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梅《暖香樓》 《湘真閣》 新見民國刊本及相關(guān)問題考述

      2019-07-06 02:36:10楊勝強(qiáng)
      關(guān)鍵詞:石印歌譜吳梅

      楊勝強(qiáng)

      《暖香樓》 自始創(chuàng)后“潤色少作” 易名為《湘真閣》, 再入《霜厓?nèi)齽 ?之更迭至今百年余, 其間關(guān)于《暖香樓》 《湘真閣》 版本、 題名問題變得模糊, 這于當(dāng)代欲要推進(jìn)一代曲學(xué)大家吳梅先生的研究具有十分迫切之需要。 筆者因獲益于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有幸得見《暖香樓》 與《湘真閣》 未曾著錄于今的民國刊本及其相關(guān)民國文獻(xiàn), 同時幸獲中國昆曲博物館浦海涅先生與《孤云獨去閑: 民國閑人那些事》 一書之作者肖伊緋先生關(guān)于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的影像傳遞, 以及上海戲曲藏家王偉立先生關(guān)于《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三種·兩冊, 下同) 本的文獻(xiàn)傳遞, 故而對這些認(rèn)識得以深入。 是文識淺見窄, 淺薄疏漏處, 祈請方家不吝斧正之。

      一、 《暖香樓》 新見民國刊本略述

      目力所及, 較早著錄《暖香樓》 版本情況的為1939 年《文學(xué)集林》 第一輯徐調(diào)孚《吳梅著述考略》 及其后1942 年《戲曲月輯》 第一卷第三期之 《霜厓先生著述考略 (增補(bǔ)稿) 》, 二文所錄大致相同:

      《暖香樓》 (雜?。?宣統(tǒng)二年《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本。 本劇計南曲一出, 據(jù)《板橋雜記》 所載姜如須與李十娘事, 而成此劇。 作于光緒三十二年, 為《湘真閣》 之初稿。 《霜厓?nèi)齽∽孕颉?有“ 《湘真》 則潤色少作” 之句, “少作” 即指此也。 曾載光緒三十三年《小說林》 第一期。[1],[2]

      《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 宣統(tǒng)二年木刻本。 目凡四, 吳梅村之《臨春閣》 《通天臺》 與先生自著之《暖香樓》 《風(fēng)洞山》 是也。 惟于(案: 1942 年本“于” 作“是” ) 《風(fēng)洞山》 下注有“別刊行” 三字, 故今所傳只三種耳。 (案: 1942 年本有“友人” 二字) 王伯祥兄(案: 1942 年本“兄”作“君” ) 告我, 先生大父所焚者, 實為此叢書內(nèi)之 《風(fēng)洞山》 木板, 與錢 (案: 1942 年本有“盧” 字) 說異, 不知孰是(案: 1942 年本無“不知孰是” 四字)。[1],[2]

      “宣統(tǒng)二年《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本” 與“光緒三十三年《小說林》 第一期” 此二本皆為學(xué)界所熟知并著錄。 較早研究吳梅的學(xué)者及其著作如1983 年王衛(wèi)民先生《吳梅戲曲論文集》 中后附之《吳梅年譜》[3]、1990 年鄧喬彬先生《吳梅研究》[4]、 2012 年苗懷明先生《吳梅評傳》[5]等皆如徐氏是載, 然在研究過程中,筆者另外發(fā)現(xiàn)兩種新的民國期刊本, 以及一種迥異于宣統(tǒng)二年《奢摩他》 本的單刻本。

      《小說林》 第三期(按: 丁未年三月) 刊載了一則《特別廣告》:

      本社所有小說, 無論長篇短著, 皆購有版權(quán), 早經(jīng)存案, 不許翻印轉(zhuǎn)載。 乃有□□報館將本社所出《小說林》 月報第二期《地方自治》 短篇改名《二十文》 更換排登。 近又見□□報館將第一期《暖香樓傳奇》 直鈔登載, 于本社版權(quán)大有妨礙。 除由本社派人直接交涉外, 如有不顧體面, 再行轉(zhuǎn)載者, 定行送官, 照章罰辦, 毋得自取其辱。 特此廣告。[6]

      不難知于丁未年(1907) 正月至三月間, 某報館曾轉(zhuǎn)載《暖香樓》, 故此本可稱“1907 年某報館轉(zhuǎn)載本”。又1907 年《小說林》 第一期曾經(jīng)翻刊再版, 是由“小說林第壹期目次” 下記“光緒三十三年六月再版”可明(見下圖1、 2)。 日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有《暖香樓雜劇》 一本, 其與《奢摩他》 本存在排版差異與稍許異文, 因書中有“雙紅堂藏書印”, 筆者別稱“日本雙紅堂本”。 國家圖書館亦藏單刻本,此與日本雙紅堂本互校發(fā)現(xiàn), 二者相同。 因之, 目前就筆者所見, 《暖香樓》 的版本有:

