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超 商慶輝 劉雅紅
【摘要】 目的 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以及藥師干預的具體方法與效果進行分析與總結。方法 對于本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以往5年所攔截不合理處方開展統(tǒng)計分析。結果 5年內共出現不合理處方1220組, 占據總配置處方數量的0.11%, 根據原因排名處于前3位的分別為溶劑用量不當、藥物超量以及溶劑選擇不當, 根據藥物類別統(tǒng)計依次為抗菌藥物、普通藥物和腸外營養(yǎng)液;開展藥師干預措施, 靜脈藥物不合理處方的出現幾率顯著降低, 下降幅度最大的屬于藥物用法錯誤, 其后依次為藥物超量、藥物使用頻次錯誤、醫(yī)囑開立錯誤、溶劑用量不當、配伍禁忌和溶劑選擇不當。結論 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開展藥師干預措施后, 能夠減少不合理處方, 促進靜脈藥物的合理使用, 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藥師干預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具體指的是醫(yī)療機構藥學部門依照醫(yī)生處方或醫(yī)囑進行用藥, 通過藥師開展適宜性審核, 由藥學專業(yè)技術人員保證無菌操作要求, 在潔凈環(huán)境之下混合調配靜脈用藥, 使其成為可供臨床直接靜脈輸注使用的成品輸液操作過程[1-3]。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成立不但能夠減少藥物對于醫(yī)護人員所產生的傷害, 有效節(jié)約成本, 還可以監(jiān)督藥師對于醫(yī)囑或處方用藥合理性審核情況, 保證醫(yī)藥護之間的密切合作, 促進臨床藥學的發(fā)展和合理用藥的推廣[4-6]。本文對本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2013年1月~2018年1月5年內所攔截的不合理處方開展統(tǒng)計分析,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2013年1月~2018年1月5年內接收的處方以及藥師審核攔截的不合理處方開展分類統(tǒng)計。
1. 2 方法 藥師在對處方加以審核期間, 需要通過藥物說明書對處方的合理性加以判斷,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相關警告, 對于審核出的不合理處方加以歸類、匯總與分析, 了解不合理處方數量的年度改變趨勢, 對于藥師審核處方的有效性加以評估[3]。
2 結果
2. 1 不合理處方的攔截數量及類型分布 以往5年內出現不合理處方1220組, 占總配置處方數量的0.11%, 按年度統(tǒng)計, 不合理處方數量逐年減少, 降低幅度>50%, 1組不合理處方通常具有1~2處不合理情況, 每處不合理情況進行分別計數, 根據原因排名處于前3位的分別為溶劑用量不當、藥物超量以及溶劑選擇不當, 分別占42.13%、27.95%、14.09%, 其后依次為配伍禁忌、頻次錯誤、醫(yī)囑開立錯誤以及用法措施錯誤, 分別占7.87%、4.51%、1.97%、1.48%。見表1。通過開展藥師干預, 用法措施的降低幅度最大, 達到100.00%, 其次為藥物超量, 降低幅度為70.00%, 頻次錯誤降低幅度為56.00%, 醫(yī)囑開立措施降低幅度為54.00%, 溶劑用量不當降低幅度為40.00%, 配伍禁忌降低幅度為14.00%, 溶劑選擇不當降低幅度最小, 為7.00%。
2. 2 不同藥品類別不合理處方比例及藥師干預的影響 根據藥物類別統(tǒng)計分別為抗菌藥物、普通藥物和腸外營養(yǎng)液, 抗菌藥物以及普通藥物不合理處方在所有不合理處方總數中占70.00%, 其中普通藥物不合理處方占不合理處方總數的50.00%, 通過開展藥師干預, 抗菌藥物以及普通藥物的不合理處方數量顯著降低, 降低幅度>50.00%, 抗腫瘤藥物和腸外營養(yǎng)液存在明顯起伏。
2. 3 依據危險程度統(tǒng)計的不合理處方 對于不合理處方通過其潛在危險程度進行分類, 將可能引發(fā)患者死亡, 包括化療藥物超量、鉀離子濃度過高以及具有配伍禁忌等處方劃分為高風險不合理處方;將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 但是不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或藥物治療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的不合理處方, 包括藥物超量、溶劑選擇錯誤以及溶劑使用劑量不足劃分為中風險不合理處方;將可能對患者產生輕微傷害與不適, 可能引發(fā)治療效果輕微下降的不合理處方, 包括溶劑使用劑量過大以及頻次錯誤劃分為低風險不合理處方;過去5年內本院產生高風險不合理處方18.00%, 中風險不合理處方59.00%, 低風險不合理處方23.00%, 其中中風險不合理處方率最高, 下降幅度也最大, 開展藥師干預措施之后, 中風險不合理處方降低幅度58.00%, 高風險不合理處方降低幅度30.00%, 低風險不合理處方降低幅度12.00%。見表2。
3 討論
依據本文研究可見, 對于本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以往5年內所攔截的不合理處方開展統(tǒng)計分析, 結果表明, 本院過去5年內出現不合理處方1220組, 占總配置處方數量的0.11%, 根據原因排名處于前3位的分別為溶劑用量不當、藥物超量以及溶劑選擇不當, 根據藥物類別統(tǒng)計分別為抗菌藥物、普通藥物和腸外營養(yǎng)液;開展藥師干預措施后, 靜脈藥物不合理處方的出現幾率顯著降低, 下降幅度最大的為藥物用法錯誤, 其后依次為藥物超量、藥物使用頻次錯誤、醫(yī)囑開立錯誤、溶劑用量不當、配伍禁忌和溶劑選擇不當。
關于不合理處方的類型進行分析:藥物超量、溶劑選擇不當以及溶劑用量不當在所有不合理處方中占比>80.00%, 屬于不合理處方干預工作中的重點內容, 2018年不合理處方中溶劑選擇不當處方出現升高, 主要出現在抗腫瘤藥物處方中, 分析其原因為之前存在部分抗腫瘤藥物通過護理人員在病區(qū)間施行分散配置, 2018年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充分體現全院抗腫瘤藥物集中配置, 引發(fā)攔截不合理處方數量升高[7-9]。溶劑用量不當中溶劑用量不足情況非常嚴重, 一般出現在具有高濃度限制的抗腫瘤藥物和抗菌藥物中, 包括萬古霉素以及依托泊苷等, 之后為中成藥物制劑, 濃度較大十分容易引發(fā)疼痛和其他不良反應, 所以大部分藥物要求充足溶劑開展藥物稀釋, 根據本文的研究可見, 溶劑用量不足情況時常受到臨床醫(yī)生的忽視[10-13]。腸外營養(yǎng)液處方中因為藥物的品質非常多, 所以配伍方面問題出現情況較多, 2017年開始因為配置腸外營養(yǎng)液數量顯著升高, 造成不合理處方數量隨之升高, 因此在強化腸外營養(yǎng)液不合理干預措施之后, 2018年不合理處方數量出現降低[14-17]。
