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嘉靖八年(1529年),大明朝廷缺臺省官員,皇帝下詔從新科進士里推選。臺省官是御史臺及尚書、門下、中書三省的官員總稱,包含部分比較重要的職位。眾進士紛紛疏通各種關(guān)系,擠破頭往里“殺”。有一位名叫鄭世威的進士卻說: “這才剛剛放下書本,就想得到臺省御史的職務(wù),也太急于仕途晉升了吧?!睙o意爭名奪利的鄭世威隨后被任命為通州(今屬北京)倉監(jiān),欣然赴任。
因為不追名逐利,也就不必攀龍附鳳,鄭世威在為官之路上更加剛正與清廉,甚至不懼得罪權(quán)貴。
嘉靖十六年,鄭世威升遷至江西按察司僉事。一日,江西巡撫帶領(lǐng)當?shù)匾槐姽賳T前往上清官為皇帝祝壽。儀式快開始時,鄭世威看到祝詞才發(fā)現(xiàn),這哪是為皇帝祝壽,分明是給內(nèi)閣首輔夏言祈子。原來,嘉靖最寵信的權(quán)臣夏言正好在老家,江西巡撫為了巴結(jié)夏言,導演了這樣一出戲。鄭世威正拂袖要走,卻被人拉著要在祈子的《上神疏》上簽名,他氣憤地燒掉《上神疏》,轉(zhuǎn)身走掉。
幾年后,鄭世威任浙江布政司參議,正巧遇上途經(jīng)杭州回朝的夏言。得知這一消息,當?shù)匚奈涔賳T爭先恐后地前往迎接,唯獨鄭世威不愿意“表現(xiàn)”,借口公務(wù)繁忙沒有去。夏言知道后非常生氣,新仇勾起舊恨,決意扳倒鄭世威。他暗中指使巡按御史,讓其找個過錯彈劾鄭世威。可巡按御史仔細扒拉一遍,根本找不到鄭世威的任何問題。夏言不死心,又另找巡鹽御史,讓他趁倭寇侵犯寧、臺二州之時,彈劾鄭世威處置不當。然而,宦海沉浮,夏言還沒來得及報當初的“一箭之仇”,自己反倒失勢被斬,鄭世威因此躲過一劫。
夏言失勢后,沒想到來了個更囂張的主——嚴嵩,而鄭世威保持一貫作風,堅決不曲意奉承,仍舊一身正氣,奉公為民。
當時,臨海中津橋(今屬浙江臺州)增加鹽稅數(shù)額,每年數(shù)以千計,鄭世威商議削減商戶的登記數(shù)目,把所增加的賦稅收入分給百姓,得到臺州民眾的頌揚。后來,鄭世威遷江西按察司副使。有個同事用低價買進千畝良田,卻被鄭世威以市價賣出,所得錢財全部賑濟饑民。不料那個同事是嚴嵩的私黨,并拿出嚴嵩書信警告鄭世威,而鄭世威毫不理睬。
在江西任上,鄭世威聽說當?shù)厝齻€縣的知縣因剛正不屈,得罪當?shù)睾缽姡瑢е抡兛己撕懿?。他不顧層層阻礙為他們申辯,終于使其考評改為中上。他還當過兩次主考官,為朝廷選拔了一批青年才俊,其中包括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譚綸。
即便是人京覲見皇帝,鄭世威也謝絕所有下屬的饋贈,回到任所,他再三申明禁止行賄送禮。為官數(shù)十年的鄭世威,清廉為民,家無余財,辭官后親自荷鋤,參與勞作。
有一次,一位客人來訪,在田間遇到鄭世威,以為是鄭家仆人,就請他代為通報。鄭世威點頭同意后轉(zhuǎn)身回家,不一會兒衣冠整齊出來待客,客人仔細一看,原來正是田間耕作之人,賓主相視而笑,盡顯鄭世威與民親和的作風。
萬歷二年(1574年)底,鄭世威病逝,這位一生剛正清廉、一心為民的好官,入祀鄉(xiāng)賢祠,備受鄉(xiāng)民敬仰。這也是對他不畏權(quán)勢、只為百姓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