      (1) 1907 年正月《小說林》 本[7];

      (2) 1907 年某報館轉(zhuǎn)載本[6];

      (3) 1907 年六月《小說林》 第一期再版本;

      (4) 1910 年蘇州臨頓路藝林齋《奢摩他》 本(按: 該本劇末有“臨頓路藝林齋” 字), 此本有上海戲曲藏家王偉立先生藏本[8]、 國家圖書館翻刊影印本[9]、 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藏本(僅有下冊)[10];

      (5) 日本雙紅堂《暖香樓》 單刻本[11];

      (6) 國家圖書館《暖香樓》 單刻本[12]。

      《奢摩他》 本收錄吳偉業(yè)《臨春閣》 《通天臺》 二種與吳梅先生自著《暖香樓》 一種。 筆者認(rèn)為,《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三種) 本的體例應(yīng)是: 一函兩冊, 上冊收《臨春閣》, 下冊收《通天臺》 《暖香樓》。 上海戲曲藏家王偉立先生藏有完本, 國家圖書館亦是。 蘇州大學(xué)只藏《奢摩他》 本一冊, 檢之是冊收錄《通天閣》 與《暖香樓》, 為下冊。 2012 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奢摩他室曲叢》 第六冊將此“一函兩冊” 本合印翻刊再版, 惜哉致其失去原本體例。 后世著錄《奢摩他》 本之《暖香樓》 刻年多有混淆,其本實為1910 年, 而學(xué)界多錯著1906 年。 創(chuàng)作年“1906 年” 與刊刻年“1910 年” 互淆的原因與《奢摩他》 本的體例密切關(guān)聯(lián)。 關(guān)于這些問題, 筆者已另撰一文詳辨①詳見拙文《吳梅〈奢摩他室曲叢〉 本之〈暖香樓〉 刻年正誤考》。。

      二、 《暖香樓》 合刻本與單刻本之別

      《暖香樓》 之合刻本(即《奢摩他》 本所錄), 與單刻本(即日本雙紅堂本、 國家圖書館藏本), 二者為不同的版本, 它們在內(nèi)容和版式上雖大體趨同, 卻存諸多差異。 首先, 從目錄學(xué)角度, 《暖香樓》 有單刻行世的著錄。

      1935 年4 月《浙江省立圖書館圖書總目·中日文書第一輯》 下冊“中國文學(xué): 戲曲·雜劇類” 載:“ 《暖香樓雜劇》, (民國) 吳梅, 奢摩他室, 刊本。” 此條目下又載: “ 《落溷記雜劇》, (民國) 吳梅。 民五, 敬蒼水館, 校刊本?!保?3]《總目》 “戲曲類” 未著錄合刻本之吳偉業(yè)“梅村樂府二種”, 而單行之《落溷記》 (按: 亦名《落茵記》 ) 亦于書中獨記, 故時《總目》 編者所見恐為“單行本”。 依目力而見, 最早著錄其為單刻本的為1936 年私立無錫國學(xué)專修學(xué)校圖書館編《私立無錫國學(xué)專修學(xué)校圖書館目錄: 舊書之部·集部·別集》, 載曰: “ 《暖香樓雜劇》 一卷一冊, 吳梅撰, 奢摩他室第二種曲?!保?4]“奢摩他室第二種曲” 八字為正文首頁第一行左下欄所刊, 合刻本與單刻本均有(見下圖7、 8)。 又1963 年北京圖書館編《西諦書目》 卷五《集部下·曲類》 中載: “ 《暖香樓雜劇》 一卷, 吳梅撰, 刊本一冊?!?《書目》記“ 《暖香樓雜劇》 刊本一冊” 一語兼具“ 《暖香樓》 為一冊” 嫌疑, 這與下一條目“ 《湘真閣曲本》 一卷, 吳梅撰, 石印本一冊”[15](按: 《湘真閣曲本》 石印本為一冊, 筆者親見無疑, 見下詳辨) 對比可知?!段髦B書目·序》 載稱鄭振鐸先生全部藏書均由北京圖書館庋藏, 然筆者未能親見此本①按: 首都圖書館網(wǎng)站“檢索條目” 載: “ 《暖香樓雜劇》, 吳梅撰, 清光緒32 年(1906)?!?又, 1981 年梁淑安、 姚科夫《中國近代傳奇雜劇簡目(下) 》 云: “ 《暖香樓》, 作于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 《奢摩他室曲叢》 本。 光緒三十二年(1906) 刊。 首都圖書館藏?!?1996 年《中國近代傳奇雜劇經(jīng)眼錄》 第135 頁且如是云: “ 《暖香樓》 …… 《奢摩他室曲叢》 本,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 刊。 首都圖書館藏?!?“ 《暖香樓雜劇》 刊于1906 年” 云云為誤。 梁、 姚二先生據(jù)首都圖書館所藏本將《暖香樓》 刻年誤斷,其誤由乃是因體例問題, 單刻本《暖香樓樂府題辭》 只刊“歲丙午”, 故著者依此而誤斷刻年。。 如前述, 國家圖書館藏有單刻本, 著錄者如2005 年張耘田、 陳巍主編《蘇州民國藝文志(上) 》 曾載: “ 《奢摩他室曲叢》, 長洲吳氏靈鳷1910 年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存?!保?6]同頁又曰: “ 《暖香樓雜劇》 一卷, 長洲吳氏靈鳷1910 年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存。” 《藝文志》 所記只是“一卷” 之稱, 未予明確《暖香樓雜劇》 是否僅為單行一冊。 筆者以為, 視《暖香樓雜劇》 為“一本” 者而記載最清晰的當(dāng)為1936 年《宇宙風(fēng)》 第15期施蟄存先生《記一個詩人》 一文, 其寫道:

