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艷
【摘要】大學學生在民族音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更為系統(tǒng)地掌握音樂領域各個項下和分支中出現的音樂現象和音樂內容。民族音樂學的英文單詞由“Ethology”和“music”相結合,意味著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應當只是關注到音樂而忽略民族這一主觀的特性。眾所周知,民族音樂學是音樂學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向,這一學習的研究對象民族多元化、理論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同時,在民族音樂學的研究過程中,大學學生如何找到更為有效的角度進行考慮,從而收獲更為有效的學習成效,是值得大學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和考慮的。
【關鍵詞】大學學生;民族音樂;研究性學習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在大學學生的民族音樂的研究性學習探索過程中,大學生如何從學科理論基礎知識或是音樂作品的角度進行相關的學習和探究是值得學生在民族音樂內容學習的時候進行相關的思考和架構的。民族音樂是一個系統(tǒng)的,對中國少數民族跨界音樂和民間歌舞音樂、戲曲、說唱音樂、器樂等進行專門的研究。在這一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大學生應該掌握好學科的內在邏輯和各個知識點相互之間的關聯。
一、運用當代民族志,更好地理解和發(fā)掘民族音樂的隱喻邏輯和文化內涵
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大學生以民族原生音樂事項為切入點,嘗試用當地人的視角來進行民族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對其民族音樂行為進行深層的描寫和闡釋。在民族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大學生將更為有效地在音樂作品的賞析和深入理解的過程中發(fā)生情感共鳴,從而幫助大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整體學習,不斷地為學生的整體音樂學科的學習夯實基礎。例如,土家族“哭嫁歌”背后的故事,引領大學生在學習相關的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探尋其中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在徐熙民族人文性格和及其歷史成因的過程中,學生從回族的“花兒”中的歌詞意象中、白語民歌演唱音色的辨析中,一步步地找到相關的邏輯,從而更有利于學習民族音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充分地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當發(fā)現民族音樂中有著難以接觸的魅力和相關的神秘之處的時候,正是學生主動在課堂內外去發(fā)掘其民族文化和歷史背后的底蘊和故事的時候。這一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知識,不得不說,雖然這項任務耗時,但終歸來說,對于當代的青年大學生掌握更多的民族音樂學知識,在學習中真正地將理論知識和音樂作品,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融會貫通地運用是極為有益的。
二、關注文化生態(tài),交叉理解民族音樂學知識
在研究戲曲、說唱的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到這一點,戲曲、說唱是音樂、文學、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因此,在大學生進行戲曲、說唱音樂的研究和分析過程中,難度無疑是較大的。在這一學習、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已經不能僅僅讓自己在學習中只關注到音樂的一維角度,而是將視角更多地放到文化生態(tài)中,從交叉的學科角度深入到底理解民族音樂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朝鮮半島高句麗和韓國樂舞戲藝術的過程中,學生應該以整個朝鮮半島古代“三國”為研究對象,闡釋其發(fā)展流變及中國漢文化對古代朝鮮樂舞戲的影響,以歷史的視角貫穿探討,研究資料詳實并對當下戲曲跨界區(qū)域研究等難點進行交叉解釋。從文化的生態(tài)視角來說,學習民族音樂不再是一個單調而又簡單的學習過程,而是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內容的了解,將單一的音樂或是藝術作品放到時代的文學、歷史的大搖籃中進行分辨和思考。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未能以文化生態(tài)視角進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學生更應主動地進行學習深入思考,停止盲目的探索行為,而是回歸到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現象和知識中去。這一學習和研究的階段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極大考驗,因此,學生應該隨時做好準備,有相關的學習想法就努力地去實踐,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夯實學習基礎。
三、熟悉樂器,加強樂評的分析和闡釋
在學習民族音樂的時候,學生最為基礎的就是辨識樂器,每一個民族使用的不同樂器都有其背后的原理。例如,廣西隆林的苗族蘆笙樂器,學習無小事,更無小的知識點,學生如果能有效地掌握樂器的有關原理,在校學習中不斷地加強樂器的熟悉度,這對學生在學習中辨識音樂作品和相關的學習活動無疑是大有裨益的。與此同時,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地去分析和闡釋樂評中出現的詞語和特有現象、在閱讀中不能理解和發(fā)生共鳴的詞句,學生在學習中所能體會到的知識點的積累和總結將會是更為突出和顯著的。因此,筆者在這里強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作品和相關的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所限,并較為積極和主動地進行學習的探索。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相關的探索甚至與同學共同地討論、發(fā)表對于某一音樂作品的賞析和感悟、對某一篇音樂評析的感悟和分歧,學生能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能力,在學習中體會到更多的教學成效。這一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民族音樂知識的分析和辨析的能力提高到另一新高度,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音樂素養(yǎng),在民族音樂的學習中持之以恒地保持相關的學習熱情和辯證的學習態(tài)度。
四、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學習成效
在學習民族音樂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應始終將“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原則化用在學習的每一個步驟上,不論是從哪一個角度出發(fā),歸根結底,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知識的過程中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在人前可以炫耀自己的所學,而是為了在現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相關的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過程。如在“聲學對樂器進化的影響”中,學生主動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的“臨滄市傣族象腳鼓的研究”,兩者相互聯系就是最為有趣和有效的理論知識聯系現實的一個學習案例。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隨時注意到自身的認知挑戰(zhàn)和學習效率的提升。這一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能有效地進行知識點和現實生活的例子進行結合,實際上更為注重的是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知識點的理解和闡析的能力。所以,在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閱讀相關的理論文獻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就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相對應的學習理念進行厘清,梳理好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夯實學習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點轉移、升華、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要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充滿信心,并不斷地為之進行思考和歸納、總結相關的經驗。
五、結語
大學學生在學習和研究民族音樂的知識點和內容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到學習中不應僅僅將學習的維度僅僅地停留在學習音樂知識的表層部分。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更應該從人文歷史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民族音樂背后的故事和真正的理論來源,不斷地探索音樂文化作品背后真正的“深意”,一點一滴地打好學習之“磚”,為其民族音樂知識學習和整體音樂樂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群山.淺談大學的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方式[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5.
[2]劉社.在大學民族音樂教學中的探索和思考[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