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衣沒有那么紅
雨微
周朝時,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時人認為,玄、纁二色象征天地并存,最為尊貴,是以婚服通常選用黑色打底,鑲以紅邊,也表現(xiàn)了周朝人對天地玄黃的敬畏之情。秦漢婚服延續(xù)周禮,也以玄、纁二色為基調(diào)。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盛行,追求“以無為本,返璞歸真,清新淡雅”的境界,所以那時比較崇尚白色,在婚服的選擇上也是以白色為主。
唐朝婚服既保留了秦漢時期的莊重感,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新郎服飾以緋紅為主,新娘則著青衣,這就是成語“紅男綠女”的由來。這樣的時尚一直延續(xù)到宋朝,就連當時的皇后在許多重要場合也大多挑選青色服飾。
明朝的婚服和唐朝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是“綠男紅女”,新郎著青色的狀元服,新娘著真紅對襟大袖衫、紅羅裙,假鬢花鈿。清朝主要沿襲了明朝的傳統(tǒng),只是樣式多為旗袍,男女都開始著紅色服飾。而紅色作為中式婚禮的習俗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份子錢出自朱元璋
字媒體
提起份子錢,很多人都覺得好像自打懂事以來,大人們都是這樣相互隨禮的,仿佛這個傳統(tǒng)已經(jīng)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然而在明清之前,古人并沒有隨份子錢的習俗。
朱元璋立國不久就對“鄉(xiāng)飲酒禮”制度進行重新修訂,并把鄰保相助的精神寫進了制度里, “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立法……其婚姻喪葬有乏,隨力相助?!币馑季褪?,如果哪個窮人家要娶妻生子了,那么鄉(xiāng)里就要合力救濟一下,最好這家提供一點被褥、那家提供一些吃食,今日你幫助別人渡過難關(guān)了,日后自家有紅白喜事時別人也會幫你一把。慢慢地,這個規(guī)定逐漸演變?yōu)殡S份子。清末時,隨份子才發(fā)展為必不可少的婚慶禮節(jié),那時家家都有一本禮簿,每逢接到婚嫁請?zhí)鸵凑召~目中的數(shù)字出份子。
雖說隨份子這個習俗傳承自明清,但上升至人情債還是近百來年的事情。份子錢剛出現(xiàn)時就是一種帶著祝福的民間融資,然而后來就成了沉甸甸的包袱。
晚清就有清潔工
王笛
從晚清起,警察局開始雇用街道清潔工,他們穿著前后寫著“清道夫”三個字的制服,工具是一輛手推車、一個柳條編的籃子和一把掃帚。所有家庭必須在七點鐘清道夫收垃圾和清掃街道之前把垃圾拿出去,清道夫把收集的垃圾運到指定的地方。
當時清道夫的社會地位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低,因為是被警察雇用的,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是“官方雇員”。1914年《國民公報》的一篇以“清道夫之惡焰”為題的報道,指責了一個“欺壓人民”的清道夫。文章說,一個清道夫推著垃圾車在街上橫沖直撞,撞倒了一個婦女和她的小孩,他不但不道歉,還破口大罵。他的行為激怒了居民和行人。該報道也憤然說: “清道夫何人?不過巡警部分之走卒耳。
當然,這個報道是想要抑惡揚善,但字里行間仍流露出對清道夫的歧視。如果真是一個“官家人”在公共場所耀武揚威,不知這位作者是否也會同樣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