      今晚和母親從桂花糖而談起桂樹, 從桂樹又談起了二十六年前的蘇州醋庫巷的舊居, 因而便想起了那個同居的書呆子了。

      ……

      直到我有能力欣賞文藝作品的時候, 最先, 是偶然在舊的《小說?!?雜志看到一篇題名為“力人傳” 的文章和一些詩, 覺得好, 后來又在吳梅的初刻本《暖香樓雜劇》 卷首讀到一首調(diào)寄《八聲甘州》 的題詞, 覺得更好, 這才把那作者的名字深深地記憶著。 那名字叫作沈修。

      記得有一天, 父親在我書桌上翻閱我的書籍, 隨手就翻開了那《暖香樓雜劇》, 他就告訴我, 這沈修, 號休文, 就是我們住在蘇州醋庫巷那屋子里的“毒頭伯伯”。 父親并且仿佛記起了似地說, 這一本《暖香樓雜劇》 恐怕也是他送給我們的。[17]

      施蟄存先生其時所見《暖香樓雜劇》 恐為單刻本。 理由有二: 《奢摩他》 本之《暖香樓》, 其與《通天臺》合刊, 此可從國家圖書館藏本、 上海戲曲藏家王偉立先生藏本、 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藏本(下冊) 得以證明,詳述見上。 此其一。 其二, 施蟄存先生文中“翻開了那《暖香樓雜劇》 ” “這一本《暖香樓雜劇》 ” 云云可以佐證施本非與《通天臺》 合刊, 乃單刻本。

      其次, 從版本角度, 單刻與合刻二本差異較大, 難以說明單刻本為合刻本的“節(jié)采本”。 傅惜華先生《清代雜劇全目》 “附錄: 清末至建國前雜劇簡目” 載曰:

      《暖香樓》, 吳梅撰。 此劇流傳版本, 計有: (一)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上海創(chuàng)刊《小說林》月刊所載者; (二)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 刻長洲吳氏編《奢摩他室曲叢》 第一集所收本。 首有作者自序, 高祖同序, 朱錫梁、 沈修、 張采田、 鄒福保題詩、 題詞。 標(biāo)名云: 《暖香樓雜劇》。 下注: “奢摩他室第二種曲?!?署題云: “長洲吳梅靈鳷。”[18]

      比勘原版, 傅先生所據(jù)實為合刻本, 因為單刻本并無“張采田、 鄒福保題詩、 題詞” 等文。 校核二本, 其內(nèi)容、 版式雖很相似, 但顯然不是同一刻本系統(tǒng)(見下圖3、 4、 5、 6、 7、 8)。

      (1) “朱錫梁” 三字同板, 但位置不同。 合刻本中, 其葉行是一, 在“題詞” 二字下方; 單刻本中,其葉行是六, 獨占一行。

      (2) “沈修” 二字不同板。 合刻本中, 其葉行是六; 單刻本中, 因該板“朱錫梁” 獨占一行, 故左方文字次列皆下推一行。 單刻本之“沈修” 在下一板, 且獨占一行。

      (3) 張采田《前調(diào)》、 鄒福保等文, 合刻本有, 單刻本無。

      (4) 《暖香樓雜劇》 正文首頁, “副末上” “下” “場上先設(shè)妝臺一座布置鏡奩粉盠介” “生艷服上”,二本中的版式大小明顯不同, 其中合刻本較小, 單刻本與整體契合。

