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欣 王記祥
摘?要:本論文采取查閱資料和室內(nèi)鑒定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暨陽學院校園內(nèi)的主要園林樹木病害的發(fā)生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項目有:每種病害名稱、寄主名稱、癥狀和嚴重程度。共鑒定病害16種,它們?nèi)繛檎婢圆『?。病原菌?4種,分屬于12個屬。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為今后的病害綜合治理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
關(guān)鍵詞:園林樹木;病害;暨陽學院
中圖分類號:S7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9)03-0057-03
Abstract:The diseases of the major ornamental trees in Jiyang College campu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referring books and indoor identification,the investigated items including:the name of each disease,host,symptom and the seriousness.There are sixteen different diseases in this paper and they are all caused by fungi.The kinds of pathogen is fourteen and they belong to twelve genus.The result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be consult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diseas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ornamental trees;diseases;Jiyang College
暨陽學院坐落在美麗的西施故里——諸暨市,校園占地面積33.33 hm2,院內(nèi)栽種了近百種園林樹木,既有常規(guī)的園林綠化樹種,如銀杏、樟樹、山茶和大葉黃楊等,也有相對比較稀少的珍貴樹種,如紅豆杉、羅漢松、紅豆樹、花櫚木和金錢松等。這些園林樹木對于美化校園環(huán)境、建設(shè)生態(tài)良好校園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作者在實地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的樹木病害十分常見,病害的發(fā)生不但造成經(jīng)濟損失,也影響樹木的長勢,從而直接降低了這些樹木的觀賞價值和綠化效果。本論文系首次對暨陽學院校園內(nèi)的樹木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地調(diào)查和研究,采用查閱資料和室內(nèi)鑒定相結(jié)合的方法,共鑒定病害16種。本論文研究結(jié)果為今后的病害治理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1?材料與方法
1.1?調(diào)查時間和地點
2018年5至10月對校園內(nèi)常見的園林樹木病害共進行了3次病害標本采集和病害發(fā)生情況的調(diào)查。
1.2?研究方法
以校園內(nèi)的主要道路作為調(diào)查路線,沿路采集病害標本并同時記載病害名稱、癥狀、寄主名稱和病害嚴重程度等,每種病害的嚴重程度采用目測的方法分為輕微、中等和嚴重3個層次。輕微:發(fā)病部位與整株比在30%以下;中等:發(fā)病部位與整株比大于30%小于60%;嚴重:發(fā)病部位與整株比大于60%。將現(xiàn)場采集的病害標本帶回室內(nèi)進行病原菌的鑒定,對于那些已經(jīng)產(chǎn)生子實體的病害標本,可直接用顯微鏡觀察然后確定病原菌名稱;對于不能通過顯微觀察子實體而確定病原菌的病害,可以采用保濕和病組織分離培養(yǎng)等方法來最終確定病原菌的種類。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懸鈴木白粉病
癥狀:病害主要為害葉片、新梢。病葉背面產(chǎn)生白粉狀斑塊,正面葉色發(fā)黃、深淺不均,發(fā)病嚴重的葉片正反兩面均布滿白色粉層,皺縮卷曲,以致葉片枯黃,提前脫落。受害新梢表面覆蓋一層白粉,染病新梢節(jié)間短,后期病梢上的葉片大多干枯脫落[1]。
病原:為懸鈴木白粉菌Erysiphe platani,其無性型為粉孢屬Oidium sp.。
嚴重程度:輕微
2.2?紫薇白粉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枝條、嫩梢、花芽及花蕾。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白色小粉斑,擴大后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褪色斑塊,上面覆蓋一層白色粉狀霉層,后期白粉狀霉層變?yōu)榛疑??;ㄊ芮秩竞?,表面覆蓋白粉層,花穗畸形,失去觀賞價值。感病植株矮小,嫩葉扭曲、畸形、枯萎,葉片不開展,變小[2]。
