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穎 吳永婷 王玥
摘? 要:隨著安徽省經濟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統籌工作的不斷推進,環(huán)境問題,尤其是農村環(huán)境問題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該文依據安徽省內其有突出代表的自然村實地調研成果及其系統數據,分析了農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并基于現行安徽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提出了綜合性建議,以期推動安徽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進程,促進美好鄉(xiāng)村建設。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建議;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X799.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1-0135-3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constantly promo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herefore, according to Anhui province selected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llage fiel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subsequent system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current Anhui rural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model, lis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garbage disposal and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Living garbage;Problem;SuggestionAnhui province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的數量也不斷激增,垃圾構成比例正在迅速發(fā)生變化。在過去,農村生活垃圾以廚余垃圾為主,而現在,廢紙、塑料以及廢電池等垃圾已成為了農村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多數垃圾不易被自然分解,從而給土地帶來了更大的承載壓力和污染隱患。
2018年國務院印發(fā)了《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關于全面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意見》,強調將農村垃圾治理作為重點任務。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安徽省于2019年1月10日出臺了《安徽省農業(yè)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zhàn)實施方案》,文件要求各市、縣強化污染治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實現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突出重點,強化舉措,補齊農業(yè)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短板。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全省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 全省農村垃圾處理現狀
據安徽省第3次全國農業(yè)普查數據顯示,安徽省83.9%的農村生活垃圾是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處理的主要流程為:戶集-村收集-鎮(zhèn)轉運-市縣處理。首先設置垃圾臨時集中點,主要是在村民住所附近選取合適的位置投放簡易經垃圾分類設置的垃圾桶、箱、池或其他形式的一線垃圾收集設施,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到戶的垃圾集中措施。在村民按照村規(guī)民約的要求將生活垃圾投入設置的垃圾收集點后,清潔人員將垃圾移送到村部垃圾集中點,再由第3方承包公司對垃圾進行轉運到市縣里進行最后的分揀和處理。
3 農村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垃圾桶擺放位置與數量不合理 調研中發(fā)現,大量村民對垃圾轉運模式中第1步垃圾的戶集中垃圾箱的投放數量及距離有很大的意見,認為其設置的數量、投放距離不合理,這不僅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情況下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一些村民的住址距離垃圾收集點過近,在盛夏遇上易腐垃圾,難聞的氣味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起居,而另一些距離收集點較遠的村民則反映,丟垃圾要跑到數百米甚至更遠的距離外去,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尤其遇上極端天氣,村民們不會選擇為了丟個垃圾而特意外出。由此一來,垃圾收集點便形同虛設,垃圾仍堆積在住處附近,垃圾收集的失當使村民生活深受其苦。另外,農戶調研對象中的各村落并非都具備村內垃圾初步自處理的基礎設施。在垃圾到戶收集的階段完成后,農村生活垃圾會有專門清潔人員去村內設置的各垃圾收集點收集已完成初步收集的垃圾,并將其集中到村落中總的垃圾集中點以待轉運。而在垃圾轉運前,這些垃圾被暫時堆積在村部垃圾集中點,一般是由水泥筑成的大型垃圾池。
3.2 農村居戶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 由于多數村落的垃圾收集在第一步中雖然按能否回收的標準對垃圾設置簡單分類,但在實際生活中,村民們往往很難做到對垃圾種類完全準確的分辨、具備每次丟棄垃圾都完全自制的分類意識。如表1所示,在受訪村民中具有分類意識并實際做到的占比僅有20%。故在垃圾收集到村落時,不同類垃圾的混雜仍然給垃圾處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給農村垃圾在轉運前所要推進的村落簡易處理過程增添了難度。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村落并不具備這一處理程序所要具備的設施條件,以致在垃圾轉運前,垃圾集中點的垃圾混雜,當遇上轉運不及時的情況時,嚴重影響到周邊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