      (5) 正文中, 合刻本作“睡迷離”, 單刻本作“怯生生”。

      (6) 正文中, 合刻本作“就做了梳頭老爺罷”, 單刻本作“就做仔梳頭老爺罷”。

      (7) 正文中, 合刻本作“卑人只好沒分曉的”, 單刻本作“卑人只好沒分曉得”。

      (8) 正文中, 合刻本作“伏地下介”, 單刻本作“服地下介”。

      (9) 合刻本中, 上海戲曲藏家王偉立先生藏本, 與國圖翻刊本在正文內(nèi)容一致, 不同的是, 王本在上冊多了“通天臺” “臨春閣”、 在下冊多了“梅村樂府” “暖香樓” 等寫有篆體大字的四頁。 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藏本(下冊), 與國圖翻刊本一樣, 無“梅村樂府” “暖香樓” 篆體大字。 單刻本中, 國家圖書館藏本和日本雙紅堂本都印有“暖香樓” 篆體大字的一頁。 何以如此, 恐為合刻本之國圖本和蘇大本脫落所致,然猶存疑待考。

      三、 《湘真閣》 新見民國刊本略述

      1939 年《文學(xué)集林》 第一輯徐調(diào)孚《吳梅著述考略》 及其后1942 年《戲曲月輯》 第一卷第三期之《霜厓先生著述考略(增補(bǔ)稿) 》, 二文皆載《湘真閣》 版本情況:

      《湘真閣歌譜》, 民國二十一年木刻《霜厓?nèi)齽「枳V》 本。 本劇即《暖香樓》 之改本, 又嘗自制歌譜, 付“新樂府” 崐班演出, 劇文改作年月無考。 譜則民國十六年作, 又本劇曾與歌譜合刊, 有石印小冊及仙霓社鉛印小冊; 并曾載民國十七年《戲劇月刊》 第一卷第四期及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匯報》 (俱未附譜), 且均分作四折, 大約為便于搬演也。[1],[2]

      除徐先生著錄的1928 年《戲劇月刊》 本[19](按: 附工尺譜, 見圖9) 和1939 年《匯報》 本外, 仍有:

      (1) 1929 年《光華期刊》 第4 期《湘真閣總劇一折》 本[20];

      (2) 1929 年沈味之編《現(xiàn)代文學(xué)類選·現(xiàn)代的戲劇》 之《湘真閣》 本[21];

      (3) 1936 年《世界晨報》 6 月26 日至7 月6 日連刊之《湘真閣曲本》 本[22]。

      其中, 上述三本只刊劇本均未附譜, 見下圖10、 11、 12。

      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23], 它與易名前為《暖香樓雜劇》 的1907 年《小說林》 本、 1910 年《奢摩他》 本, 與之后1928 年 《戲劇月刊》 本、 1929 年 《光華期刊》 本、 1929 年 《現(xiàn)代文學(xué)類選》本、 1936 年《世界晨報》 本等四種民國刊本, 及與1933 年《霜厓?nèi)齽 贰?1933 年《霜厓?nèi)齽「枳V》①按: 《霜厓?nèi)齽 ?有1932 年刻本、 1933 年刻本, 《霜厓?nèi)齽「枳V》 有1933 年刻本, 然《歌譜》 有1932 年刻本存疑。 《霜厓?nèi)齽 ?《霜厓?nèi)齽「枳V》 版本的刊刻時間較為復(fù)雜, 蓋行文論述中皆取1933 年刻本為準(zhǔn)。 其中, 《歌譜》 本有1933 年刻本、 1972年臺北鼎文書局本、 2002 年《吳梅全集·創(chuàng)作卷》 本、 2010 年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第115 冊本。,存在著頗為復(fù)雜的關(guān)系。 附工尺譜之《湘真閣》 本, 除前述所言1927 年石印本、 1928 年《戲劇月刊》本, 及《霜厓?nèi)齽「枳V》 本外, 當(dāng)代仍有單行著錄本, 即《昆劇傳世演出珍本全編》 第三編第六函《湘真閣·時劇·單出武戲》 所刊《湘真閣》[24]。 此本略吳梅先生附言只從正文始錄, 附譜, 其折數(shù)與前述諸本稍許迥異, 分《開場》 《花宴》 《設(shè)計》 《閣諢》 《壓驚》 五折。 另外, 徐先生記載的“曾載民國十七年《戲劇月刊》 ” 之“民國十七年” 即“1928 年”, 后世著錄多作“1930 年” 誤說, 此微而難察卻須當(dāng)注意。

