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代初,王佑民,鄧大同,關修芳,程大毛
(1.中煤三建職工總醫(yī)院內分泌科,宿州 234000;2.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
代謝綜合征(MS)是指包含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內的一類癥候群,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糖、中心性肥胖、高三酰甘油(TG)血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癥,如果滿足至少上述三個條件,即可診斷MS[1]。研究顯示,MS能夠增加全身多個器官,包括心、肝、腎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威脅[2]。為了解合肥市人群MS的流行情況,為合肥市成年人群MS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通過調查合肥市城市及農村常住居民MS的患病率,分析MS患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1.1 調查對象 2016年9—10月在合肥地區(qū)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共抽取2 772例合肥市18歲及以上的城市和農村居民,其中男性1 450例,女性1 322例,年齡(43.9±14.6)歲。城市居民1 417例,農村居民1 355例。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工作人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人群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人口學特征,吸煙史、糖尿病家族史及個人史等。
1.2.2 體格檢查 在合肥市城鄉(xiāng)地區(qū)以社區(qū)為單位進行測量,測量內容包括身高、體質量、腰圍、血壓、身高,重復測量2次取平均值。測量者取坐位,采用電子血壓計及成人用標準臂帶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血壓測量在安靜、溫度適宜的房間中進行,測量前至少休息10 min。采用軟尺測量腰圍,正常呼氣末,以肋弓下緣和髂嵴連線中點的水平位置為測量點,精確到0.1 cm。
1.2.3 實驗室檢查 調查對象至少空腹12 h后于肘前靜脈抽取靜脈血,對已診斷糖尿病的調查對象,僅抽取空腹血糖,對于未診斷糖尿病或不詳者,給予75 g無水葡萄糖口服(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2 h后再次采集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公司,BS-180)檢測空腹靜脈血糖(FPG)、TG、HDL-C、服糖后2 h血糖(2 h-PG) 。
1.2.4 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 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修訂的MS診斷標準[1],具備以下3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MS:①中心性肥胖:男性腹圍>90 cm,女性腹圍>85 cm;②收縮壓(SBP)≥130 mm Hg或舒張壓(DBP)≥85 mm Hg,或有高血壓病史;③FPG≥6.1 mmol /L及(或) 2h-PG≥7.8mmol /L,或有糖尿病病史;④空腹血TG≥1.7 mmol/L;⑤空腹血 HDL-C<1.04 mmol /L。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調查2 772例合肥市18歲及以上的城市和農村居民,有吸煙史者771例,無吸煙史者2 001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36例,其中男性311例,女性225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45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70例。
2.2 各組別代謝綜合征患病情況 調查人群中診斷MS共有609例,其中男性395例(27.24%),女性214例(16.19%),總人群MS粗患病率為21.97%,按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安徽省常住人群數據[3]標化后患病率為16.71%。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城市人群的MS患病率高于農村(P<0.05);不同年齡段的MS患病率隨年齡增加呈升高趨勢(P<0.05),以60歲以上人群MS患病率最高(36.05%);隨著文化程度提高,MS的患病人群逐漸下降(P<0.05);其次,吸煙人群的MS患病率高于不吸煙者(P<0.05)。見表1。
表1 2772例調查對象的MS患病情況
注:MS為代謝綜合征,下表同
2.3 不同年齡、性別MS各組分患病率 調查對象MS各組分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最高,為44.30%,其次是中心性肥胖,為32.23%。高TG的患病率為29.91%,低HDL-C的患病率為19.16%,高血糖的患病率為15.95%。在MS的各組分中,男性的高血壓、高TG、低HDL-C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年齡段中,比較調查人群MS各組分的患病率,除低HDL-C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609例MS患者不同年齡、性別的患病情況[例(%)]
注:TG為三酰甘油,HDL-C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表同
表3 MS組與非MS組各指標的比較
注:FPG為空腹靜脈血糖,2h-PG為服糖后2 h血糖,下表同
2.4 MS影響因素分析 將調查對象分為MS組、無MS組,比較兩組年齡、體質指數(BMI)、腰圍、FPG、2h-PG、血脂、血壓等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與無MS組相比,MS組HDL-C水平顯著降低(P<0.05),而年齡、BMI、腰圍、FPG、2h-PG、TG、SBP、DBP均顯著升高(P均<0.05),見表3。
2.5 MS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年齡、性別、腰圍、FPG、2h-PG、TG、SBP和DBP是MS的危險因素,HDL-C是MS的保護因素,見表4。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MS患病率普遍呈現升高趨勢,已成為人類健康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MS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4],預防MS的發(fā)生可降低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目前關于MS的診斷尚未有統一的標準,本研究采用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推薦的MS診斷標準,調查了2 772例合肥市常住居民,結果顯示,合肥市MS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MS粗患病率為21.97%,標化后為16.71%,與我國多數省市相比,如重慶市[5](12.65%)、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6](15.27%)、溫州市[7-8](7.83%)、江西省[9](9.95%)較高。
表4 609例MS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注:BMI為體質指數,SBP為收縮壓,DBP為舒張壓
與何宇納等[10]結果相似,本研究顯示,MS組較無MS組人群的平均年齡顯著升高。各年齡段中,60歲及以上人群MS患病率最高,為36.05%。盡管合肥市居民健康素養(yǎng)報告顯示[11]合肥市城市居民的整體健康素養(yǎng)水平高于農村,但我們的結果顯示合肥市城市地區(qū)居民MS患病率仍顯著高于農村地區(qū)(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城鄉(xiāng)居民的膳食結構差異較大有關,如城市居民的脂肪攝入量高于農村,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于農村,其他原因可能有職業(yè)、生活壓力、體育鍛煉等。另外,與之前報告相同[12],合肥市男性居民MS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合肥市男女性MS各組分均以高血壓患病率最高,表2中,通過對男女性的MS各組分進行比較,男女性在高血糖、腹圍的患病率上無差異,而在高血壓、高TG、低HDL-C差異顯著。
Yanai等[13]指出,MS患者的高血壓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高血壓,血脂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MS高血壓的發(fā)生常伴隨著胰島素抵抗、內臟肥胖、血脂異常、內皮細胞損傷等因素。本研究顯示,在總人群中,以高血壓占比最高(44.30%),其次為中心性肥胖(32.25%)及高TG(29.91%)。而對各年齡段的分析顯示,MS各組分患病情況存在差異,50歲以下人群以TG升高、HDL-C降低為主,而50歲以上人群以高血壓、高血糖較常見。多因素分析顯示,高TG人群MS患病風險較TG正常人群高2.2倍,空腹血糖升高人群MS患病風險較血糖正常人群高1.7倍。研究顯示,膳食結構的差異是MS患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脂肪的攝入量為主[14-15]。健康的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和素食飲食,可以減少食物中油脂的攝入,有效阻止MS的發(fā)生[16]。
綜上所述,合肥市居民MS的患病率較高,應引起政府及慢性病防治機構的廣泛重視。各年齡段MS的組成成分存在差異,對于高齡人群應注意高血壓的防治。其次,各地區(qū)應廣泛開展MS相關知識的普及活動,幫助大家認識MS的重要性及危害,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飲食,健康運動,減少MS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