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陳靜靜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紅細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簡稱為血沉,是常用的臨床檢驗指標[1],是指紅細胞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常用紅細胞在一個小時下沉的距離來表示。正常人由于紅細胞膜表面唾液酸帶有負電荷互相排斥,彼此分散保持懸浮穩(wěn)定性,下沉緩慢。血沉的測定方法包括手工法與血沉儀自動檢測,手工法包括魏氏法、庫氏法、溫氏法等,每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其中魏氏法被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為血沉測定的標準方法。由于傳統(tǒng)手工測定血沉的方法耗時長,影響因素多,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實驗室使用全自動血沉儀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手工測量方法來滿足臨床上的需要[2-3]。本實驗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樣本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進行血沉測定,并對結果分析比較,探討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抽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5月1日我院收治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 17-88 歲,平均(63.02±18.56)歲。
分別用含3.8%檸櫞酸鈉抗凝劑的普通血沉管和血沉儀專用血沉管采集觀察組人員外周靜脈血,在血沉儀專用血沉管的透明標簽上有二條標志線,血液須達到血沉管二條標志線之間。采完血后,將兩種血沉管上下顛倒混勻5-7次,使抗凝劑與血液充分混勻,注意不能有氣泡產(chǎn)生。吸取普通血沉管抗凝全血至血沉管“0”刻度處,將血沉管垂直直立在血沉架上,室溫靜置一個小時,由于重力作用紅細胞緩慢下沉,紅細胞下沉的毫米數(shù)即為血沉結果。血沉儀專用血沉管直接插入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的插入孔中,血沉儀由上海迅達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供。插入后儀器對應位置顯示“a”,編號后顯示“A”,未插入血沉管顯示“.”。在檢測過程中嚴禁拔出血沉管,測試結束后儀器自動讀數(shù)并打印結果。樣本測試結束后即可移除,對應位置顯示為“.”,表示該位置可重新插入新的樣品進行新的檢測。根據(jù)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診斷學》(第八版)中紅細胞沉降率參考值成年男性為0-15mm/h,成年女性為0-20mm/h。
采用SPSS19.0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用±s表示,兩種方法測定結果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測定的血沉結果的比較(±s)。
將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測定的血沉結果按數(shù)值大小分為5組,分別為0-10mm/h 組,10-20mm/h 組,20-30mm/h 組,30-40mm/h組,>40mm/h組。將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顯示 0-10mm/h組,10-20mm/h組,20-30mm/h組,30-40mm/h組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40mm/h組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與魏氏手工法測定的血沉結果比較
表1 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測定的血沉結果的比較(±s)
紅細胞沉降率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的非特異性急性炎癥性指標[4]。紅細胞沉降率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測定的溫度、血沉管的位置、血漿中各種蛋白的比例以及紅細胞的數(shù)量和形狀等。在炎癥、組織損傷和壞死、惡性腫瘤、高球蛋白血癥、貧血等病理情況下血沉常增快,血漿中白蛋白增多或紅細胞增多時血沉常減慢。
傳統(tǒng)的魏氏手工法測量血沉使用枸櫞酸鈉抗凝劑來抗凝[5],檢測需要一個小時,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在半個小時就可以自動計算和顯示打印結果,無需人工讀數(shù),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簡便快捷。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的檢測原理是采用微機控制,利用一對紅外發(fā)送和接收管上下移動來測定紅細胞和血漿的分界面,動態(tài)測定紅細胞的沉降率。血沉儀可同時對30個血沉測試管進行檢測,適合大批量的標本檢測,并能將血沉結果自動修正,測量準確,重復性好,省時省力,優(yōu)點更加突出。
本研究分別采用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兩種方法對60例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血液樣本的紅細胞沉降率進行測定,并將檢測結果按數(shù)值大小分為5組,分別為0-10mm/h組,10-20mm/h組,20-30mm/h 組,30-40mm/h組,>40mm/h組,其中0-10mm/h組 12例,10-20mm/h組 13例,20-30mm/h組 12例,30-40mm/h組 10例,>40mm/h組13例,分別將每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0-10mm/h組,10-20mm/h組,20-30mm/h組,30-40mm/h組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40mm/h組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不能取代傳統(tǒng)的測定血沉的魏氏手工法,在血沉結果大于40mm/h應該用魏氏手工法進行復查,并將結果綜合分析比較。
綜上所述,ESR-30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儀和魏氏手工法是對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的兩種試驗方法,各有其優(yōu)缺點。與傳統(tǒng)的手工測量血沉的方法相比,全自動血沉儀的檢測方法更加自動化,操作簡單,耗時短,能滿足臨床上對急診檢驗的要求[6]。當血沉結果有異常大于40mm/h時,應該同時用魏氏手工法進行復查,并將結果分析比較。如果兩者檢測結果相差很大,應在病人檢驗報告單上同時備注魏氏手工法的測試結果,以供臨床醫(yī)生參考,從而能為臨床提供更準確和更有價值的血沉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