      四、 《暖香樓》 與《湘真閣》 題名關(guān)系考略

      1938 年3 月4 日《力報》 刊登署名為禪翁之作《 〈湘真閣〉 與〈暖香樓〉 》, 其載曰:

      昆曲《湘真閣》, 曩年“新樂府會” 一度排演, 該曲即系《奢摩他室》 雜劇之《暖香樓》, 出吳梅手筆, 故曲牌填詞, 二劇均相仿佛。 ……以同一劇情, 同一曲譜, 而劇名前后更易, 不悉何意。 相傳“暖香樓” 遺址, 在秦淮河邊之金陵閘, 惟是否為李十娘舊居? 《板橋雜記》 亦未明載, 然“湘真閣” 為馬香蘭所居, 湘蘭畫蘭輒于紙尾鈐此小印。 是□張冠李戴, 更屬不妥矣。[25]

      禪翁先生所言失實有二。 其一, “以同一劇情, 同一曲譜” 為非, 因為《奢摩他》 本之《暖香樓》 從未附譜。 其二, “然‘湘真閣’ 為馬香蘭所居, 湘蘭畫蘭輒于紙尾鈐此小印” 一句不實, 因為馬香蘭此女子,名守真, 號湘蘭, 其于紙尾小印應(yīng)為“馬湘蘭”, 其乃禪翁先生誤認(rèn)作“湘真閣”。 然“劇名前后更易,不悉何意……是□張冠李戴, 更屬不妥矣” 等語, 筆者贊同。

      首先, 《暖香樓》 “潤色少作” 易名《湘真閣》, 此可從1927 年蘇州利蘇印書社《湘真閣》 石印本序中清楚而知:

      此吾丙午歲鄉(xiāng)居時作, 忽忽二十余年矣。 事見《板橋雜記》, 非吾臆造也。 時喜蒐集明季事作院本, 實不脫云亭山人窠臼。 此作詞華尚蘊(yùn)藉, 但太艷耳。 適吳中有新劇班, 遂作譜付之, 登場一演,亦足見少年情狀, 非如此日鬢絲禪榻光景也。 丁卯六月, 霜厓居士自題。[23]

      《暖香樓》 為“歲丙午(按: 1906 年) ” 時之作, 至1927 年“潤色少作” 更名《湘真閣》。 1933 年時《霜厓?nèi)齽 ?收錄《湘真閣》。 問題是, 1933 年《霜厓?nèi)齽 ?中高祖同《湘真閣序》 “歲丙午又著第二曲種曰《湘真閣》, 以冶艷為主”[26]及同書吳梅先生《湘真閣自序》 “歲丙午……一日而畢, 曰《湘真閣》 ”[26]的兩處記載, 與1907 年(光緒三十三年) 《小說林》 第一期本[7]及《奢摩他》 本(按: 單刻本亦是) 中吳梅先生的《暖香樓樂府題詞》 “歲丙午……一日而畢, 曰《暖香樓》 ”, 它們之間存在著令人困惑不解, 亦即前述禪翁《 〈湘真閣〉 與〈暖香樓〉 》 一文所質(zhì)疑的地方: 何以“歲丙午” 之作前曰“ 《暖香樓》 ” 又后稱“ 《湘真閣》 ” 呢? 《湘真閣》 之名實際并非“歲丙午” 之時而得, “歲丙午” 與“ 《湘真閣》 ” 如此搭配, 猶“新瓶” 裝上“舊酒”, 此是否妥當(dāng)仍待商榷。 雖說“歲丙午……曰《湘真閣》 ” 看似說明不了什么問題, 然而從嚴(yán)格意義上公允地說: 欠缺考慮。 因為從1907 年《小說林》 本,到1910 年《奢摩他》 本, 再至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 這三本前后增刪改易頗多, 可謂 “面目全非”。

      五、 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題名稱為《湘真閣曲本》 最是確切

      筆者曾與中國昆曲博物館浦海涅先生通信討論此問, 浦先生說: “書中有譜, 但實際上沒有《湘真閣曲譜》, 書內(nèi)也未提, 寫《曲本》 還情有可原。” 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乃是附工尺譜曲本, 稱《湘真閣曲本》, 浦先生之述為是。 肖伊緋先生《孤云獨去閑: 民國閑人那些事》 一文中第105 頁和第107 頁貼有題為《湘真閣曲本》 的圖片[27], 圖下注曰“吳梅著《湘真閣曲本》, 吳梅訂譜手跡”。 筆者致信肖先生問及“ 《湘真閣曲本》 ” 題名之事, 肖先生復(fù)曰“確是通過首頁題目”。 檢《湘真閣》 石印本, 知正文附工尺譜, 其首頁與末頁皆記有“湘真閣曲本” 五字, 見下圖13、 14。 蓋以善本所載而論, 1927 年石印本《湘真閣》 題名稱之《湘真閣曲本》 最為確切。

