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俏言
枕作為宋、金、元瓷器中的重要品種,南北方各大窯場幾乎都有生產(chǎn)。磁州窯系作為燒造瓷枕的主要窯場,不僅品種豐富,裝飾題材更是包羅萬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極高的藝術(shù)水平。
2018年4月,河北博物院與河北省古陶瓷學(xué)會(huì)共同舉辦了“磁州窯瓷枕精品展”,展出的80方瓷枕全部來自河北省古陶瓷學(xué)會(huì)會(huì)員的藏品,代表了河北民間瓷枕類收藏的最高水平。此次展出的瓷枕主要以河北漳河流域(觀臺、冶子)、滏陽河流域(彭城、臨水)一帶窯場的產(chǎn)品為主,此外也有少量山西、河南磁州窯系窯場的產(chǎn)品。展覽以裝飾題材的不同,分為花鳥蟲獸、人物故事、詩詞文字三個(gè)部分,時(shí)代涵蓋宋、金、元三個(gè)時(shí)期,其中以金元時(shí)期的產(chǎn)品最多。
花鳥蟲獸
花卉是磁州窯裝飾紋樣中應(yīng)用最廣泛、數(shù)量最多的裝飾紋樣。展線排頭的第一件展品是珍珠地劃花草葉紋葉形枕,枕前低后高,邊緣微卷,枕面劃刻圖案化的花卉紋,紋飾空隙處戳印密集的小圓圈。與此枕造型相同的還有一件篦劃花折枝牡丹紋枕,枕面劃刻折枝牡丹,碩大的花頭在上,下面是肥大的葉片,紋飾空隙處用篦狀工具劃出篦紋。葉形枕在觀臺窯主要流行于北宋時(shí)期,是河北磁州窯瓷枕中時(shí)代較早的一種枕形。
兩件折枝花卉紋枕,一件采用白地黑花,在白地上直接用黑彩繪畫,這是磁州窯最常見的裝飾技法。底部戳印“張家造”款。另一件采用黑地白花,先用黑彩勾勒出花紋輪廓,然后將花紋以外的地子涂黑。枕面大面積的黑色與白花形成鮮明對比,使花紋顯得格外醒目突出。
磁州窯瓷枕花卉圖案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各種花草、瓜果都有表現(xiàn)。圖5是一件纏枝瓜果紋腰圓形枕,枕面飾纏枝瓜果,枝繁葉茂,果實(shí)累累。紋飾主體輪廓用黑彩繪出,葉脈及瓜果上的紋路用細(xì)線劃刻,沿枕面邊緣劃刻兩條細(xì)線為框。圖6是折枝蓮紋腰圓形枕,枕面中心用黑彩繪蓮花和茨菇,沿枕面邊緣用細(xì)線劃出如意形開光。這種在白地黑花裝飾的枕面上用細(xì)線劃刻邊框的手法,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窯場,而河北同類瓷枕的邊框通常是用一粗一細(xì)兩條黑線繪出。
磁州窯禽鳥類紋飾中水鳥的比例很大,有仙鶴、鷺鷥、大雁、鴨、鵝、鴛鴦等??梢姰?dāng)年漳河、滏陽河流域水源充沛,湖河密布。圖7是鷺鷥荷葉紋如意形枕,鷺鷥單腿獨(dú)立回首后望,身后是一叢蘆葦和兩片荷葉。底部戳印“張家造”款。同類題材的枕在磁縣磁州窯博物館也有收藏(圖8)。蘆雁在磁州窯禽鳥類圖案中比較多見,圖9是蘆雁紋如意形枕,一只大雁口銜蘆枝振翅飛翔,畫面簡潔生動(dòng)。底部戳印“張家造”款。這類瓷枕在磁縣磁州窯博物館、峰峰礦區(qū)磁州窯歷史博物館以及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等皆有收藏(圖10)。水鳥中比較常見的還有仙鶴,圖11是一件山西窯場燒造的雙鶴紋腰圓形枕,兩只仙鶴前后呼應(yīng),注視著水中游動(dòng)的蝌蚪,用筆簡潔凝練,畫面如同剪紙一般別有韻味。繪仙鶴的瓷枕河北觀臺窯也有燒造,河北博物院、磁縣磁州窯博物館皆有收藏,畫面簡潔生動(dòng),線條之優(yōu)美令人嘆為觀止(圖12)。
圖13是一件竹雀紋如意形枕,竹枝上一只山雀聚精會(huì)神地盯著竹葉上的蝸牛。底部戳印“張家造”款。在宋金瓷器紋飾中,描寫昆蟲的畫面唯磁州窯最多也最為生動(dòng)。圖14是一件蜻蜓花草紋八角形枕,花草叢中一只蜻蜓展翅飛翔,翅膀上的紋路清晰可見。底部戳印“張家造”款。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瓷枕中也有一件蜻蜓花草紋枕,畫面幾乎完全一樣,只是枕形為如意形(圖15)。
