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楊曉洋是國內(nèi)知名的“水果獵人”,足跡遍布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的數(shù)百片雨林。他親眼見過3萬多種植物,差不多占世界相關種類的1/10;他吃過600多種水果,光榴蓮就嘗過上百種。
讓人流汗都香的香波果,純天然紅肉榴蓮,都在水果獵人的奇妙世界里
水果獵人的生活聽上去很酷:去熱帶雨林發(fā)現(xiàn)新奇美味的水果,見識各種奇特的植物,把自己感興趣的水果介紹給果園和市場,甚至帶來新的產(chǎn)業(yè)……
6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加拿大作家亞當·李斯·格爾納的著作《水果獵人》時,也覺得這個職業(yè)非常有意思。適逢2013年印尼“燒芭運動”(“燒芭”屬于印尼傳統(tǒng)農(nóng)耕方式,放火將熱帶雨林燒成“空地”,并利用灰燼作為“天然”肥料),被燒的山上可能有很多尚未被科學界發(fā)現(xiàn)的植物物種,受此誘惑,我辭去工程師工作,跑到婆羅洲的雨林探險,而后從植物探索者逐漸變成一名專業(yè)的水果獵人。
水果獵人主要分三種。
一種是來自東南亞熱帶雨林等水果原產(chǎn)地的土著,他們?yōu)榱松嫞缴掷镎腋鞣N水果的果實和種子,賣給西方國家。有一種水果叫香波果,不易栽培,很難發(fā)芽,但很多人趨之若鶩,因為吃了它之后,放屁流汗都是香的。
農(nóng)場主等水果業(yè)經(jīng)營者是第二種水果獵人。我有在澳大利亞開農(nóng)場的朋友,他們經(jīng)常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發(fā)掘水果品種,想方設法搞回去種在自己的園子里。澳大利亞的最低氣溫可達5℃,對于熱帶水果的生長是非常惡劣的,但他們依然熱情不減。現(xiàn)在去澳大利亞,你可以吃到澳版榴蓮,這是水果獵人價值的體現(xiàn)。我們吃的水果中只要掛“番”字的——番石榴、番木瓜、番荔枝甚至番茄——都可以算是早期水果獵人的功勞。
第三種水果獵人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飛到世界各地去尋找水果,先拍照后試吃,記錄并分享自己從中獲得的新體驗。我算是第三種,這些年我主要在東南亞探尋植物和水果。
水果作為一個產(chǎn)品,在我眼中非常高級。沒有任何污染,靠著光和水,靠著溫度,它們開花、結(jié)果,逐漸成熟,一切就這么悄無聲息地發(fā)生。每吃到一個成熟的果子,特別是一個新奇物種時,我感覺就像在跟“造物主”溝通,他想給我講的那些東西全部融在水果里,用程度不同的甜味、酸味、香味編織成語言,給我傳輸信息。
你的舌尖接觸到某些果肉與果汁的瞬間,心會“嘭”地被震撼,你不曾想到這個世界可以是這樣的。通過水果與大自然對話所得到的快樂,是其他娛樂設施或項目所不能比擬的。2013年左右,我在馬來西亞沙巴州第一次見到紅肉榴蓮。這之前我只在網(wǎng)上看過照片,當時一度以為是P(用修圖軟件加工制作)的,查資料研究其分類,一看就驚呆了:真有這個物種,而且它在野生狀態(tài)下就是紅肉的。
對于非常規(guī)水果,你在真正見到它之前,或許會腦補一萬種關于它的畫面,正兒八經(jīng)面對它時,感受瞬間就定格了,想象過的一萬種就變成了唯一一種。之前有過的腦補畫面則會讓你懷疑人生:世界上怎么會有這種奇葩?
我們習慣認定某個東西應該是什么樣的,而大自然往往會刷爆你的認知,它用的工具僅僅是一個毫無殺傷力的水果。我當時就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有意思的故事,讓他們也獲得關于水果的奇妙體驗。后來,很多人通過科普文章、“一席”演講、紀錄片《水果傳》,以及我的書《東南亞水果獵人》等得知這些水果趣聞。
一雙好眼睛對于水果獵人相當重要,關鍵時刻甚至能救人性命
為“紅肉榴蓮”取中文名是我的工作之一。因為我不僅做科普,還做科研,我是中國自然標本館(CFH)的東南亞植物命名負責人。目前CFH的榴蓮屬水果有32種左右,它們中80%的中文名是我起的,比如黃肉榴蓮、黃金榴蓮。當然,有些名字還有爭議。
并不是誰都適合做水果獵人,尤其是第三種水果獵人。你最好有一定的生物學尤其是植物學基礎知識。你的大腦最好善于分類、整合信息。這幾年我拍過的植物和水果照片有好幾十萬張,要想把它們分門別類很困難。需要實地考察記錄、翻閱文獻,僅論名稱一項,要比較當?shù)卣Z言及拉丁文中對應的稱呼,然后再歸類,這其中耗費的時間、精力非常多。所以,一個丟三落四的人貿(mào)然跑去當水果獵人肯定不行。
做水果獵人還需要一點點生理天賦。如果兩個人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都很強,但其中一個眼睛更好,到野外眼睛好的人肯定更容易找到水果。因為有些果子就在樹林中間,你要么看到,要么看不到。
