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花
[摘? ? ? ? ? ?要]? 建筑工程計量和計價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實際的工程項目千變萬化,不同項目類型的計算方法也略有不同,采用單一的項目教學法,學生很難在工程中做到遷移?;诖耍诮虒W中采用比較教學法,即以具體的施工圖預算工程為導向,以兩個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為導學,細化教學任務,通過對比分析兩個構件當中計算規(guī)則與計算方法的不同以及手工算量和電算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原理的應用和技能的實踐。
[關? ? 鍵? ?詞]? 比較教學法;計量與計價;中職;建筑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0-0282-03
一、問題提出
建筑工程計量和計價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也是中職建筑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學生從事建筑造價行業(yè)的基礎課程。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建筑的類型越來越多,由原來單一的磚混結構演變成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等多種樣式。單一的項目教學不能使學生學會遷移,在分析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的精髓,本文引入了比較教學法,并將其應用在本課程的教學教授過程中。
二、理論闡述
(一)概念界定
比較教學法是以“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yè)教育理念,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任務”為驅動,比較教學為主線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教學結構
比較法的具體的做法是:以施工圖預算為導向,兩個不同類型的項目構件為基礎,細化教學任務,每兩個課時完成一個具體的構件小單元的計算,通過對比分析兩個項目構件當中計算規(guī)則與計算方法的不同點與相同點,以及在手工算量和電算化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基本原理的應用,真正拓寬實踐應用的能力,其具體的教學結構如下圖所示。
三、比較教學法之實踐——以《梁的工程量計算》為例
比較教學法其本質特征在于“比較”“對照”“對比”,即依據(jù)一定的標準或內容,把彼此之間具有某種聯(lián)系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加以對比分析,以確定其本質差異。比較教學法的這一特征,限定了運用比較教學法的前提條件:即教學內容既有相關性、相似性,又有相差點、相異點。下面就以《梁的工程量計算》一課講解比較教學法在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階段
1.根據(j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組合作
由于學生之間基礎、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各有差異,以優(yōu)帶差,發(fā)揮學生之間合作、互助的精神,小組間人員的配比是極為重要的。在開展計量與計價課程前,首先將班級成員根據(j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小組。
2.“微課+互聯(lián)網”導學,不懂問題實時反映
依托翻轉課堂的理念,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利用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自學,遇到不清楚的問題在班級群中實時反映。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此外,“互聯(lián)網+”微視頻的好處就是學習靈活性強,不僅能在線學習,還能自行下載,隨時隨地觀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程序、反復觀看學習,而且能作為教學資源保存下來。
(二)課堂教學階段
1.對比探索、學習新知
課前利用微視頻,課中借助任務單——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查漏補缺,明確本課的學習要點。在本課中,梁長度的取值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講解該知識時,盡量選擇各種梁類型的識讀來對比教學,講解時從最簡單的單跨梁入手,層層遞進。梁中跨度的取值是工程量計算的基礎,也是一大難點,知識的遞進講解,為計算梁的工程量作知識儲備,分解壓力。
2.比較合作、內化知識
學習了梁的基本計算規(guī)則后,布置任務二,該任務以組為單位,要求學生自主分析,合作完成。團隊之間的合作互助可以在自主學習基本完成以后進行,也可能在自主學習中就開始,主要是同組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由掌握手工計算的學生幫助理解困難的學生。對于較復雜任務或難點問題,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有目的地的引導,特別是構件與構件之間計算規(guī)則的差異性,要講解透徹。讓一些善于思考的同學先突破難點,然后輔導組內理解弱的學生,這樣可以解決教師資源有限的困境,達到“兵教兵”的目的。
本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講解了任務一,工程量計算的基本規(guī)則以后,加深難度。在分解基本任務后,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二,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后,學會遷移應用基本理論知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分層教學,學優(yōu)生和中等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基本掌握計算原理。對于部分中等生和學困生,除教師巡回指導為,讓理解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用“兵教兵”的方法幫助理解困難的學生,從而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案例教學,掌握梁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理解不同類型梁計算的差異性,讓學生在學習了基礎理論知識后,學會遷移應用。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比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根據(jù)分層教學理念,應用比較教學,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中職學生的特點是學習基礎、能力及理解能力、專業(yè)悟性等參差不齊,對于基礎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手段及學習任務,是分層教學的核心。分層教學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在此階段,比較教學有助于學生內化新知,學會知識的遷移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比較提升、活化知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工程電算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中職教育中,除了教會學生基本原理和理論外,更要讓學生學會一門技能,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一門技能型課程。在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中,基本安排一個學期進行手工計算,一個學期進行計算機電算化學習,這樣的弊端就是容易使學生對手工計算和電算脫節(jié)學習。
