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注:這首詩作于王籍任湘東參軍時游會稽若耶山下的若耶溪之時。
【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
一鳥不鳴山更幽。
注:這首詩是王安石在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時的所見所感。
1.“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兩句中,各有哪一個字用得妙?為什么?
2.請賞析“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的“繞”或“弄”字。
3.《入若耶溪》寫了哪些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遇與情懷?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的概括。
4.王安石認為,與其“鳥鳴山更幽”,不如“不鳴山更幽”。你怎么看?
1.“生”與“逐”。詩人運用擬人化手法,將云霞、陽光人格化,飽含著對若耶溪的柔情蜜意,以突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繞”字寫出了澗水在竹林間靜靜流淌的情態(tài),表達了作者對鐘山美景的流連之情。“弄”字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竹林西邊草地上,花草隨風頻頻舞動、款款弄姿的情態(tài),表達了作者對鐘山美景的喜愛之情。
3.詩人在前三聯(lián)中描寫了小舟泛溪、水天一色、云霞出岫、陽光逐流、蟬鳥和鳴等景色,刻畫出一個幽靜的藝術(shù)境界,繼而第四聯(lián)直抒胸臆,詩人因“悲倦游”而“動歸念”,表達了對幽靜恬淡的歸隱生活的向往之情。
4.我覺得王安石的話有道理。本詩寫于他隱居鐘山的時候,雖然他退出了政治舞臺,但內(nèi)心并不平靜,過去的成敗利鈍,當今的朝政得失,還時時縈繞于心懷,這種心態(tài)必然在詩中有所表現(xiàn)。所以,“一鳥不鳴山更幽”就不單純是描寫山中的幽靜,更重要的是表達詩人內(nèi)心的沉寂和對寂寞的不滿,以及對喧鬧春天的期待。一個“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地表現(xiàn)出來。
(1)描寫鳥鳴的古詩詞積累。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眉鳥》【宋】歐陽修)
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聽百舌鳥》【唐】王維)
頻嫌海燕巢難定,卻訝林鶯語不真。(《賦百舌鳥》【唐】嚴郾)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詠鳥》【唐】李義府)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唐】杜甫)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唐】孟浩然)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唐】王維)
(2)請給下面空白處填上鳥的名字。
A.春天,仍然乍暖還寒,玉蘭花吐露寒苞,半遮半掩,_______站立在枝頭鳴叫著,提醒著人們這個季節(jié)的到來。聲音深邃,直達我的內(nèi)心深處,那一幅時刻印在我腦海中的畫卷又活了起來。
B.成群的_______已在灰朦朦的晨曦中,穿梭在農(nóng)家院子里熱熱鬧鬧地開始覓食,跳躍的爪子聲雨點一般,稍有一點響動,呼啦一聲,盤旋飛到崖背的酸棗枝上,眼巴巴地盯著豬槽里的那點米粒喳喳叫著。
C.在咕呼咕呼的斑鳩聲中,旭日冉冉升起。_______偏著腦袋,在樹木上東瞅瞅,西瞧瞧,長長的尖嘴在樹枝上,嘟嘟,嘟嘟嘟,啄擊一串響亮的響聲。
D.幾只胸白似錦,背黑如墨,臉俊口俏的_______飛來,使沉寂的田野、村莊頓然有了生機。幾只_______或飛或停,或呼朋喚友,或翩然起舞,一舉一動都是一幅絕不雷同輕靈活現(xiàn)的藝術(shù)剪影,一啼一叫都會給人們帶來一陣子的驚喜和興奮。
參考答案:布谷鳥、麻雀、啄木鳥、喜鵲、喜鵲
靜聽鳥鳴
◎劉德福
世界是靠鳥聲喚醒的,這句本身就有些玄妙的斷語其實解釋了一個真理:一個能接納鳥聲的人,必然是一個敏感的人,一個生命中有詩意和慧根的人。
聽一聽鳥鳴吧!這種透著細瓷的質(zhì)感的聲音清清脆脆地傳過來,我們的心靈也許會得到清泉般的慰藉。比如麻雀,這種平民化的鳥兒,對音樂充滿了好感,總能在起飛的瞬間“嗡”地彈響樹枝,假若它們能有機會落在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劃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說的。它也許在用聲音向人們昭示一個真理:它們是自然最親密的伙伴,它們是永遠快樂的音源。每當我聽到了那些帶著泥土清香和自然氣息的民歌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鳥鳴,自己的心靈就有了一種歸屬感和寧謐感。
《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名篇是從一種叫雎鳩的鳥的叫聲開始的,那是一種令少男少女的心靈無限沉醉的聲音,應和著人們心中對愛情的渴望,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其實,鳥的叫聲何止是啟迪愛情的音樂。我居住的小區(qū),院子里有許多大樹,都上了年紀,可鳥兒才不管這些,它們的近親就是樹,是最有自然味道的大樹。我聽聞小區(qū)里一聲聲“咕咕咕”的鳥叫,往往都是清晨五點鐘的時候,仿佛還是在睡夢的邊緣。突然,一聲清脆的鳥叫刺激了我的神經(jīng),緊接著又是兩聲,那聲音一抑一揚,像是從半空里直落下來的,又倏地躥上去,那撩人心弦的顫音讓我既驚奇又驚喜。起初,一聲兩聲高高的叫聲,像是一個勤勞的母親叫起貪睡的孩子,接著是斷斷續(xù)續(xù)低低的沉吟,像是孩子在嘀咕,對母親表示抗議,可過不了幾分鐘,鳥兒們的合唱便開始了,高低起伏的鳥鳴齊發(fā),似交響樂響起,這也許是一個鳥的家庭開始了一日勤勞的勞作。
每個清晨我都靜靜地聆聽鳥鳴,享受鳥聲如歌如洗。仿佛蒼茫的歲月中,生命的某個被遺忘的角落,一種隱藏的神秘天籟被喚醒了,在自己身體中彈奏如泉水叮咚,柔柔的,軟軟的,嫩嫩的,讓人整個生命隨之清澈、豐富、明快起來。自己一整天就如早春新生的嫩綠樹葉,迎風搖擺,青春奔放,生機無限。
鳥聲啁啾,聽起來格外的清新悅耳,仿佛是城市中的一段奇遇。鳥聲如洗,聲聲入耳,讓人在靜謐的氛圍中遐思無限。鳥兒似乎是遠方森林的使者,它們的呢喃聲如此溫馨、親切,帶來了樹木、花草和泥土芬芳的氣息。鳥聲入耳之際,將美麗的大自然推入我們的視野,讓自己也變幻成了曠野中的花草樹木,與自然合為一體,生命徹底地返璞歸真。
靜聽鳥鳴。如果我們失去了故鄉(xiāng)的原野,也許會在鳥鳴聲里,收獲一種寧靜樂園。只要心靜,你的耳邊一定會充滿著清脆的鳥鳴聲。鳥鳴是自然和心靈的連通器。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從一個路口抵達另一個路口,從一家的房頂?shù)诌_另一家的房頂,從一方樹叢抵達另一方樹叢,從一個村莊抵達另一個村莊。由是,這鳥聲也能迅速地從一顆心靈抵達另一顆心靈,只要我們心中都有一種靜聽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