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說
北京有個北海公園,據(jù)北京人說,到北海公園可以找到我國古典園林的精華。
從南門進北海公園,走過永安橋后,湖光塔影、樓臺殿亭、曲廊畫閣等聯(lián)袂而至,我恍若置身于神話境界。但再睜眼細睹時,我突然覺得,面前的一切只不過是藝術(shù)感細膩的女詩人以纖細的筆墨創(chuàng)作的一首如雨的詩而已,過于陰柔,且太類似于其它風(fēng)景點,既缺少陽剛之氣,又無多少新意。
踏訪的土地是古老的,古老也如一個清秀不減的老女人。
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先后逍遙而又無奈而去,落下極厚的一地葉,裝訂成一本沉重的辭典,供后人查閱。而我從五個朝代逐漸形成的格局上想以北海公園為切口,找一個具有雄性意境的景點,怎么這么不容易,真想折身而返。
倘如此,就會后悔一輩子了。
北海公園自有遒勁和軒昂處,比如琳光殿背面的閱古樓。其樓半圓形,二十五間,左右環(huán)抱,上下兩層。走進樓內(nèi),頓覺目爽,四壁嵌滿的《三希堂法帖》石刻帶著風(fēng)雨的痕跡告訴我:這是不朽的文化,這是輝煌的文化。
有山有水,互相傍依,山水皆不寡。同樣,閱古樓有了石刻,樓石就且協(xié)且和。何況,有四百九十五方石刻!
陣勢的磅礴是我從未見過的。站在每一方石刻前,我遙感到自己的呼吸被一個古男人的背脊里如泉流淌的汗水所滋潤。望著或行草,或顏柳,豐腴跌宕,天真爛漫,錯落有致,虛實顧盼,渾然一體,我就認為,沒有生命可言的石頭,也有了生動的氣韻,深邃的意境,濃郁的詩性和飛動的神采。
原來大學(xué)問也與活用石頭有關(guān)。
一方石刻就是一個男人,或幾個男人。于是,我完全認同了文人以石頭喻男人的貼切和形象。石頭勃起的是力量,而經(jīng)過雕刻過的凹處不能不說是力量烙下的一條條文化河。
當(dāng)然,諸如天王殿、漪瀾堂、雙虹榭、瓊島春陰之類,很有層次地鋪墊著北海公園是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但時至乾隆稱帝,他揮動了叱咤風(fēng)云的手,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以及王珣《伯遠帖》的手跡收藏于此,使皇家園林頓添了一些儒雅之氣。目光遙遙,竟望到了晉代浪漫的書法藝術(shù),也望到了乾隆帝的不凡處。再把目光移至閱古樓外,戀人們相愛的浪漫盡態(tài),就若王羲之們的書法,是一種藝術(shù)了。
閱古樓是一個典故——從閱古樓盡興出來,我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
閱古樓的后面有一座八角形的小石亭。繞亭環(huán)視時,我發(fā)現(xiàn)梁柱上刻有乾隆帝的二十六首詩。其中一首詩曰:“園亭石氣吐氤氳,崱屴崎嶇路不分,往日豪華散何許,只留詩句尚清芬?!蔽以谇〉鄣脑娗拜p步而行,想破譯他的詩意,盡管他作為大清帝王時寫詩的心況是吾輩難以體驗的,但也可以想象,當(dāng)時的詩是走運的,碰上了一個以詩直面人生的帝王。
再去澄觀堂東北側(cè)的“九龍壁”探古,又被英武的氣勢所吸住。全壁由黃、白、紫、綠、赭、藍琉璃磚鑲砌而成,兩面各有蟠龍九條飛騰戲珠于驚濤駭浪之中,蜿蜒夭矯,栩栩如生。我知道,作為中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隱喻,九龍壁是意蘊闊大深厚的藝術(shù)品,取它已見當(dāng)時乾隆帝的氣概了。
也驚嘆,由于工匠的不凡,把生動的具象與抽象的意蘊渾融于壁上,極盡感染力。當(dāng)想象縱橫馳騁一陣后,目睹壁的東端嵌著的山石、海水、流云、日出,以及壁的西端嵌著的海水、流云、明月等圖案,我為中國文化的燦爛而激動。
對于乾隆帝的功過眾說紛紜,且不去管它,我面對北海公園的閱古樓、九龍壁,實實在在地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弘歷。作為一代帝王,乾隆帝頻頻出入皇家園林時,除了游玩尋樂外,還下詔建了閱古樓、九龍壁。雖然猜測不出他當(dāng)時的動因,但給今人卻留下了卓然的文化感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