在分析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本課將課程內容分解,以具體的工程項目為例子,分解成項目中各構件的計算,在構件的計算中,分別應用手工計算和計算機電算比較教學,幫助學生找到手工計算和計算機電算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點。
手工計算主要是應用數(shù)學當中的統(tǒng)籌法,先計算出項目的基本參數(shù),然后計算各構件的工程量。而計算機電算化是利用手工算量的思路,將其計算規(guī)則內置于軟件之中,借助計算機的運算效率算出各構件的工程量。以梁的手工計算和電算對比為列,其流程如下圖所示。
設計意圖:以工程項目為導向,將同一構件進行手工計算和計算機電算對比教學,一來可以幫助學生自查手工計算的準確度,二來可以理清工程項目的計算思路,加深計算規(guī)則的理解。
如果有效課堂是“汽車”,那評價體系就相當于“高速公路”,沒有高速公路,仍然顯現(xiàn)不出“汽車”較之傳統(tǒng)課堂那架“舊馬車”的優(yōu)勢。因此,課堂評價機制,也是有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課在評價機制中,從“學生”和“學”入手,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過程、課堂紀律、團隊合作、7S整理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其評價考核表如下所示:
以上是本人在《梁的工程量計算》課堂教學中的一整套教學流程,其根本在于挖掘學生潛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就感。在分析計量與計價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將比較教學法貫穿于始終,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學有所長,學以致用。
四、比較教學法在本課程中的推廣
在工程造價中,一個項目的計算往往需要分解成多個構件的計算。除了梁的工程量計算以外,還有很多構件可以應用比較法進行教學,例如樁的工程量計算、挖土方中挖地槽和挖地坑的比較、混凝土基礎中坡型基礎和階型基礎的比較、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的比較等。對于這些概念相近、計算規(guī)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應用比較法教學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概念理解,準確掌握各構件的計算規(guī)則,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學會遷移應用。
五、實踐成效
比較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著重體現(xiàn)辨析并確定教學內容間異同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建筑類型越來越多,學習單一類型的工程量計算已不能滿足學生以后就業(yè)的需要。
(一)助學:理清基本概念,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比較教學法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單向教學為互動教學。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課前思考、查找資料的機會,更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參與討論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在熱烈、活潑的互動學習氛圍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助用:讓學生在工作中學會遷移,學以致用
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職學生,普遍遷移能力不強,在專業(yè)實訓課授課中,教師僅用單一的課本講解例子,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碰到不一樣的案例不會應用。在實訓課的教學中,通過比較法,將多種不同的案例進行對比分析,將手工工程計量算法與計算機電算算量進行對比教學,可以更深刻地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應用能力,在工作中學會遷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助教: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水平
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沖擊課堂的形勢下,教師也得不斷學習和探究,應用比較教學法,勢必要求教師對各種結構的計量方法非常熟悉,掌握各種結構計量與計價之間的差異;同時還得需要教師具備較高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的特點、學科的發(fā)展、專業(yè)技術的掌握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是一種倒逼的機制,更是教師提升業(yè)務能力、教學理念的大好機會。
參考文獻:
[1]郭大英,鄭曉妮.比較教學法在心絞痛與心肌梗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255-256.
[2]胥曉麗,曾菊絨,李新華,等.比較教學法在傳出神經系統(tǒng)藥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4):348.
[3]任登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探討[D].考試周刊,2009.
[4]王增勝,楊汗嵩.比較教學法在“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系統(tǒng)”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學改革,2012(11):57.
[5]劉鎮(zhèn).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的應用[J].教學平臺,2015:76-79.
[6]林鳳燕.比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以商品流通企業(yè)會計教學為例[J].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5):103-104.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