      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題名在民國刊本或當(dāng)代著錄中的別名頗多。 1928 年《戲劇月刊》 本載題名為《湘真閣劇本》 附工尺譜一文, 該本署名“顧傳玠贈”。 1929 年《光華期刊》 第4 期《湘真閣總劇一折》 本為無工尺譜劇文。 1929 年沈味之編《現(xiàn)代文學(xué)類選·現(xiàn)代的戲劇》 之《湘真閣》 本亦是無工尺譜劇文, 然其卻在序言稱“ 《湘真閣》 曲本”。 《吳梅日記》 載先生于1932 年九月初十一“早起, ?!端獏?nèi)齽 罚?將前后格式, 統(tǒng)歸一律, 惟《湘真閣譜》, 以底稿在蘇, 只得擱起, 擬作曲譜序一篇, 而客人紛至, 未動筆也”[28]及于同年十月初一“早起赴校歸, 姜玉林至, 交《湘真閣譜》 去”[28], 由此知, 《日記》所稱《湘真閣譜》 之名已非是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 恐或稱《霜厓?nèi)齽「枳V》 之《湘真閣譜》 更適宜。 至于其他異稱, 諸多著錄亦廣泛存在, 茲舉如下:

      “《湘真閣》 曲譜” (或“《湘真閣曲譜》 ” ) 等題名, 如2002 年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第430 頁與第903 頁、 2006 年蘇州市平江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平江區(qū)志·上冊》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 第362 頁、 2008 年陳嶸主編《永恒: 價值與魅力》 (蘇州: 古吳軒出版社) 第170 頁、 2010 年桑毓喜《幽蘭雅韻賴傳承: 昆劇傳字輩評傳》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41 頁、 2012 年陳其弟《桃花塢》 (蘇州: 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 第208 頁、 2012 年張澤賢《民國出版標(biāo)記大觀(精裝本) 》 (上海: 上海遠(yuǎn)東出版社) 第278 頁、 2013 年尹占群《蘇州近現(xiàn)代名人及遺跡》 (北京: 文物出版社) 第151 頁等皆是載。

      “ 《湘真閣歌譜》 ” 等題名, 如1942 年王玉章《霜厓先生在曲學(xué)上之創(chuàng)見》 文(轉(zhuǎn)引2002 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吳梅和他的世界》 第167 頁)、 1981 年鄭逸梅《南社叢談》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640 頁、 第1998 年毛祥麟《艱難的評論》 (昆明: 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 第191 頁、 2008 年梁淑安《南社戲劇志》 (北京: 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 第125 頁、 2002 年王衛(wèi)民《吳梅評傳》 附錄《吳梅年譜》 第282 頁(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第2009 年胡慶齡《吳梅戲劇美學(xué)思想研究》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48 頁、 2013 年張芳《民國初期戲劇理論研究》 (長春: 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 第18頁等皆是載。

      故知“ 《湘真閣》 曲譜” 或“ 《湘真閣曲譜》 ” 應(yīng)是最接近石印本《湘真閣》 題名性質(zhì), “歌譜” 所稱大概因為《霜厓?nèi)齽「枳V》, 或不盡然。 要之, 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其題名后世雖多有迥異, 然以善本《湘真閣》 石印本所載“湘真閣曲本” 而論, 《湘真閣》 石印本所稱“ 《湘真閣曲本》 ” 最為切實。 如《湘真閣曲本》 是稱者, 有1929 年《現(xiàn)代文學(xué)類選·現(xiàn)代的戲劇》 載“ 《湘真閣》 曲本, 是他二十余年前的舊作”[21]; 1963 年《西諦書目·集部下·目五·曲類》 載“ 《湘真閣曲本》 一卷, 吳梅撰, 石印本一冊”[15], 此最得其是; 1981 年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 載“民國十六年(1927) 石印本……標(biāo)名云: 《湘真閣曲本》 ”[18]; 1994 年《中國音樂書譜志: 先秦—1949 年音樂書譜全目》 載“ 《湘真閣曲本》 (即《霜厓?nèi)齽 ?), 吳梅撰, 民國石印本(工尺) ”[29](按: 《湘真閣曲本》 非是《霜厓?nèi)齽 罚?誤); 2005 年張耘田、 陳巍主編《蘇州民國藝文志(上) 》 載“《湘真閣曲本》, 1927 年石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存”[16];等等。

