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增廣賢文》中有句話:“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焙苄蜗蟮卣f明了貪小便宜的害處。春秋時期,晉國旁邊有個小國叫仇繇。晉國大夫智伯瑤想攻打它,然而道路險阻,戰(zhàn)車無法通行。他就鑄造了一口銅鐘送給仇繇國君主。這口鐘非常大,要用兩輛車并在一起才裝得下。仇繇國必須修筑一條大路,大鐘方可抵達(dá)。仇繇國有位大臣,叫赤章曼枝,勸國君不要接受禮物。他說,智伯瑤為人貪婪、不講信譽(yù),他一定是想吞并我們仇繇國,但礙于山川險阻無法進(jìn)軍,所以鑄造了大鐘送給您,使您不得不修橋鋪路來迎接大鐘,他的大軍就可尾隨而至。仇繇國君沒有接受赤章曼枝的意見,果不其然,仇繇國就這樣被智伯瑤的軍隊滅掉了。
晚唐詩人李群玉在《放魚》中寫道:“早覓為龍去,江湖莫漫游。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鋸鉤?!辈还茏鋈诉€是做事,都應(yīng)該學(xué)會慎獨、慎微,自覺抵制誘惑。須知,有時別人啖以重利,香餌恰恰是毒餌。
(摘自《文史博覽,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