植物圈的朋友常說我的眼睛好使,他們開玩笑說:“楊老師的眼睛價值過億了?!比绻惺裁凑也坏降闹参?,找我?guī)兔静粫屗麄兪?。平時去野外考察,大家總讓我坐在最前面看路,說我的眼睛像電子眼一樣,從飛馳的汽車里往外掃一眼,就知道有沒有寶貝。有時候走在路上,我一喊停,大家都會很默契地開啟搜索模式,他們知道“肯定又有好東西了”。
前段時間,我們?nèi)ヱR來西亞找一種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按照習性,它們一般生長在水邊。到達目的地之后,我們沿著河邊慢慢開車,經(jīng)過一座橋時,我眼前突然一閃,似乎就是這個東西,趕緊讓司機掉頭回去找。
當時河邊有個本地人,我們給對方描述植物的名字、特征,還給他看了照片,他連連否定,說當?shù)夭婚L這個植物。我相信自己的直覺,問能不能在附近找一下,他說沒問題,“只要不被鱷魚咬住就行”。循著我在車上的印象,很快就找到了。我們把找到的植物拿給當?shù)厝丝?,問他們知不知道這種植物什么時候開花結(jié)果,當?shù)厝苏f“這個東西不開花不結(jié)果”。我又去找了找,找出一堆果子,當?shù)厝司头?,說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完全沒見過它們的果子。
一種植物或者水果長在某個地方,缺乏基礎知識或敏感,生活在它跟前的當?shù)厝硕紩床坏健H伺c人在視覺能力上確實有些差異,比如有些人天生對一些顏色敏感。
一雙好眼睛對于水果獵人相當重要,關鍵時刻甚至能救人性命。在野外探尋水果不乏危險對手,一些紅樹林附近的水邊真有鱷魚。我在雨林深處還遇到過云豹、熊、蘇門答臘虎。有一次在一條山間小路探尋,我發(fā)現(xiàn)泥坑里隱約有大的爪印,聯(lián)想到上山之前當?shù)厝苏f山上有老虎,意識到不對勁,撒腿就跑。
溝通也是水果獵人要面臨的壓力之一。比如馬來西亞一些地方,要實地探訪,得先拜會當?shù)氐拇彘L。要是不通知人家就上山,或者遇上對華人比較反感的情況,很可能被人拿著棍子趕走甚至被打死。
霸占全球水果市場的只是水果家族的滄海一粟
我嘗試過很多奇特的野生水果。在婆羅洲有一種米糕果,果皮綠色透黃,表面有皮刺,形狀乍一看像巨大的青荔枝,里面卻是米糕一般的白色軟糯果肉,味似檸檬蛋白派。我還吃過比蔗糖甜幾千倍的翅果竹芋。大量試吃還能平安無事,主要得益于我自己的試吃準則,比如吃之前要確定這種植物的科屬,還要參考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同時切記:少量試吃。
我基本上沒在吃水果上出過問題,只有一次例外。幾年前,我?guī)ьI一個番荔枝科小組在廣東考察,小組成員都是世界級專家,我們在雨林中找到了成熟的瓜馥木果子,看上去十分美味,看大家吃得開心,我也嘗了嘗,入口之后果然軟糯香甜。然而,十分鐘后我的喉嚨突然像被針扎一樣疼,難受了半天,大家卻沒事。我這才知道,有些水果對絕大部分人是安全的,對有些人卻可能是敏感源,水果的體驗因人而異。
對于水果,我從小就敏感。小時候,大人會想當然地說某些植物不開花也不結(jié)果,我就覺得奇怪:“這些植物明明有果子啊,你們?yōu)槭裁纯床坏剑俊痹瓉砦已壑械墓釉谒麄冄壑兄皇且恍┬「泶?,在很多人印象中,果子一定是紅的、黃的,有鮮艷的顏色,有各種好看的形狀。
世界上的水果遠比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多?!端C人》中寫道:“大多數(shù)北美人都沒聽說過巴西番石榴,但有權(quán)威機構(gòu)聲稱,巴西有多少海灘,就有多少種番石榴?!?現(xiàn)在各國對于水果品種的進口都有嚴格的管理及限制,加上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要求產(chǎn)品標準化——可靠、穩(wěn)定、耐運輸存儲,我們現(xiàn)在能吃到的水果在種類框架上基本穩(wěn)定了,十年前與十年后吃到的水果相差不會太大。
但是,隨著消費能力與認知的升級,很多人已經(jīng)不滿足于日常水果。一些財務自由又愛好水果的人,一年四季漂在東南亞享受當?shù)氐孽r美水果,還有水果商開始進行高級水果代購。
盡情享受水果的經(jīng)濟成本不低,曾有媒體讓我算下這些年花在水果上的錢,我當時報的數(shù)字是50萬元。那時我?guī)F隊去國外考察榴蓮,一次三四個人,算上機票、住宿以及當?shù)刈廛?,一個月要三五萬元,這也是我同期要做榴蓮生意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當個普通游客,去東南亞轉(zhuǎn)一圈,其實不用花多少錢。水果獵人們總向往更精細化的行動,不僅要吃到好吃的水果,還要知道果樹長什么樣、在哪長著、什么時候開花。要是你還想看水果的野生狀態(tài),要進原始森林,所付出的時間、精力、資金成本,完全是另一個量級。
我有時候想,不去想經(jīng)濟和科學層面的成本與價值,單純地做個水果獵人,也是很令人陶醉的。我會幻想自己變成了一棵榴蓮樹,佇立在熱帶雨林,像榴蓮般充滿活力、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