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yè)家長需做好配合工作
近來,一則關于上海市樹德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yè)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fā)了社會廣泛熱議。校長梁青云向記者展示了這份特別制定的、印刷在《樹德作業(yè)本》首頁的“家務清單”,其作業(yè)記錄上則印制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主要是鼓勵學生在家中尋找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大多數(shù)孩子不做家務的原因是家長“不讓做”,認為“孩子要做作業(yè),沒有時間”;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會做家務”,直接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督促學生“做家務”,光靠學校的教育計劃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們重視起來,配合學校的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边@是在我國流傳甚廣的《朱子家訓》開篇的第一句話,再有諸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之類的故事,足見古人對“家務活”的重視。
然而,讓人憂心的是,據(jù)5月14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報道,小學生不會剝煮熟的雞蛋、不會拿掃帚掃地,大學生讓家長定期到校洗衣服、請家政公司來宿舍搞衛(wèi)生……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里,勞動無足輕重。因而,在當前“崇尚分數(shù)、崇尚快樂”的青少年不少缺乏勞動概念,不僅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更缺乏自我勞動的習慣和意識。于是,上海一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yè)格外有正向作用,這個可以有,也一定要有!而這讓眾人充分領略到了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先進教育理念。
在筆者看來,家務活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的,雖說不一定和“掃天下”“治國平天下”等同起來,但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自理能力和對勞動的態(tài)度。家務活也應該從娃娃抓起,這不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反而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對孩子和家庭都大有裨益。須知,今后孩子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學習之間的競爭,還在于身體和家務活之間的競爭。因為身體不好和家務活大都不會干的是“廢材”。家長很忙,孩子的時間也不充裕,可是做家務的時間總是有的,關鍵是重視不重視。
首先,我們不應該把家務活看做單調無趣的苦活累活,否則心里就會抗拒。做家務實則是熱愛生活的具體體現(xiàn)。熱愛生活,自然而然就能熱愛周圍的環(huán)境。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之一,為什么不把家打掃整理得舒舒服服呢?生活學習在一個潔凈溫馨的環(huán)境里,當然要比生活在一個臟亂差的環(huán)境里讓人開懷。
其次,大人孩子一起動手做家務,也是家庭成員共同勞動、交流溝通的良好時機。家務活并非繁重的體力活,人心齊,泰山移,花不了太長時間。家長洗蔬菜,孩子煮米飯,吃完飯后孩子洗碗筷,家長擦洗桌子;孩子幫著盛飯、拿碗筷,煮菜時在一旁幫忙……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
更為重要的是,在參與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了“環(huán)境衛(wèi)生,人人有責”,自己對這個小家環(huán)境負有共同責任,是一個維護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坐享其成者,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的好習慣:自己整理自己的書桌、房間,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勞動光榮”并非“誰家請得起保姆誰家就有面子”。勤做家務會做家務是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同一屋檐下的人應該都能動手做這些事情,而且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也要讓孩子一定參與進來,這是他們學習生活的課堂之一。而這也正如梁校長所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則能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感,這就是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很有教育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