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榮 花
青光眼是一種致盲率較高的眼病,其早期病理特征是眼壓高。中醫(yī)在治療青光眼時(shí),發(fā)現(xiàn)許多食物有降低眼壓的良好效果。蜂蜜是一種高滲劑,服后能使血液滲透壓增高,以吸收眼內(nèi)水分,降低眼壓;赤豆、黃花菜、薏米、絲瓜等食物有明顯的健脾作用,可減少眼球內(nèi)水液的聚留;精神因素可使精神過度緊張而誘發(fā)眼壓升高,蓮子心、小麥片、核桃肉等具有養(yǎng)心安神功效,也是青光眼患者應(yīng)食之物;便秘會(huì)影響到正常血液循環(huán),同時(shí)也促使眼內(nèi)房水分泌量增加而引起眼壓升高,因此,青光眼患者應(yīng)常攝食蘑菇、海帶、蠶豆、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另外,青光眼患者可采取以下食療法輔助治療:
1.加味西紅柿。配方:蒼術(shù)5克,白術(shù)5克,西紅柿1個(gè)(約100克),白糖適量。制法:將西紅柿洗凈、切片。蒼術(shù)、白術(shù)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濃縮成50毫升,再加入白糖略熬,然后拌入切好的西紅柿中食用。功效:具有平肝明目、健脾祛濕功效,適用于眼發(fā)脹、視物模糊的青光眼患者。
2.二子明目粥。配方:決明子、車前子各15克,大米100克。制法:前2味水煎取汁,去渣入大米,稍加水常法煮粥,早晚服。功效:具有清肝明目、潤(rùn)腸通便功效,適用于眼壓高、大便干者。
3.鉤藤白術(shù)飲。配方:鉤藤50克,白術(shù)20克,冰糖適量。制法:鉤藤先用水浸泡半小時(shí);白術(shù)加水3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時(shí),再加入先已浸泡透的鉤藤,再煎10分鐘,去渣取汁,約得煎汁150毫升,加入冰糖烊化,頓服。功效:具有息風(fēng)化痰、涼肝明目功效,適用于頭痛眼脹、痰濕壅盛的青光眼患者。
4.天麻燜雞塊。配方:母雞1只,天麻15克,水發(fā)冬菇50克。制法:天麻洗凈切成片,放碗內(nèi)上屜蒸熟(約10分鐘);將雞去骨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加入調(diào)料,用小火燜40分鐘,加天麻片再燜5分鐘左右,用淀粉勾汁。功效:具有祛風(fēng)、化痰、明目功效,適用于青光眼見舌苔白膩者。
5.雞肝明目湯。配方:水發(fā)銀耳15克,雞肝100克,枸杞子10克,茉莉花10克。制法:雞肝洗凈切片,湯勺置火上,放入清湯,放入料酒、姜汁、鹽和味精,隨下銀耳、雞肝及枸杞子煮沸,打去浮沫,待雞肝剛熟,倒入碗內(nèi),撒入茉莉花即可,每日3次,佐餐服用。功效:具有補(bǔ)益肝腎功效,適用于青光眼后期的肝腎虧損、視神經(jīng)萎縮者。
6.杞子苡仁南棗煲。配方:枸杞子15~30克,薏苡仁30克,南棗6~8個(gè),煮雞蛋2只。制法:枸杞子、薏苡仁洗凈與南棗、雞蛋(已去殼),加水同煮,再煎片刻,吃蛋喝湯。功效:具有健脾胃、養(yǎng)肝腎、利水濕功效,適用于肝郁脾虛之青光眼。
7.谷精菊花羊肝湯。配方:羊肝90克,谷精草、白菊花各12~15克。制法:將羊肝洗凈,切片,同谷精草、白菊花煮湯。喝湯食肝,每日1劑,連服數(shù)劑。功效:具有疏風(fēng)清熱明目功效,適用于風(fēng)熱型青光眼。
8.枸杞豬肝片。配方:枸杞子100克,鮮豬肝250克,青菜葉少許。制法:豬肝切片,用作料腌漬,備用。將炒鍋置武火燒熱,加入植物油,至七成熱時(shí),放入腌漬好的豬肝片,劃散,變色后撈出,放漏勺瀝去油。鍋內(nèi)放少許油,入蒜、姜略煸后,下入肝片,同時(shí)將青菜葉、枸杞子下入鍋內(nèi)翻炒幾下,然后倒入滋汁炒勻,起鍋即成,佐餐食用。功效:具有滋補(bǔ)肝腎、明目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之青光眼。
9.柴苓燉母雞。配方:柴胡15克,茯苓15克,母雞1只(約1000克),蔥、生姜、料酒、食鹽各適量。制用法:母雞宰殺后,去毛和內(nèi)臟洗凈,將柴胡、茯苓放入雞腹,置砂鍋內(nèi),加入蔥、生姜、料酒、食鹽、清水各適量,將砂鍋置武火燒沸,然后用文火煨燉,直至雞肉燉爛即成,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湯。功效:具有疏肝理脾功效,適用于肝郁脾虛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