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年( 1823年),杜春生于紹興跳山東坡巖壁上訪得。東漢建初元年(76年)刻,全文共22字,隸書,陰刻。分上下兩列,上刻“大吉”兩字題額,寓意為吉祥之地。豎列居中高40厘米,寬I5厘米,下列為正文,高67厘米,寬110厘米,分五行,每行4字,即“昆弟六人。其買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家地,直(值)三萬錢”。該石是浙江境內發(fā)現(xiàn)認定年代最早的摩崖題刻,石質剝蝕,字口已趨淺平。隸書藝術風格處漢隸中期階段.有篆意。書法氣勢雄渾。用筆豪健沉穩(wěn)。古樸醉厚,點畫路顯波酷,正文題刻倚巖面隨形布勢,章法布局渾然嚴謹。疏密有致。每字結構大小參差,生動活潑,富于變化。阮?!秲烧憬鹗狙a遺》:“近 年始為山陰杜氏所獲,蓋當時買地券文也”。清汪鑾《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 書勢古拙。乃西漢之遺?!?/p>
該石與《漢三老碑》并為浙東名石,是全國范圍內屈指可數(shù)的早期隸書大字典范。漢以前,由于中國政治和文化中心在北方,故很多碑刻書述多產生于北方,書法史上有“北碑南帖”的說法。浙江物華天寶,唯少漢刻。此摩崖書法更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