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軍 依成武 王慧娟 徐欣 彭鴻彬
摘 要:針對目前低溫等離子體技術(shù)煙氣脫硝效率低的問題,采用O3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的方法進行了模擬煙氣中NOx的脫除研究,考察了外加電壓、初始濃度、氧含量、含水率等參數(shù)對脫硝效率的影響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隨著外加電壓的升高,脫硝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2.4kV左右達最高值;隨著初始濃度的增加,脫硝效率逐漸降低;隨著含氧量的增加,脫硝效率先增加再降低,在含氧量1.6%左右達到最高效率;隨著含水率的增加,脫硝效率呈上升趨勢;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含水率和含氧量分別為2.2%和20%,O3濃度為186ppm,NOX初始濃度為300ppm,外加電壓為2.4kV時,脫硝效率最高可達90%以上。
關(guān)鍵詞:臭氧;強電離放電;脫硝;氧活性粒子
1.引言
近年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日益嚴重,其中作為主要污染物之一的NOx,不僅會導(dǎo)致酸雨和光化學(xué)煙霧,還危害著人類的健康[1]。我國新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嚴格規(guī)定NOX的排放要求控制在100mg/m3以下[2]。這使得很多火力發(fā)電廠和企業(yè)的NOX排放達不到標準,因此必須在理論和技術(shù)上加大研究,力爭取得新的突破。目前煙氣脫硝技術(shù)主要包括選擇性催化還原(SCR)、非選擇性催化還原(NSCR)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但其存在還原劑易泄露、二次污染以及催化劑易中毒失活等缺點。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shù)應(yīng)用于煙氣治理領(lǐng)域逐漸引起科研人員的關(guān)注。該方法具有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簡單、處理效率高、投資少、占地面積小以及運行費用低等優(yōu)點,因此具有良好的應(yīng)用前景和巨大的潛力[3]。本文采用強電離放電法制取高級氧化劑O3并將其與模擬煙氣混合通入等離子體反應(yīng)器,在 O3與強電離放電產(chǎn)生的活性粒子的協(xié)同作用下進行NOx的氧化脫除,產(chǎn)生資源化的HNO3。通過試驗確定了臭氧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脫硝的重要影響因素,并結(jié)合機理分析了外加電壓、初始濃度、氧含量、水含量對脫硝效果的影響。
2.實驗部分
2.1 實驗裝置
臭氧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脫除NOx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臭氧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脫硫脫硝試驗流程圖
試驗采用一套強電離放電等離子體資源化模擬煙氣脫硝系統(tǒng)進行NOx的脫除,通過減壓閥和氣體流量計控制模擬煙氣流量配比(控制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模擬煙氣在煙道中充分混合。強電離放電生成的大量高能電子通過非彈性碰撞將能量(平均高達10eV以上)傳遞給氣體分子,使氣體分子激發(fā)解離生成O(3P)、O(1D)、N、N2(A)、N(2D)、·OH等活性粒子,這些活性粒子與氣體中的NOX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HNO3。反應(yīng)后的酸霧通過產(chǎn)物收集裝置冷凝收集,試驗過程中的尾氣經(jīng)堿液吸收后排到室外。
2.2 分析測量儀器
本試驗所使用的主要分析測量儀器主要為:NOVA5003-S型便攜式綜合煙氣分析儀;CENTER314型手持式溫濕度儀;KZ810型溫度控制儀;Q3型電壓表等。
3.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1外加電壓對脫硝效率的影響
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其中O2、H2O的體積濃度分別為20.9%、1.8%,O3的體積濃度為186×10-6(V/V),NO初始濃度控制在426×10-6(V/V)~435×10-6(V/V),其余氣體為N2。煙氣溫度控制在30℃,放電頻率設(shè)置為5.15kHz,不同外加電壓對脫硫效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初始濃度條件下,脫硝率隨外加電壓的變化趨勢是完全相同的,且O3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脫硝效率隨著反應(yīng)器外加電壓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由于N2、O2、H2O氣體分子與高能電子碰撞激發(fā)所需要的能量依次降低,當外加電壓在1.8kV至2.4kV之間時,強電離放電電場加速的電子能量不夠高,還不足以大量離解N2分子。此時,隨著外加電壓的增加,高能電子濃度不斷增加, H2O、O2分子被離解生成·OH、O等氧活性粒子,加劇了NO的氧化脫除,脫硝效率提高。當繼續(xù)提高外加電壓,超過2.4kV后強電離放電電場內(nèi)高能電子的能量增加,越來越多的N2分子被離解、電離產(chǎn)生N、N(2D)、N2(A)等。但由于反應(yīng)器內(nèi)含有大量的·OH、O等氧活性粒子,他們會迅速與N、N(2D)、N2(A)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NOX[4]。
圖2 外加電壓對脫硝率的影響 圖3 NO初始濃度對脫硝率的影響
3.2 NO初始濃度對脫硝效率的影響
