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陽
【摘要】 目的:觀察重度痔瘡應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術的效果及疼痛應激、肛腸動力學情況。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7月-2018年7月肛腸科手術治療的86例重度痔瘡患者,按不同術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展開外剝內扎術,觀察組展開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比較兩組手術指標、疼痛及肛腸動力學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22.41±5.24)min、出血量(14.06±6.23)ml、肛門功能恢復時間(11.20±2.31)h、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6.22±1.25)d、住院時間(4.02±0.58)d,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VAS評分(2.54±0.25)分,低于對照組的(3.56±0.14)分,且疼痛時間為(2.01±0.52)d,短于對照組的(4.54±1.21)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術后3 d SP、NPY、PGE2含量分別為(7.13±1.82)μg/L、(192.33±30.17)μg/L、(120.90±14.23)pg/ml,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術后1個月MSP(128.34±4.24)mm Hg、MTV(192.65±29.32)ml,均高于對照組,且RRP(6.54±1.32)mm Hg、AIRT(24.63±6.22)ml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重度痔瘡應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術效果確切,手術出血少,創(chuàng)面恢復快,且術后疼痛輕,促進肛腸功能恢復,療效顯著。
【關鍵詞】 重度痔瘡;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術; 疼痛應激; 肛腸動力學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0-00-02
痔瘡為肛腸科病癥,是指直腸下端肛墊病理性肥大,發(fā)病群體廣泛。按發(fā)病部位,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其中內痔較為多見,是指肛管血管墊的血管從、支持結構、動靜脈吻合支出現病理性的移位或變化,臨床癥狀包括便后間歇出血、排尿困難、脫出等,當伴發(fā)感染、嵌頓、血栓,則會加劇疼痛[1-2]。內痔共Ⅰ、Ⅱ、Ⅲ、Ⅳ 4個分度,其中Ⅲ~Ⅳ為重度,需接受手術治療。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通常用于Ⅲ、Ⅳ度內痔,或保守治療無效的Ⅱ度內痔、環(huán)狀痔的患者,亦適用于直腸黏膜脫垂治療。為此,筆者所在醫(yī)院選取2012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重度痔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PPH手術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7月-2018年7月肛腸科手術治療的86例重度痔瘡患者,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痔瘡,依據《肛腸科常見病診療實踐》符合重度痔瘡診斷標準,腹壓增加后腫物脫出肛內,便血,且排便時痔核脫出肛外,肛鏡檢查可見齒線上方纖維化,伴黏膜隆起[3];Ⅲ~Ⅳ度內痔或外痔,血常規(guī)、肝功能檢查均正常,符合手術要求。排除標準:手術禁忌、麻醉藥過敏、合并嚴重感染病癥、肛腸癌病、環(huán)狀脫垂痔、直腸黏膜脫垂、妊娠或哺乳期、嚴重系統(tǒng)疾病等患者。按不同術式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男女比例24∶19;年齡36~71歲,平均(52.14±0.25)歲;病程6~16個月,平均(10.21±0.26)個月。對照組43例,男女比例20∶23;年齡39~74歲,平均(55.04±0.36)歲;病程6~19個月,平均(10.54±0.5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zhí)行,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展開外剝內扎手術:取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麻醉,消毒會陰,擴肛充分,借助組織鉗將暴露痔核牽出,向上剝離痔核至齒狀線0.5 cm處,游離、切除后,電凝止血,內外痔均切除。觀察組展開PPH手術:選用PPH01型號圓形痔吻合器,準備帶線器、肛鏡縫合器、環(huán)形肛管擴張器;擴肛,再置入環(huán)形肛管擴張器,固定后縫合,內栓取出,在擴張器套管內放置脫垂黏膜,隨后在齒狀線4 cm處放置肛鏡縫扎器,順時針縫合1或2圈,再旋開圓形痔吻合器,荷包縫扎,經側孔末端引起帶線器縫線后打結,套管置入肛管后,圓形痔吻合器置入時,縫線適當收緊或牽拉,待脫垂黏膜落入套管,切除、縫合黏膜下層、直腸下端黏膜,吻合器在術中關閉20 s,止血,隨后打開部分吻合器,緩慢取出,若有活動性出血,進行縫扎、止血。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功能恢復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2)疼痛情況: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疼痛應激指標。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評分越高,提示疼痛越重[4]。取兩組術后3 d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取血清,ELISA法測定P物質(SP)、前列腺素E2(PGE2)、神經肽(NPY)。(3)肛腸動力學:應用水灌注式消化道壓力監(jiān)測儀檢查術后1個月的最大肛管收縮壓(MSP)、直腸靜息壓(RRP)、直腸耐受最大容量(MTV)、直腸肛管反射抑制閾值(AIRT)。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SPSS 21.0軟件計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各項手術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