履式前進,軌道橫向間距12.5m。
吊幅:最重主縱梁吊幅為19m,橫梁最遠吊幅為20m。
支撐:設有6個支撐油頂,分間距為12m和8m兩種,作業(yè)時4個油頂支撐在橫梁上。
錨固:采用工字鋼梁和精扎螺桿鋼錨固在橋橫梁上。錨固橫向間距10m,縱向間距8m。
4橋面吊機計算分析
運用ANSYS計算最大起重力矩(吊重35t,吊幅20m)工況時下底盤的受力情況來進行結構分析。該工況分支撐縱向間距8m和12m兩種,每種均計算吊臂偏角0°、45°和90°三種情況下的應力和支反力。
4.1工況一: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0°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0°時,其最大支反力為69.2t,最大應力為236Mpa。
4.2工況二: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45°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45°時,其最大支反力為76.7t,最大應力為186Mpa。
4.3工況三: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90°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8m,吊臂偏角90°時,其最大支反力為61.3t,最大應力為166Mpa。
4.4工況四: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0°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0°時,其最大支反力為68.7t,最大應力為236Mpa。
4.5工況五: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45°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45°時,其最大支反力為88.9t,最大應力為197Mpa。
4.6工況六: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90°
由模型計算結果可得,當支撐縱向間距12m,吊臂偏角90°時,其最大支反力為82.9t,最大應力為200Mpa。
橋面吊機的最大起重力矩(吊重35t,吊幅20m)工況時下底盤的受力情況來進行結構分析,所得結果證明其符合規(guī)范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5現(xiàn)場應用
步履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安全地使用在南繞城高速公路LRN14西北高震區(qū)跨黃河菱形高塔大跨結合梁斜拉橋項目。在邊跨不便于地面運輸、搭建鋼棧橋的情況下,橋面吊機起吊、安裝主橋工字鋼梁的主縱梁和橫梁、橋面板和小縱梁。
6結論
步履自錨式全回轉(zhuǎn)橋面吊機行走在鋼結合梁上施工作業(yè)方法新穎,科學而有效地縮減了在工序上施工作業(yè)的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進度,省去了大型吊裝設備的煩惱,且周轉(zhuǎn)使用率高,對梁體結構形式的要求不高,應用范圍廣。在增加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極大程度地縮短了施工周期。在結構設計上有以下技術特色:采用全變頻及PLC控制系統(tǒng),工作便捷、可靠;各卷揚機均采用了高速端制動器和低速端制動器;配電柜為整體集裝箱式,方便整體吊裝及運輸;主鉤滑輪組采用四倍率平行鋼絲繩纏繞方式,同時采用微旋轉(zhuǎn)鋼絲繩設計,以保證大起升高度情況下吊鉤滑輪組不會發(fā)生旋轉(zhuǎn);設置有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柳鑫星,賈兵團,周林,高權.之江大橋橋面吊機設計[J].公路,2014,59(06):130-134.
[2]余瑋瑋.橋面吊機在三塔鋼箱梁斜拉橋中的設計與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0):126-128.
[3]陳鳴,吳啟和,羅承斌,肖文福.蘇通大橋多功能橋面吊機設計與使用[J].中外公路,2008(05):105-109.
[4]唐斌華,宋偉峰,郭杰鑫.椒江二橋橋面吊機結構設計[J].中外公路,2014,34(04):200-204.
[5]吳乾坤,郭杰鑫,汪泉慶.變幅式橋面吊機設計與驗算[J].公路,2017,62(08):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