圖16是一件“封諸侯”八角形枕,花草叢中一只蜘蛛在地面爬行,上面是一只振翅飛翔的蜜蜂。枕底部戳印“張大家造”款。在這組圖案中,“蜂”與“封賞”的“封”諧音,“蛛”與“諸侯”的“諸”諧音,合起來寓意“封諸侯”。這種刻意組合的畫面已非單純的裝飾紋樣,而是寓含吉祥寓意的圖案。
圖17是一件 “花燭”八角形枕,三簇竹葉托起一個(gè)“花”字,利用“竹”與“燭”的諧音,寓意“花燭之喜”。底部戳印“張家造”款。磁州窯瓷枕中還見有竹葉托“壽”字的圖案(圖18),利用“竹”與“祝”的諧音,寓意“祝壽”。
虎、獅等獸形枕以及以虎為紋飾的枕在磁州窯中也占有不小比例,此次展出的此類瓷枕共有8件,占了展品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圖19是一件臥虎形枕,腰圓形枕面上繪折枝蓮花。底部墨書“大定五年二月十日□□太原”十二字。這類虎形枕傳世數(shù)量很多,河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虎形枕造型與之相似,背部繪蘆雁紋,底部墨書“泰和伍年伍月初七日□□”十一字(圖20)。根據(jù)目前出土及傳世的資料,金代虎形枕主要產(chǎn)于山西東南部的窯場,此外河南、河北也有少量生產(chǎn)。在孟耀虎著《瓷枕玄珠》一書中,收錄的虎形枕就有將近20件。圖21是一件白底黑花虎紋如意形枕,枕面畫一只蹲坐的猛虎。底部戳印“張家造”款。這件瓷枕長42,高16厘米,是目前所見虎紋枕中尺寸最大的一件。
人物故事
磁州窯金、元兩代的人物故事類瓷枕,無論題材內(nèi)容還是構(gòu)圖風(fēng)格都有明顯差異。金代多兒童題材,構(gòu)圖簡潔,主題突出。例如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童子垂釣枕、童子蹴鞠枕(圖22、23),畫面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元代的題材多為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構(gòu)圖繁密,場面宏大,人物多的可達(dá)二十余個(gè)(圖24)。此次展出的人物故事類瓷枕大多是元代觀臺、彭城一帶窯場的產(chǎn)品。
圖25是一件山水人物紋長方形枕,遠(yuǎn)山近水,云霧中隱現(xiàn)巍峨樓閣,一座小橋通向山坳,橋上一位頭戴斗笠的男子騎驢趕路,后跟一肩挑重物的隨從。畫面寧靜優(yōu)美,一派人間仙境。底部戳印“張家造”款。
圖26是一件“柳毅傳書”長方形枕,枕面中間手捧書信的是龍女,書生柳毅牽馬躬身而立,樹后隱約可見幾只綿羊?!傲銈鲿弊钤缫娪谔苽髌妗读銈鳌罚瑢懚赐ズ埻踔夥蚣遗按谕饽裂?,恰逢落榜書生柳毅經(jīng)過,遂托其幫她傳遞家書,之后幾經(jīng)波折二人終成眷屬。同類題材的還有一件三彩枕,畫面基本相同,只是書生身后沒有馬匹(圖27)。此外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柳毅傳書”枕(圖28),可見這一題材在當(dāng)時(shí)非常流行。
圖29是一件“馬球圖”長方形枕,枕面描繪打馬球的場面,五名騎手手執(zhí)鞠杖策馬疾馳,激烈爭搶。底部戳印“古□□□造”款。馬球在中國古代稱為“擊鞠”,大約始于漢代,東漢曹植《名都篇》中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唐代由于皇室喜愛馬球,故擊鞠在長安非常盛行。瓷枕上所畫騎手皆著漢裝,顯然是描繪前朝(宋朝或唐朝)的馬球比賽。
圖30是“唐明皇梨園導(dǎo)戲”長方形枕,畫面中唐明皇于正廳內(nèi)執(zhí)鞭而坐,指揮梨園內(nèi)的樂舞,一舞姬在方毯上翩翩起舞,樂師們持各種樂器分列兩旁。底部戳印“張家造”款。唐玄宗李隆基是歷史上著名的“音樂皇帝”,經(jīng)常到梨園親自指揮樂人排練。從畫面看描繪的應(yīng)當(dāng)是唐明皇梨園導(dǎo)戲的場景。