病原:為南方小鉤絲殼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嚴重程度:輕微。
2.3?紫薇煤污病
癥狀:煤污病的病原菌種類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有多種病菌,其各自癥狀也略有差異,但黑色煤粉層是該病的重要特征。煤污病主要侵害葉片和枝條,病害先是在葉片正面沿主脈產(chǎn)生,后逐漸覆蓋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表面、枝條甚至葉柄上都會布滿黑色煤粉狀物;這些黑色粉狀物會阻塞葉片氣孔,妨礙正常的光合作用[3]。
病原: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的煤炱菌Capnodium sp.。
嚴重程度:嚴重。
2.4?大葉黃楊炭疽病
癥狀: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xiàn)水漬狀黃褐色小點,病健交界不明顯,以后病斑擴大,后期發(fā)病部位發(fā)黃,病斑上出現(xiàn)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排列成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狀,常常造成葉枯,提早落葉。
病原: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3]。
嚴重程度:中等。
2.5?桂花炭疽病
癥狀:葉片感病后,葉面出現(xiàn)圓形、半圓形或長形病斑,大小3~10 mm。病斑中央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紅褐色,后期病斑上著生黑色小粒點。濕度大時分泌出紅色黏稠液,是病菌分生孢子與黏液混合物。為害嚴重時枯葉。
病原: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3]。
嚴重程度:中等。
2.6?桂花褐斑病
癥狀:發(fā)病初期,受害葉片出現(xiàn)小黃斑,后漸變?yōu)辄S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或受葉脈限制擴展而呈多角斑狀,病斑直徑2~10 mm,外有一黃色暈環(huán)。病部在高溫潮濕天氣產(chǎn)生黑色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葉提早脫落。
病原:為木樨生尾孢Cercospora osmanthicola[4]。
嚴重程度:輕微。
2.7?蘇鐵斑點病
癥狀:葉片受害后起初呈淡褐色小斑,逐漸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5 mm。病斑邊緣紅褐色,有時成一段斑,隨后葉片上部枯死,最后葉片破碎斷裂。
病原:為蘇鐵殼二孢Ascochyta cycadina[5]。
嚴重程度:嚴重。
2.8?樟樹炭疽病
癥狀:為害葉片、側(cè)枝和果實。在枝條上主要表現(xiàn)為枯梢,幼莖上的病斑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初為紫褐色,逐漸變?yōu)楹诤稚?,病部下陷,以后病斑互相融合,枝條變黑枯死。葉片、果實上的病斑圓形,融合后成不規(guī)則形,暗褐色至黑色,嫩葉往往皺縮變形。遇到潮濕天氣,在嫩枝、葉片的病斑上可見淡桃紅色的分生孢子團。
病原:為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5]。
嚴重程度:中等。
2.9?山茶灰斑病
癥狀:為害葉片和嫩梢。葉片上病斑初為黃綠色小點,逐漸擴大成近圓形、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大斑,黑褐色,邊緣明顯隆起,病健交界分明。病斑間可相互匯合。病斑直徑一般為10~20 mm,也可達30 mm左右。后期在病斑上產(chǎn)生黑色小點,散生或呈不明顯的輪紋狀排列。在新梢上,病斑長形,淺褐色,水漬狀,邊緣明顯,后逐漸凹陷、縊縮,有不連續(xù)的具有小縱裂的潰瘍斑,病斑大小3~4 mm×10~30 mm。
病原:為茶褐斑盤多毛孢Pestalotia guepini[6]。
嚴重程度:嚴重。
2.10?山茶褐斑病
癥狀:危害葉片、葉芽和花蕾,以靠近地表的葉片病害發(fā)生較重。葉片上的病斑初期呈黃褐色小點,擴展后邊緣暗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最后成赤褐色不規(guī)則形大斑,病斑內(nèi)緣有深褐色的隆起線,病健交界明顯。
病原:為山茶褐斑病Phyllosticta camelliaecola[6]。
嚴重程度:嚴重。
2.11?楊樹褐斑病
癥狀:病斑大小0.5~1.0 cm,圓形或近圓形,中央褐色至灰色,邊緣褐色或暗褐色,病組織與健組織交界處界限明顯。秋季在病斑上散生赤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為楊生殼針孢Septoria populicola)[7]。
嚴重程度:中等。
2.12?十大功勞炭疽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受害葉片最初出現(xiàn)凹陷小斑點,隨后擴展成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病斑中部灰白色至灰褐色,稍微凹陷,邊緣黑褐色或暗紫色,具黃色暈圈,病斑上有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后期病斑穿孔。