      20 世紀(jì)30 年代亦有體現(xiàn)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題名性質(zhì)的有力文獻(xiàn), 如1929 年11 月27 日《大晶報》 刊載一則署名“留蘭” “香糖” 而題名為“湘真閣曲本” 的新聞, 現(xiàn)錄文如下:

      “新樂府” 之排演。 《湘真閣曲本》 為詞曲家吳瞿安先生舊著, 時在二十余年前, 此中之事, 實見諸《板橋雜記》, 而非先生臆造者。 二年前, 滬上“新樂府” 出演于蘇州, 閑時嘗請益于先生之門, 先生遂以作譜付之, 并令之表演。 登場之日, 先生觀而嘆曰: “亦足見少年情狀, 都非如此日鬢絲禪榻光景也?!?蓋先生此作, 詞華蘊(yùn)藉而艷膩。 全本凡分四折, 曰《花宴》、 曰《設(shè)計》、 曰《閣諢》、 曰《壓驚》。 四折之中, 尤以《花宴》 為獨絕, 中有詞云: “……濺花枝春意芳菲, 滯春風(fēng)花容艷麗, 正春魂睡了, 花魂銷矣……” 續(xù)以旦李十娘白“官人, 這花煞是可愛也”, 生姜汝須白“卑人愛不在花, 愛的是愛花的人兒”。 柔情和水, 軟語如環(huán), 讀之具有蝕骨銷魂之妙。 先生作譜既成, 乃手鈔一冊, 付以石印, 饋諸親朋, 時余亦得一二冊, 則為吾友鄒一庸君見贈者, 珍重之什, 不敢棄也。 昨晚(星期六) “新樂府” 忽貼“湘真閣” 于大世界, 《湘真閣》 之演于海上, 此殆第一次。 一庸約余, 輒偕往觀。 一編在手, 按曲尋聲, 味尤醰然。 “新樂府” 中, 以顧傳玠飾姜汝須自見不凡,以朱傳茗飾李十娘亦佳, 而一庸為言: “傳茗之歌浮而不能流轉(zhuǎn), 滋可病也?!?此語亦非誣。 余謂荀慧生而工崐曲, 令之為此, 而以傳玠為傅, 則必較傳茗佳矣, 佳且不止十倍也。 是夕者, 我友施治約先生, 乃未俱來, 彼若俱來, 且將大然我說, 以治約先生醉心于慧生歌也。 嘗為余言, 以慧生而較蘭芳, 則慧佳矣, 佳且不止十倍也。 場中晤吳瞿安先生四公子吳孟剛君, 彼方讀于光華大學(xué)。 此夜乃隨其校師若干人來, 特聆此曲。 余問何不以《曲本》 來, 則曰: “能默歌矣。” 一庸又言吳家四公子,皆能盡其翁之所能也。[30]

      文中“何不以《曲本》 來” 此句, 以“ 《曲本》 ” 指稱“ 《湘真閣曲本》 ” 可謂是將1927 年石印本之性質(zhì)說得非常清楚。 又1936 年《世界晨報》 6 月26 日至7 月6 日連刊題名為《湘真閣曲本》 的無工尺譜劇文, 其在6 月26 日刊載《湘真閣曲本(一) 》 曰:

      吳門吳瞿安先生, 當(dāng)世之詞曲名家也。 愚與先生無一面緣, 而與其公子都交好, 友人鄒庸廠先生, 與吳先生尤有戚誼, 庸廠從先生讀, 文章書法, 莫不追慕先生, 蓋既得其神髓矣。 邇時, 以先生所譜《湘真閣》 之副本示愚, 其出自名家之手, 有字字珠璣之美, 為錄之, 以付世之愛好先生詞曲者, 共同欣賞焉。[22]

      “邇時, 以先生所譜《湘真閣》 之副本示愚, 其出自名家之手, 有字字珠璣之美, 為錄之” 一段中, 該“所譜《湘真閣》 之副本” 出于何本呢? 有人曾提出疑議, 即1936 年7 月4 日《金剛鉆》 第3 版中署名“紅羊” 而題名為《湘真閣曲本》 文曰:

      《世界晨報》 刊有《湘真閣曲本》, 不知得之何所…… 《戲劇月刊》 曾刊其全本, 《世晨》 所載,或即轉(zhuǎn)自《戲刊》 也……[31]