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其中O2、H2O的體積濃度分別為21.1%、1.8%,O3的體積濃度為186×10-6(V/V),其余氣體為N2。煙氣溫度控制在30℃,放電頻率設(shè)置為5.15kHz,NO初始濃度控制在300×10-6(V/V)~800×10-6(V/V)范圍內(nèi),當外加電壓分別為2.4kV時,NO初始濃度對脫硝效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隨NO初始濃度的增大,NO脫除量的大小符合一元二次多項式。當NO初始濃度較小時,NO脫除量隨其初始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當NO初始濃度達到500ppm左右時,NO脫除量約為315ppm,此時NO的脫除量已接近飽和。因為當氣體濃度很高時,放電電場被極限加強,在同一外加電壓下,輸入的能量達到了飽和,因而高能電子所產(chǎn)生的?OH等氧活性粒子數(shù)量就不再增加,NO脫除率會不斷下降。所以當外加電壓設(shè)為2.4kV,O3濃度為186ppm,含水率控制在2.2%左右含氧率控制在20%左右時,臭氧協(xié)同脫硝效果較優(yōu),對于NOX初始濃度400ppm左右時,脫除效率可達80%以上。
3.3含水率對脫硝效率的影響
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其中O2的體積濃度為20.9%,O3的體積濃度為186×10-6(V/V),NO初始濃度控制在426×10-6(V/V)~435×10-6(V/V),其余氣體為N2。煙氣溫度控制在30℃,放電頻率為5.15kHz,當外加電壓為3.2kV時,不同含水率對脫硝效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含水率小于1.6%時,脫硝效率隨著含水率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當含水率小于1.6%時,主要通過反應(yīng)器產(chǎn)生大量高能電子把N2離解、電離,產(chǎn)生大量N等還原性粒子,脫硝效果以還原為主[5]。
因此,將含水率控制在2.0%~2.4%之間可獲得較好的脫除效率,同時可防止強電離放電區(qū)域濕度過高導(dǎo)致反應(yīng)器擊穿或短路,有助于延長反應(yīng)器的使用壽命。
3.4含氧量對脫硝效率的影響
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其中H2O的體積濃度為1.8%,O3的體積濃度為186×10-6(V/V),NO初始濃度控制在245×10-6(V/V)~255×10-6(V/V),其余氣體為N2。煙氣溫度控制在30℃,放電頻率為5.15kHz,當外加電壓分別為2.4kV、2.8kV和3.2kV時,不同含氧量對脫硝效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外加電壓條件下脫硝率隨含氧量的變化趨勢是完全相同的。由于臭氧的存在,盡管含氧量為0,放電依然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氧活性粒子,反應(yīng)體系中仍是氧化性脫除占主導(dǎo),使得NO被氧化成NO2、NO3等,最終轉(zhuǎn)化為HNO3。
結(jié)論
(1)采用臭氧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產(chǎn)生高濃度活性粒子,整個脫除過程以氧化反應(yīng)為主,大大提高NOx的脫除效率。有效解決了常規(guī)等離子體放電法存在的電子能量低、投資費用大以及脫除效率低等問題。
(2)在最佳試驗條件下:當模擬煙氣總流量為4L/min,含水率控制在2.2%左右,含氧率控制在20%左右,O3濃度為186ppm,NOX初始濃度300ppm,其余氣體為N2,外加電壓設(shè)為2.4kV時,脫硝效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臭氧協(xié)同強電離放電試驗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活性粒子濃度高、氧化性極強。因此本研究具有資源化、綠色無污染、高效率等特點。
參考文獻:
[1] Gaffney J S, Marley N A. The Impacts of Combustion Emissions on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From Coal to Biofuels and Beyond[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1):23-36.
[2] GB-13223-2011.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 北京: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2011:1-5
[3] 杜旭, 孫保民, 肖海平,等. 介質(zhì)阻擋放電條件下添加乙烯對NO氧化影響的試驗研究[J]. 動力工程學(xué)報, 2011, 31(11):882-886.
[4] Moreno Saavedra H, Pacheco M P, Pacheco-Sotelo J O, et 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Nitric Oxide Treatment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J]. Plasma Sci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7, 35(5):1533-1540.
[5] Zhang L, Wang X, Lai W, et al. Removal Dynamics of Nitric Oxide (NO) Pollutant Gas by Pulse-discharged Plasma Technique.[J].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1):171-192.
作者簡介:
郭若軍(1976-)男,漢族,遼寧,副總經(jīng)理,黨員,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環(huán)保能源生產(chǎn)管理和技術(shù)研究。
*項目:鎮(zhèn)江市重點研發(fā)項目-強電離放電羥基自由基有機廢氣防治技術(shù)應(yīng)用研究,SH201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