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燕
你有沒有看到作文題目腦袋里一片空白的經(jīng)歷?你有沒有寫著寫著作文就寫不下去的苦惱?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小文君教你用“設置矛盾”的方法,把作文的情節(jié)一點一點地展開,把作文一點一點地寫長。
兩只麻雀
“嘰嘰喳喳——”,我剛回到家,便聽見一陣奇怪的叫聲。我好奇地朝發(fā)出聲音的書房走去。哦,原來是爺爺晾完衣服,忘關(guān)窗戶了。一只小麻雀稀里糊涂地飛了進來。我趕緊關(guān)緊窗戶,關(guān)緊門,生怕這難得的“活標本”逃走。
只見小鳥一會兒撞到柜子上,一會兒又碰上吊燈。 最后,它終于停在地上,不動了。我躡手躡腳地靠近,拿起一個空的垃圾桶往下一扣。嗬,這小麻雀真機靈,就在垃圾桶扣下的一瞬間飛走了。我氣急敗壞地亂抓,小麻雀一個勁兒地躲閃。忽然,它撞上了我的綠蘿,被藤蔓纏住了。它越掙扎,就被綁得越結(jié)實。我趕緊把它抓進我的“鳥籠監(jiān)獄”,小家伙絕望地在里面到處亂撞。
我正準備細細端詳我的“戰(zhàn)利品”,窗外忽然傳來一陣嘶啞的叫聲。我回頭一看,是只大麻雀,它大概是這只小麻雀的母親吧。它看見自己的孩子被困在籠子里心急如焚,“嘰嘰喳喳”地亂叫著,死命地啄玻璃。見無濟于事后,它展翅向高處飛去,我以為它放棄了,飛走了,卻見它忽然一翻身,俯沖下來,翅膀緊張地縮著,爪子僵直,眼睛瞪著窗戶,仿佛要噴出火來似的,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我還沒反應過來,只聽“砰”的一聲,大麻雀猶如一顆隕石一般,撞在了窗戶上,隨即昏了過去,掉在了窗臺上。
我以為它就這樣死去了,非常自責。誰知過了一會兒,它又醒來了。它掙扎起身,在窗邊徘徊著,一串串帶血的悲鳴鉆入我的耳中。
我被感動了,更被震撼了。一只小小的麻雀,竟有如此強大的意志力。我打開籠門,把小麻雀放走了。兩只麻雀飛到一起,“嘰嘰喳喳”地叫著,漸行漸遠。我目送著它們,直到它們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讀了《兩只麻雀》,你是不是發(fā)現(xiàn)想把作文寫長,其實也是挺容易的。小作者為作文創(chuàng)造了幾層矛盾并予以解決,習作一下子就長了。我們這次就來好好地聊一聊“矛盾設置”這一高招兒。
什么叫“矛盾”呢?矛盾就是兩方或多方陳述、想法或行動上的不一致。這樣說,你可能還不明白,簡單地說就是“出難題,找麻煩”。一件本來可以順利解決的事情,我們要故意不讓它順利得到解決。
例如:早晨起床穿鞋子、穿襪子應該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如果要以“穿鞋子”為題寫一篇作文,很多同學一定會犯難:穿鞋子有什么好寫的呢?不就是腿一伸,鞋一蹬就完事了嗎?如果要在如此簡單的事里設置矛盾,那就是要讓鞋子不能馬上穿進去或者鞋子不能馬上穿對。思路如此一打開,我們就可以設置如下的矛盾:穿鞋時,腳似乎碰到了什么東西,低頭一看,是一塊小石頭;急急忙忙穿上鞋子,出門才發(fā)現(xiàn)兩只鞋子是不一樣的。
《兩只麻雀》這篇習作的情節(jié)是非常單一的,就是“我”把捕捉到的麻雀放了這么簡單的一件事。但小作者如果這樣寫,作文不僅寫不長,而且也不吸引人。作者在故事發(fā)展的過程中設置了一個矛盾,就是大麻雀的出現(xiàn)?!拔摇北緛戆研÷槿戈P(guān)了起來,接下來就可以順順當當?shù)囟号槿噶?,可是大麻雀的出現(xiàn)把本來可以順利發(fā)展的情節(jié)斬斷了——大麻雀想救回小麻雀,而“我”不想放小麻雀。 這樣故事就出現(xiàn)了矛盾點,有看頭兒了。
這種出難題的方式,有沒有讓你聯(lián)想到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假如西天取經(jīng)可以憑孫悟空一個跟頭完成,那《西游記》恐怕就只能寫滿薄薄的一頁紙。但是作者吳承恩在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路上設置了“九九八十一難”,正是這些矛盾,豐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在《西游記》里,作者給整部書設置了“九九八十一難”,這是從整體的角度看。如果我們隨便選取《西游記》里的一個小章節(jié)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小故事里也充滿了矛盾。比如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里,孫悟空本領(lǐng)高強,打白骨精自然不在話下,可是如果真的讓孫悟空直接把白骨精打死,你說這個故事有意思嗎?當然沒意思。所以作者就讓白骨精變身成姑娘,變身成老太婆……這樣唐僧就會阻攔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讀者的心情自然會隨著矛盾的展開和解決時而揪心,時而痛快,一直津津有味地讀下去。
我們再回到《兩只麻雀》這篇習作看一看。這篇短短的習作中設置了三個矛盾點:
第一個矛盾點:“我”捉麻雀,麻雀拼命逃跑。
第二個矛盾點:“我”抓到小麻雀,大麻雀想救小麻雀。
第三個矛盾點:大麻雀撞擊窗戶,“我”以為它死了,可是它卻醒了。
正是這三個矛盾點的設置,讓故事漸漸豐滿了起來。
作文寫得好的同學,會在設置故事的矛盾點時,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將矛盾擴大,使得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
如《兩只麻雀》中,大麻雀的出現(xiàn),讓故事變得精彩,它在故事中是第三個矛盾點,承載著讓故事上一個高度的任務。大麻雀“死命地啄玻璃也無法把玻璃弄碎……俯沖下來,翅膀緊張地縮著,爪子僵直,眼睛瞪著窗戶,仿佛要噴出火來似的,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這一段動作、神態(tài)描寫,讓大麻雀的形象一下子鮮活起來。
但故事到這里還沒有完,作者在繼續(xù)挖掘故事的深度——“我打開籠門,把小麻雀放走了。兩只麻雀飛到一起,‘嘰嘰喳喳’地叫著,漸行漸遠。我目送它們,直到它們消失在我的視線里……”看到這里,作文主題就浮出了水面——兩只麻雀之間的親情令人感動,小作者也懂得了愛護動物,尊重生命。
學會了給故事設置矛盾后,我們寫起作文來就不會無話可寫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用矛盾推進情節(jié)的手法比較適合記敘單一事件。對于多個事件的記敘文,我們在設置矛盾時,要注意宜精勿多,這是由小學階段作文的篇幅要求決定的。總之,想提高作文水平,我們不僅要學習“絕招兒”,還要多嘗試、多摸索,才能讓“絕招兒”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