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裕爾
古時有兩位天下有名的儒士均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信條。儒甲喜歡飲酒,但特別不喜歡吃魚。儒乙正相反,無比喜歡吃魚,但特別討厭喝酒。
一日,儒乙到儒甲處做客,滿桌子菜肴異常豐盛,就是沒魚。偏偏儒甲又頻頻舉杯勸酒,弄得儒乙心里老大不高興,實在忍不住就問儒甲,說你這地方有河靠海,為什么沒有魚啊?儒甲回答,有啊,青魚草魚魴魚鯉魚,啥魚都有??!儒乙說,那桌上為何沒有???儒甲回答,我不喜歡吃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儒乙默然不語。又一日,儒甲到儒乙處做客,上桌一看,滿桌魚鮮而獨獨無酒,就不高興了。儒乙解釋說,我不喜歡喝酒,就沒給您上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而我喜歡吃魚,所以做了滿桌子的魚來和你分享。儒甲聞到魚腥味嘔吐而逃。自此,兩位名儒再無來往。
其實,他們在信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時,還走向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已所欲,施于人,邏輯地認為,自己喜歡的對方或別人自然也會喜歡。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是,不能老想自己,而完全不考慮別人。這樣的人與人關(guān)系、國與國關(guān)系只能是越走越遠。
(摘自《學(xué)習(x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