病原: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8]。嚴重程度:嚴重。
2.13?夾竹桃黑斑病
癥狀:病斑出現(xiàn)于葉片邊緣或中部,半圓形或圓形,幾個病斑相連時可成波紋狀,正面較背面顏色深,病斑灰白色或灰褐色。發(fā)病后期整個葉片枯黃,病葉提前脫落。病原:為鏈格孢屬Alternaria sp.[9]。
嚴重程度:輕微。
2.14?馬褂木褐斑病
癥狀:4月下旬開始首先在新葉背面出現(xiàn)針尖狀淡褐色圓形病斑,然后病斑逐漸擴大,同時在葉片正面對應(yīng)處出現(xiàn)黃色的斑點。以后病斑范圍不斷擴大,葉正面的病斑中央變?yōu)楹稚?,病斑四周有一明顯的黃色暈圈。病斑形狀多為圓形,少數(shù)為不規(guī)則形,病斑直徑為2.4~5.0 mm。葉背的病斑為深褐色,病斑周圍無暈圈。每個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量從數(shù)十個至近百個不等。
病原:屬于節(jié)壺菌屬Physoderma sp.[10]。
嚴重程度:中等。
2.15?櫻花穿孔病
癥狀:病害主要為害葉部。受害葉片初期出現(xiàn)紫褐色小點,后逐漸成圓形斑,直徑1~4 mm。病斑邊緣清晰,病斑邊緣褐色,中央灰白色或褐色,略帶輪紋。后期病斑上出現(xiàn)灰褐色的霉狀物,即分生孢子座。病斑常常脫落,形成穿孔。
病原:為核果尾孢Cercospora circumscissa[11]。
嚴重程度:嚴重。
2.16?廣玉蘭黑斑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暗紫色小斑點,漸擴展為圓形、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黑褐色,病斑上有輪紋,后期在病斑上長出灰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為細鏈格孢Alternaria tenuis[12]。
嚴重程度:輕微。
3?結(jié)論與討論
校園內(nèi)樹木種類多、數(shù)量大,因此病害的種類也相應(yīng)增多。在病害采集和鑒定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病原難以確定的病害,因此本文所報道的這些病害只占校園內(nèi)病害總數(shù)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未知的病害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共報道病害16種,它們均為真菌性病害,并且其中有些病害屬于常見的病害,如櫻花穿孔病等。有的病害發(fā)生程度比較嚴重,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如紫薇煤污病,對于這些病害有必要加以重點防治??傊?,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為校園內(nèi)樹木病害的綜合治理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黃道貫,李繼業(yè),彭麗娟.貴陽二球懸鈴木白粉病病原鑒定及防治藥劑篩選[J].山地農(nóng)業(yè)生物學報,2017,36(6):77-81.
[2]何翠娟,張家馴,王依明,等.紫薇白粉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sh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05,23(4):406-409.
[3]鄭智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3.
[4]王記祥,馬良進,韋東勝,等.桂花病害研究概述[J].天津農(nóng)學院學報,2011,18(3):48-51.
[5]岑炳沾,蘇星.景觀植物病蟲害防治[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
[6]夏寶池,趙云琴,沈百炎.中國園林植物保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2.
[7]游瑋,杜正芹.楊樹灰斑病與褐斑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4,11:20.
[8]譚海文,黎起秦,葉靖平,等.闊葉十大功勞炭疽病初報[J].植物病理學報,2010,40(4):446-448.
[9]鮑科達,王記祥.夾竹桃病害研究概述[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7,46(5):37-38.
[10]王記祥,馬良進,張立欽,等.馬褂木褐斑病病原的鑒定[J].林業(yè)科學,2013,49(6):189-191.
[11]楊文成,邱清華.櫻花褐斑穿孔病及其綜合治理[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6,18(2):112.
[12]方建民.廣玉蘭病害綜合防治[J].安徽林業(yè)科技,2006(1):33-34.
(責任編輯: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