圖31是“懿德傳家”長方形枕,這件瓷枕在枕面及四壁繪制了五組宣揚(yáng)古代婦女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枕面繪象征榮華富貴的“貴妃出行”;前立面繪象征賢良的“陶母剪發(fā)”;后立面繪象征忠義的“疏者下船”;左側(cè)面繪象征孝道的“曹娥泣江”,右側(cè)面繪象征貞潔的“綠珠墜樓”。后壁兩側(cè)分別書“相地張家造,艾山枕用功”十字。底部戳印“古相張家造”款。這是目前所見瓷枕中表現(xiàn)故事最多同時(shí)也是人物數(shù)量最多的一件。
此次展出的人形枕只有兩件。一件為臥婦枕,一面龐豐腴的婦人身著彩衣,頭欹左臂側(cè)身而臥。背部為枕面,用白彩繪三只游鴨,黑彩繪蘆葦。這類瓷枕多出自山西東南部窯場(圖32)。另一件為三彩孩兒枕,孩童側(cè)臥,頸掛如意形長命鎖,身著短袖綠衫,左手握右臂,右手持一柄棹刀。底部墨書“大定廿五年四月廿七日置”十一字(圖33)。
詩詞文字
用詩詞文字作為裝飾是磁州窯的一大特色,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文字內(nèi)容有唐詩、宋詞、元曲等,但更多的是流傳于民間的鄉(xiāng)間俚語。這些來自民間的詩詞內(nèi)容豐富,通俗易懂,很多在現(xiàn)有史料中都查不到出處,可以說是對中國文學(xué)史尤其是民間文學(xué)的一種補(bǔ)充。
在諸多民間詩詞中,以描寫四季景物的數(shù)量最多。描寫春季景色的有“樓臺側(cè)畔楊花舞,簾幙中間燕子飛”(圖34)、“野花紅遍地,芳草綠鋪茵”(圖35)。描寫夏季景色的有“月雒(落)海上飛明鏡,荷展池中疊翠盤”,枕底墨書:“□□□□時(shí)大元國延祐七年二月廿日□□□宅公用枕子□□□”(圖36)。描寫秋季景色的有“云埋野麓藏秋雨,露脫林梢?guī)怼保▓D37)、“西風(fēng)吹胃(渭)水,落葉滿長安”(圖38)。描寫冬季景色的有“云色暗天涯,紅城景最佳。黃昏人欲靜,簾外雪飛花”等(圖39)。
也有一些宣揚(yáng)傳統(tǒng)道德觀念與為人之道的,如“家和生貴子,門善出高人”(圖40)、“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圖41)。更有長篇的勸世詩文:“慎之在人,戒之在氣。茍貪損志,守道全憑。因不潔而忘家,為不廉而失位。勸君則守于平生,可畏可驚而可忌。上臨之亦天鑒,下察之亦地祗。明有官司相系,暗有鬼神相隨,出言昧天地皆知,唯政可守心不可欺”(圖42)。
書寫整首詩歌詞曲的在磁州窯瓷枕上也很常見。圖43是一件白地黑花“迴文詩”八角形枕,枕面填寫宋代蘇東坡《菩薩蠻》回文詩一首:“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钡撞看劣 皬埣艺怼笨?。
圖44是一件白地黑花《浣溪沙》長方形枕,枕面題寫元代元好問《浣溪沙》一首:“湖上春風(fēng)散客愁。芳洲煙景記曾游。人家渾似玉溪頭。楊柳青旗沽酒市,桃花流水釣魚舟。紅塵鞍馬幾時(shí)休?!钡撞看劣 皬埣艺怼笨?。
圖45是一件白地黑花《陽春曲》長方形枕,枕面書:“墨磨北海烏龍角,筆蘸南山玉兔毛?;ü{平展硯臺高,憑四寶,撥換紫羅袍?!边@首元曲應(yīng)該是元代姚燧《中呂·陽春曲》,但除了首句完全相同外,后幾句詞語皆有所不同,原文為:“墨磨北海烏龍角,筆蘸南山紫兔毫?;ü{鋪展硯臺高,詩氣豪,憑換紫羅袍?!?/p>
“磁州窯瓷枕精品展”是河北博物院第一次嘗試舉辦展品全部來自民間的文物展覽。展期雖然不長,但得到了社會(huì)各界的一致好評。通過這種官方與民間合作辦展的形式,不僅密切了文博界與社會(huì)文物愛好者、收藏家之間的聯(lián)系,還使分散在民間的珍貴文物在弘揚(yáng)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