      《金剛鉆》 報刊所言“ 《世晨》 所載, 或即轉(zhuǎn)自《戲刊》 也”, 非是。 比勘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與1928 年《戲劇月刊》 之《湘真閣劇本》, 《戲劇月刊》 本雖將劇文連同工尺譜幾乎摘自石印本, 但不同的是, 《戲劇月刊》 本文尾闕失“湘真閣曲本終”, 又較石印本“便是奴家得遇官人好不僥倖也” 闕“僥”字, 而《世界晨報》 本文尾刊有“湘真閣曲本終”, 文中亦有“僥” 字。 就此可知《世界晨報》 連載的《湘真閣曲本》 并非傳自《戲劇月刊》。 同時, 《世界晨報》 本較石印本仍有幾處異文, 及一處衍文, 即“ (生) 呀, 姐姐, 今日敢為玩賞牡丹” 中的“ (生) 呀” 為衍。 《世界晨報》 本與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相合最多, 或疑轉(zhuǎn)自石印本, 但是其中稍許不同為何難以辨明, 待考。

      要之, 上世紀(jì)30 年代多稱《湘真閣曲本》。 今《湘真閣》 流行本乃是《霜厓?nèi)齽 ?之《湘真閣》, 及《霜厓?nèi)齽「枳V》 之《湘真閣譜》 (按: 石印本《湘真閣》 難見), 然三本各不全同, 故后世著錄提及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時, 以其本稱而稱之, 即“ 《湘真閣曲本》 ”, 應(yīng)最是切當(dāng)。 《湘真閣》 種種別名對石印本而言影響不是甚大, 但何以出現(xiàn)眾多別名就值得思考, 總的來說, 原因有三: 1927 年石印本《湘真閣》 不易得, 致使石印本“湘真閣曲本” 五字難以窺見, 此其一; 其二, 流傳最廣之《霜厓?nèi)齽「枳V》 之《湘真閣譜》 一文已然刪去“湘真閣曲本” 五字, 后人只能根據(jù)民國刊本(如1928 年《戲劇月刊》 本) 及后《霜厓?nèi)齽「枳V》 之《湘真閣譜》 來辨別以稱呼1927 年《湘真閣》 石印本; 其三, 沿襲前人著錄未能辨別原始。 前述三因, 其三最為普遍, 亦是諸名異出、 定稱難同的主因。

      結(jié) 語

      總而言之, 是文依據(jù)大量文獻(xiàn)資料考略《暖香樓》 《湘真閣》 民國新見刊本, 梳理其中各個版本流轉(zhuǎn), 特別是對《暖香樓》 單刻和合刻的問題及其二者區(qū)別進(jìn)行細(xì)致剖析, 同時還涉略“暖香樓” “湘真閣” 題名關(guān)系的考辨以及1927 年石印本《湘真閣》 性質(zhì)及其相關(guān)問題的探究, 綜合起來其目的在于“辨章學(xué)術(shù)”, 即意謂將文獻(xiàn)難見及流傳生異或致誤的紛繁文獻(xiàn)材料進(jìn)行勾陳爬梳, 以辨明于今后。 浦江清《悼吳瞿安先生》 曾曰: “故如戲曲史目錄考訂之學(xué)則考據(jù)家之事, 今方今未艾, 如材料增多, 方法加密,后者可勝于前?!保?2]確是的然。

      猜你喜歡
      石印歌譜吳梅
      近代雕版翻刻新式印刷書籍之出版機(jī)構(gòu)考述
      淺談石印術(shù)與中國近代印刷業(yè)的變革
      出版廣角(2023年15期)2023-10-20 05:11:31
      掃除凝滯 獨下論斷——吳梅《南北詞簡譜》的曲調(diào)句式研究谫論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5:04
      歌譜十八首
      嶺南音樂(2022年3期)2022-07-02 00:37:48
      歌譜十二首
      嶺南音樂(2022年1期)2022-03-13 04:53:48
      歌譜十二首
      嶺南音樂(2021年1期)2021-03-15 08:30:42
      歌譜十首
      嶺南音樂(2020年4期)2020-09-19 10:16:12
      吳梅《鈞天夢傳奇》的發(fā)現(xiàn)與考論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38
      我與《齊白石三百石印》的情緣
      試論吳梅《奢摩他室曲叢》之編纂及版本選擇——以《紫釵記》為例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18
      天柱县| 名山县| 澄迈县| 加查县| 池州市| 马鞍山市| 旬邑县| 洪泽县| 荥经县| 安乡县| 浪卡子县| 汽车| 高清| 曲沃县| 昆山市| 怀化市| 三原县| 陆川县| 巴青县| 惠水县| 西宁市| 宜兰县| 禄劝| 社会| 正宁县| 柞水县| 玉门市| 堆龙德庆县| 台中县| 浪卡子县| 剑阁县| 日照市| 蓝田县| 巍山| 高安市| 张掖市| 区。| 万州区| 额尔古纳市| 治县。|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