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
時下有句特別流行的話:世界正在獎勵終身學習的人。
我有一個“警花”好友,業(yè)余時間一直在學習古典文學課、心理學課,還多次給我推薦好的課程。好友T報了一個網(wǎng)課叫“光的研習”,幾個月下來,不但照片拍得每每讓人叫好,她自己也深得攝影藝術之精髓——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
我們從小就知道高爾基的那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這句話在我上學的那些年,不曾有所感覺。倒是工作以后,尤其是這些年來,常常感同身受,深有體悟。于是感嘆:原來中年之后,才是學習的巔峰時刻。
就我個人而言,從小學到大學,學過的東西現(xiàn)在看來不過是皮毛、枝杈,為了一紙文憑和基本生存需要。而更多、更深入的學習,是在工作之后,尤其是在當下。如果學生時代是——學海無涯苦作舟;那么中年之后當是——學海無涯樂作槳。
有句話說:“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我想那指的是日復一日不斷重復昨天的人,是不學習、不提升自己的人。而那些善于學習、提升自己的人,則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拿著在高中或大學學到的知識和文憑去適應社會,顯然會被淘汰。就算沒有高科技、人工智能,你也會被那些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的人所替代。由此可見,終身學習才是我們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可喜的是,我發(fā)現(xiàn)身邊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重新?lián)碛辛艘粋€共同的身份——學生。他們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人了,有的甚至更年長,但無一例外,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便捷,善用碎片時間,學習方方面面的知識。有的是為事業(yè)精進;有的為了轉(zhuǎn)型,告別不喜歡的職業(yè);還有很多只為愛好、樂趣,結(jié)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傊际菫榱俗屪约旱娜松省?/p>
所以,“上課”正成為時髦的事情,課堂也不再是一個有限的空間,而知識付費的熱潮方興未艾。許多課程都是碎片化知識的梳理,也許會對我們某個時期產(chǎn)生一些助益,但是要想徹底改變,讓自己的生命脫胎換骨,我們還要從思維方式入手,從增長智慧著眼。
學習就是給自己的最好投資。我反對附庸風雅、急功近利式的學習,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增長智慧。
如果人生分上半場、下半場,上半場注重生存技能的學習,下半場就要關注生活藝術的修養(yǎng)。有時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錯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人到中年,更要注重生活美學以及智慧修煉的學習。
有人說:學習是碎片化時代的自我救贖;有人說:學習能緩解焦慮,增進競爭力。無可置疑的是,學習力已經(jīng)成為一個當代人的硬本領、真功夫。
而中年的確是回爐再造的大好機會,鍛造的是智慧和修養(yǎng)。如果你想尋找能夠帶來豐厚回報的成長機會,眼下即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其實,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你是被獎勵還是被淘汰,結(jié)局最終都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