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朗絲·多特維爾
與植物交流
1966年2月2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審訊專家克利夫·巴克斯特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然后前往位于紐約曼哈頓的實驗室。那段時間,他正在研制測謊儀:如果被測人誠實回答問題,測謊儀屏幕上的線條則保持平穩(wěn);但如果他說謊,即使受過專業(yè)訓練,也難免會因為擔心謊言被識破或過于興奮而產(chǎn)生情緒上的波動。此時,一旦情緒稍有波動,測謊儀屏幕上的線條就不再保持平穩(wěn)。
那天早上,巴克斯特突然對他那棵枝葉細長的龍血樹產(chǎn)生了興趣。在給龍血樹澆水時,他的腦袋里突然閃過一個問題:水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進入植物體內(nèi)呢?于是,他把測謊儀的電極分別接到龍血樹的兩片葉子上,但沒想到在水壓的作用下,電流計竟有所反應(yīng)。龍血樹因此代替謊言被測者讓測謊儀在紙上留下了線條。這么說來,植物也有情感?巴克斯特把葉子一端放進咖啡里,但這次測謊儀什么反應(yīng)也沒有。
或許,需要更大的刺激,比如說,用火燒葉子的另一端。巴克斯特剛想到這個主意,就看到測謊儀屏幕上的線條向四面八方波動。于是,他立刻跑去秘書的辦公室里取火柴。回來時,紙上的線條波動變得更大,龍血樹似乎感受到了恐懼。巴克斯特又進行了一次驗證:他把火柴放回秘書辦公室,回來時,看到紙上的線條已經(jīng)恢復(fù)平穩(wěn)。然后,他又去取回火柴,點燃一根,靠近植物的葉子。線條立刻開始劇烈波動,這與人在極度驚恐狀態(tài)下造成的波動幅度簡直一模一樣。突然,線條消失了,龍血樹似乎就像人一樣因驚嚇過度而暈厥了。巴克斯特對龍血樹這種不可思議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繼續(xù)開展研究。不久后,他發(fā)現(xiàn)龍血樹只會根據(jù)他的真實意圖作出反應(yīng):當他設(shè)想去傷害它但實際并不會付諸行動時,測謊儀的線條始終保持平穩(wěn)。
巴克斯特多次通過實驗向觀看者證明這種情感反應(yīng)不是人為的操控,而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自然現(xiàn)象。實驗都在擺放兩棵綠色植物的封閉房間里進行。他先用眼罩遮住6位志愿者的眼睛,然后讓他們從帽子里隨機抽取折疊好的紙條。在其中一張紙條上,他事先寫好了指令:破壞其中一棵植物。6位志愿者先出去,然后輪流走進房間,取下眼罩,打開紙條查看,再將之折疊好放入口袋,戴上眼罩,走出房間。最后,其中一棵植物被連根拔起,但沒人知道誰是主謀。巴克斯特將儀器的電極接到另一棵植物的葉子上,然后讓6位志愿者依次從它身邊走過去。當主謀經(jīng)過時,這棵植物就變得驚慌失措。
紐約警察也參與了這項實驗。在有植物存在的犯罪現(xiàn)場,巴克斯特先將儀器的電極接到植物的葉子上,然后讓嫌疑人一個接一個地從它身邊經(jīng)過。如果其中有人經(jīng)過植物時,線條突然開始波動,警方便將他鎖定為重點懷疑對象。而調(diào)查結(jié)果往往證明,這個人就是罪犯。當同伴慘遭別人破壞時,植物也會有同樣的情緒波動?;蛟S,植物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對任何暴力行為都能過目不忘。巴克斯特用眼睛觀察,用大腦思考,進行分析,力求客觀。但他的實驗存在不可控制的因素:決定的本能性。
在巴克斯特的啟發(fā)下,很多研究人員嘗試測試植物是否會對預(yù)謀中的事情有所反應(yīng),但結(jié)果并未如期所料。事實上,植物只會對人的意圖作出瞬間反應(yīng),但對推理構(gòu)思始終無動于衷。植物和人類之間是否存在著瞬間心靈感應(yīng)呢?西方科學界認為這一假設(shè)極其荒謬,但普通百姓大多覺得還挺有道理。
準確報時……
如果你的手表突然壞了,而你剛好又在馬來西亞中部地區(qū)的話,不妨去向星果木(學名:Dillenia suffruticosa)求助吧。只要稍加留意道路兩旁,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小型灌木的蹤跡。如果星果木的花芽開始綻放,變成一朵朵美麗的黃色小花,那就代表才凌晨3點。如果花瓣開始掉落,那就代表已經(jīng)到了下午4點。36天后,等到果實成熟,它們也會報時。如果果實紛紛開裂,彈出種子,那就代表現(xiàn)在是凌晨3點。說到循規(guī)蹈矩,冠軍的頭銜非星果木莫屬。在長達50年的生命旅程中,星果木“守時”的習性始終不會改變。
天堂的牛角
當你漫步在博若萊的山區(qū),看到周圍冷杉林立,昏暗靜謐,可曾有想到它們來自遙遠的美洲呢?英格蘭植物學家大衛(wèi)·道格拉斯在美洲發(fā)現(xiàn)這種樹木后于1827年將之送往倫敦。冷杉因此取名Pseudotsuga douglasii,意為“道格拉斯杉”。抵達英國后,冷杉很快成為森林里的新星:因為生長速度非常快,所以能比歐洲同類樹木產(chǎn)出更多的木材。但是,道格拉斯卻無福享受冷杉的功績。五年后,他前往夏威夷群島采集植物標本,不慎掉入檀香山附近的捕獸陷阱。這一陷阱專門為捕捉野牛而設(shè)計,非常高效,連體型龐大的野獸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年僅35歲的道格拉斯就這樣意外離開了人世。
從繩索到違禁品
從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五月風暴和美國“權(quán)力歸花兒(flower power)”反戰(zhàn)運動開始,吸食大麻就被認為是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大麻的學名為Cannabis,不同的用途使之游走于天使和魔鬼之間。1937年,美國正式禁止種植大麻。之所以禁止種植大麻,除了出于道德上的考慮,更多是為了不讓尼龍產(chǎn)業(yè)受到大麻這種植物的威脅。要知道,千百年來,大麻纖維一直被用于制作繩索和細繩。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就已經(jīng)開始用大麻纖維來制造繩索。經(jīng)過紡織處理后,大麻纖維變成了布料,從此誕生了牛仔褲。第一本《古藤堡圣經(jīng)》和第一張美元都用麻紙印刷。在法國,麻料貿(mào)易曾興盛一時,馬賽甚至將其港口取名為“Cannebière”,意為“大麻”。但隨著人造纖維的迅速發(fā)展,大麻逐漸從鄉(xiāng)村的種植區(qū)消失了。不過,幾年前,大麻種植又開始在法國流行起來,主要用于服裝、隔熱絕緣、飲食等行業(yè)。但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四氫大麻酚(簡稱THC)的含量不可超過2%。四氫大麻酚是一種會讓人莫名其妙傻笑的物質(zhì)。
(責編:栗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