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飛
[摘要]頂崗實習是學生走向社會進行正式工作前的必要步驟,實習既幫助學生收獲良好的專業(yè)技能,還能為其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奠定基礎,學校安排頂崗實習的初衷雖好,但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受到權益侵害的事件卻屢見不鮮,由于實習生的身份界定存在爭議,導致救濟時相應的法律制度的選擇成為難題,本文通過對頂崗實習生身份界定以及勞動權益受損原因進行分析,旨在為保障其勞動權益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頂崗實習生;勞動權益;法律保障
引言
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群體,究其原因,學生在實習期間遭受待遇苛責、工作限制、工傷救急難等權益不公的情況越發(fā)普遍,由于實習期間的學生同高校之間仍然存在教育服務關系,而并非跟實習單位簽訂了正式的勞動關系,因此,如何保護特殊關系下的實習生合法勞動權益就成為相關勞動保護部門和社會大眾所關心研究的問題。
一、頂崗實習生身份界定分析
頂崗實習生的身份究竟該用何種法律來定義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所在,有學者認為,頂崗實習生應當定義為在校生身份,因為沒有同實習單位之間簽訂正式的三方協(xié)議,他們同實習單位是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的,頂崗實習只是一種另類的學習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zhì),而并非工作性質(zhì),這就使得頂崗學生同實習單位之間是不存在勞動者的依附關系的,因此也就無法等同于勞動者。有的學者認為,單純通過是否簽訂勞動合同來判斷法律關系是不符合生活經(jīng)驗的,頂崗實習生在實習單位進行培訓、考核、實習的過程就已經(jīng)在事實上和實習單位形成了勞動關系,過于關注形式構成要件是不恰當?shù)模攳弻嵙暽瑢嵙晢挝恢g可以評價為真正的勞動者關系。有的學者則認為,頂崗實習生同實習單位之間應當評價為雇員與雇主之間的雇傭關系,實習生雖然隸屬于高校,但是在實習期間卻是隸屬于實習單位管理的,依照雇傭關系的相關規(guī)定,如果雇員發(fā)生工傷事故,其責任應當由雇主承擔,雖然實習單位在實習期間沒有給實習生繳納工傷保險,但是可以根據(jù)雇傭關系責令實習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筆以及還有學者認為,實習生的學生身份和勞動者身份是不沖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均沒有禁止用人單位雇傭在校生進行勞動,一旦形成較為緊密的管理關系,就應當算正式的勞動合同關系。以上四種定義為學界的主要觀點,雖有爭議,但均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來進行支撐。
二、頂崗實習生勞動權益受損原因分析
頂崗實習生的勞動權益受損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在于法律制度的缺位,首先,教育法對實習生的保護規(guī)定是粗淺的,如在實習薪酬方面只是載明企業(yè)單位接納實習學生應當給予適當勞動報酬,但并未確立相關標準,而關于傷害處理方面,也只是要求學校履行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以及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義務,倘若沒有及時進行保護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可是學生如果自己聯(lián)系實習單位將無法受到高校的保護,這一條規(guī)定的作用收效甚微,同時,實習生的勞動保護權益也未被納入勞動法中就業(yè)性質(zhì)勞動關系的保護范圍,只有部分省份的條例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進行了立法,但依舊是缺乏統(tǒng)一性的保護和救濟,在實習生受到權益侵害時候,一般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內(nèi)容進行救濟,一方面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所獲的人身損害賠償金額遠低于工傷賠償標準,其公平性存在爭議。
三、頂崗實習生勞動權益保障策略建議
(一)積極完善頂崗實習生權益保護相應法規(guī)
明確頂崗實習生的法律地位,可以借鑒外國的做法,將頂崗實習生界定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勞動者身份,對其實習內(nèi)容、工時和休假、實習薪酬、傷害保險等內(nèi)容進行明確規(guī)定,由于實習生的生理、心智發(fā)育尚不完整,對于實習崗位的地點和內(nèi)容的要求需要做出限定,對于一些工作環(huán)境較為混雜、易受人身傷害、影響身心健康,甚至有毒有害、體力強度較重的實習崗位,應當禁止學校進行實習安排;工時安排和休息休假應當比照一般勞動者稍微放寬,實習生畢竟不等同于一般成年勞動者,為保障其身心健康,應當嚴格做好安全教育培訓,給予其充足的休息時間,禁止安排加班等額外工作。針對實習期間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問題,也應當設立全國相應的保險基金,由學校根據(jù)進行繳付,并根據(jù)相應制度進行賠付,其實保障實習生的工傷救濟。
(二)建立健全的頂崗實習管理保護機制
作為學生的守護神,高校應當建立健全的頂崗實習管理保護機制,在實習前開展關于實習生勞動權益保護以及實習注意事項的課程培訓和指導,將勞動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權利保護法律意識,同時做好同實習單位的對接,擬定好合理的頂崗實習合同協(xié)議,規(guī)定高校、學生、實習單位三方明確的權利義務,有效保障各方的權益,此外,實習單位進行集體培訓后,還需為每一位學生安排合適的實習導師,同時建立相應的實習管理手冊,確保學生能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指導,也是對學生的實習過程的一個記錄和考核,確保學生在實習中有師傅帶、有技能學,從而培養(yǎng)出真正的實踐能力。
結語
全國所有高?;蛘呗殬I(yè)院校的學生在畢業(yè)前都會經(jīng)歷頂崗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頂崗實習生的人數(shù)是與日俱增的,其勞動權益受損的問題從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只有積極完善相應法規(guī),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才能對其勞動權益進行有效保障,從而解除學生、學校以及實習單位的三方后顧之憂,實習生的實習任務也能順暢完成。