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恒
據(jù)南宋名醫(yī)張杲所著《醫(yī)說》記載:
北宋真宗咸平年間,主政湖南潭州(今長沙)的官員姓魏,他生養(yǎng)了一堆兒子,正是調(diào)皮搗蛋的年齡。一天,幾個孩子突發(fā)奇想,想用大棗作誘餌,到河邊去釣鴨子玩。其中一個孩子為了演示釣鴨子的過程,自己誤把魚鉤吞到了喉嚨里,再想扯著魚線拽出來時,為時已晚。魏主政聞訊后,急忙趕回家,命令州里的醫(yī)生們趕緊前來救治。可醫(yī)生一個個見此情景,都束手無策。
魏主政看著兒子欲哭不能、痛苦不堪的樣子,心急如焚。他突然想到,趕緊叫人去問問老年人,有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一位老人告訴他,莫都料從醫(yī)多年,善醫(yī)疑難雜癥,也許可以解救孩子。魏主政也沒有別的好辦法了,只好趕緊讓人把莫都料請來。
莫都料來到后,盯著孩子大張的嘴和露在外面的魚線,瞅了半天,像是突然醒悟,吩咐道:需要蠶繭一個,大念佛珠一串。
材料備齊,莫都料不慌不忙地展開了救援工作:先把蠶繭剪成制錢那么大的繭錢,并把周圈弄軟,再用豆油浸泡一下,中間通個小洞。又把念珠一個個拆下來,擺在面前。
一切準(zhǔn)備就緒。莫都料先把繭錢穿到魚線上,接著把拆開的念珠一個個穿上去,讓孩子坐正,仰臉張大嘴。漸漸地,佛珠一個個下去,覺著到了系鉤處,莫都料用力向下一推念珠,感覺魚鉤從肉上脫離,就快速向上提魚線,果然出來了,只見繭錢正裹著魚鉤,孩子并無傷害。在場的人看得驚心動魄,一看魚鉤取出來了,而孩子安然無恙,頓時都鼓起掌來。
魏主政更是大喜,重重感謝了莫都料,并感慨地說,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