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航
在我國民俗中,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被列為四大傳統(tǒng)重要節(jié)日,在華夏土地上延續(xù)著古老的風習,傳承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一代又一代人們追情賦愿,共寄美好的理想。
又是一年節(jié)端午節(jié),民間還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色新絲纏角粽,忠魂一去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今人大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是民間的美食節(jié),還是夏收的歡樂節(jié)。
端午節(jié)時,逢值夏收農忙。兒時,大人們五更便起床,坐在院中的魔石旁,磨亮一把把割麥的鐮刀。然后,我跟在父親的后面,披著一彎皎潔月光,走向河灘地邊,采割蔥郁的艾蒿,拿回家插置門頭上。
母親在廚房早已蒸好滿籠粽子、雞蛋,一股清香彌漫著小院,心底頓感無比幸福。在吃粽子、雞蛋前,父親說五月初五是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我那時年齡小,根本不懂何意;母親解釋,屈大夫是古代愛國忠臣,含冤投江而盡,人們做各種米粽投進江中,魚蝦吃飽熟香的粽子,就不會再吃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門頭插艾、小孩耳鼻孔抹雄黃、手腳腕系五色線的鄉(xiāng)俗,留下我遠去童年的歡樂。粽子也叫“角黍”,家家?guī)缀醵紩灾?。粽子的形狀分為錐粽、三角粽、四角粽、長條粽、菱形粽、秤錘粽等,不過我最喜歡吃母親做的三角粽和菱形粽,粽子里放進紅棗、花生、綠豆、肉片等,不但形狀好看,而且聞著清香撲鼻,吃著唇齒留香。母親做的五色線,是用紅、白、黃、黑、綠的線編在一起,戴在我們姐弟三個手腕腳脖上,再用一小碗由硫磺、黃酒調成的雄黃酒,涂抹在耳鼻孔里,說是驅蟲除病辟邪,保佑小孩健康平安。各家的孩子們戴著五色線,身上散發(fā)出濃烈撲鼻的雄黃酒味道,聚在一起比誰的手里雞蛋大,大伙掙得臉紅脖粗,相互打鬧追逐到村頭。
直到我后來讀大學時,從書中了解到,五色線又叫五彩繩、五彩絲,雄黃酒俗稱祛蟲酒,最有名的當屬民間盛傳的許仙端午醉白蛇,雄黃酒把白娘子打回了蛇精原形。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記載:雄黃酒是通靈之物,涂在耳鼻孔內,加之代表五行的五色絲,系在臂脖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具有神奇的驅邪迎吉作用。
民間鄉(xiāng)人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們把插艾葉作為端午節(jié)的主題。艾葉在門頭插上三天后才可以取下來,以備盛夏屋內驅除蚊蟲,這種習俗至今盛行于我老家鄉(xiāng)里。人們吃完早飯,身著節(jié)日盛裝,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匯集江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shù)千名群眾觀戰(zhàn)。劃龍舟分游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嘆。龍舟競渡,對奪標尤為重視,素有“寧愿荒廢一年田,不愿輸?shù)粢荒甏敝f,奪標歸來,不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還會給人們帶來一年的豐收和幸福。
而如今,我生活在城里,早已離開故土,又到一年端陽節(jié),想像千里之外家鄉(xiāng),一定鄉(xiāng)俗依舊,歡樂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