本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開展藥師干預措施之前, 審方藥師每天需要審查大量處方, 十分容易出現遺漏等現象, 并且同一醫(yī)師開具不合理處方會由多人以及連續(xù)幾天使用, 倘若沒有在第一時間開展攔截與提示, 會引發(fā)同一不合理處方多次重復出現, 護理人員大部分不具有藥學背景, 對于藥物配置期間依靠醫(yī)囑或自身經驗, 不能夠發(fā)揮有效干預作用, 在施行計算機審方系統(tǒng)之后, 處方通過計算機開展篩選攔截, 通過藥師進行再次審方, 不但使審方速率和效率獲得提高, 同時保證全面攔截不合理處方, 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18-20]。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7-11-23).
[2]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醫(y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7-03-23).
[3]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 (2010-03-03).
[4] 周芬, 王琳琳, 高聲傳, 等.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分析. 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 2014:1-10.
[5] 喻利平, 劉桂秀, 汪華玲, 等. 護士角色管理在靜脈用藥配置中心提高臨床合理用藥中的應用.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 14(12):72-74, 79.
[6] Godman B, Wettermark B, Hoffmann M, et al. Multifacet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drug reforms and initiatives in ambulatory care in Sweden: global relevance. 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 2009, 9(1):65-83.
[7] 毛璐, 李錦, 甄健存. 優(yōu)化動態(tài)監(jiān)測項目及超常預警對于醫(yī)院合理用藥的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7, 37(23):2396-2399.
[8] 張允文, 劉俊田, 鄧祥,等.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及藥師干預分析. 中國藥房, 2015,26(20):2762-2765.
[9] 蔡逸虎, 張菊.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及藥師干預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 18(48):213.
[10] 范加龍, 袁易.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醫(yī)囑分析及藥師審方體會. 現代養(yǎng)生, 2018(1):79-80.
[11] 趙恩良, 馬夢君, 師艷艷. 2014年度我院靜脈藥物配制中心不合格醫(yī)囑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 15(13):162.
[12] 吳蓉瑛, 李素梅, 畢克毅.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對臨床不合理用藥醫(yī)囑的干預. 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 2016, 10(7):588-590.
[13] 林鴻濱, 梅花, 鄭榮杰. 靜脈配置藥物不合理用藥情況研究.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8, 10(9):131-132.
[14] 楊蘇敏. 責任藥師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醫(yī)囑干預中的作用分析. 中國處方藥, 2019, 17(1):65-66.
[15] 周思民, 鐘敬波.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藥分析. 海南醫(yī)學, 2015, 26(2):227-229.
[16] 楊燕, 周曉燕, 趙培西, 等.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常見不合理處方分析. 中國藥房, 2011, 22(42):3966-3968.
[17] 孫賀軍.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運行中常見不合理處方分析.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5, 22(9):164-166.
[18] 黃肖梅, 李東, 黃金梅, 等.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藥工作模式的研究. 中國藥師, 2016, 19(4):709-711.
[19] 史崇智, 王國榮, 戴敏.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對不合理醫(yī)囑干預成效分析.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6, 23(4):434-435.
[20] 楊春柳. 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醫(yī)囑分析. 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 2017, 14(12):72-74.
[收稿日期: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