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見于青壯年,是指因腰椎間盤發(fā)生退變,在外力作用下使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從而引起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為主要特征的疾病[1],多數(shù)患者最先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是腰痛,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xiàn)下肢放射痛、行動不便、大小便障礙等,嚴重阻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同時極易誘發(fā)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因此多數(shù)患者傾向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法[2]。針刀及薰洗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有獨特的優(yōu)勢,筆者在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小針刀聯(lián)合中藥薰洗療法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明顯?,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收集于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選取病例數(shù)共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齡范圍≥20且≤70歲,平均年齡(44±2.5)。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21例;年齡范圍≥20且≤65歲,平均年齡(42.5±1.2)歲;病程范圍≥1且≤10年,平均病程(5±1.6)年。觀察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范圍≥22且≤70歲,平均年齡(46±2.5)歲,病程范圍≥2且≤10年,平均病程(6±2.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患者多有外傷、腰部勞損及寒涼病史, 臨床上表現(xiàn)為腰腿部位針刺樣疼痛,疼痛部位固定, 腰部活動受限,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3]。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入選對象均經CT、MRI等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年齡≤70歲;③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術后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⑤病變周圍存在皮膚破損、過敏情況;⑥存在嚴重性運動功能障礙。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單純使用中藥薰洗治療,選取活血行氣、化瘀止痛的中藥,組成如下:僵蠶 30 g,杜仲30 g,牛膝30 g,白芷30 g,伸筋草30 g,乳香30 g,馬錢子20 g,蒼術20 g,當歸 20 g,青風藤 30 g,麻黃10 g,甘草10 g。將上述藥物用紗布包起,放入熏蒸床(廣博康體休閑潔具廠,GM3022)下部的加熱器,加入適量水煮沸后即可,根據經濟適用原則,藥物可重復利用4次。囑患者暴露腰患部仰臥在薰洗床上,待藥液煮好后,用蒸汽薰蒸腰部,根據患者受熱程度調節(jié)床與加熱器的平面距離,加熱器開至保溫模式,保持腰部有溫熱感,20 min后關閉加熱器,待藥液溫度降至37 ℃時,予藥液擦洗患處。每日2 次,每次 30 min,持續(xù)進行4周。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單純基礎上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北京華夏針刀醫(yī)療器械廠,漢章針刀 HZ系列)。取俯臥位,按壓找出患者腰椎突出部位壓痛點,消毒后進行標記,而后進行局部麻醉,使用尺寸合適的一次性針刀切入標記處,注意保持刀面與肌纖維方向持平,避免刺傷周圍的神經與血管,術中保持針刀與皮膚垂直,依次松解棘上、棘間、橫突間韌帶以及肌肉、韌帶筋膜,離心式橫行剝離椎間孔外側邊緣,注意保護好坐骨神經,拔出針刀后對針孔進行按壓防止血腫,術后留觀患者30~45 min。每周1次,持續(xù)進行4周,累計進行4次治療。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JOA評分,VAS 評分及臨床療效。
1.6 療效判定 腰椎JOA評分包括主觀癥狀(9分)、臨床癥狀(6分)、日常生活受限度(14分),總分29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復越好[5]。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在紙上面劃一條10 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代表無痛;另一端為10,代表劇痛,評分越低即疼痛感越低[4]。臨床療效:采用《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標準評定療效,顯效:治療后疼痛明顯緩解, 影像學檢查示腰椎間盤突出改善;有效:治療后疼痛有一定程度減輕,影像學檢查示腰椎間盤突出好轉;無效:癥狀無改善,疼痛未緩解??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 JOA 評分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后的 JOA 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的 JO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JOA 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 VA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 97.3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75.9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腰椎間盤突出屬中醫(yī)“腰痛”、“痹痛”的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腰椎間盤突出與肝腎不足有關,若素體虛弱,腠理疏松,易感風寒濕邪,繼而加重自身的癥狀,造成經絡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從而引發(fā)腿部和腰部的疼痛[5]。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需要及時有效 , 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致病情蔓延,患者就會承受更大的痛苦。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腰椎間盤突出,務必要盡早就醫(yī)。若病情嚴重需要手術介入治療,不僅要承擔手術的風險 , 還會加重經濟負擔和患者的痛苦,據估計,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腰痛在美國每年的花費總成本約為100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生產力損失的間接成本[6]。 小針刀通過針刺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從而起到止痛的功效,且其結構較為特殊,其前端為刀刃,具備三大功能,分別為:切割、分離及鏟剝,能減輕神經壓迫,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患處炎癥[7]。以往有研究表明,采用小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有效率高達 90% 以上[8],目前小針刀機制研究偏少,可能與抑制TNF-αI、L-6介導的炎性反應有關[9]。有研究表明[10],中藥熏蒸能利用蒸汽讓藥物快速滲透到人體皮膚內,直達病灶,分離肌肉粘連,解除肌肉痙攣,同時有效地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明顯。本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小針刀與中藥薰洗聯(lián)合治療后,兩組治療后的 JOA 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VAS 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的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小針刀聯(lián)合中藥薰洗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好,能明顯促進患處血液循環(huán),安全性較高,顯著緩解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